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人民论坛》2010,(4):150-151
信仰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核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自我教育、道德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学生信仰教育,是使他们形成科学信仰、化解信仰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但日趋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挑战。"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新路径。可以通过探索"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媒体"等方式,来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6,(2)
<正>"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就要在全党开展起来了,愿它像一阵春风、吹拂八千万党员的心扉,吹暖八千万党员的心房。"两学一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八个关健字:信仰、纪律、品行、作为。信仰:"两学一做"的首要目标是重塑信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认同前者就是有理想,认同后者就是有信念,二者兼具就是有信仰。这是共产党员最重要的要求,也是最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应从信仰基本内涵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突出抓好"四真"(真理、真情、真信和真行),务必坚持"以真理为前提、以真情为桥梁、以真信为重点、以真行为归宿"。它们依次排序,环环相扣,从而构成完整而有效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链。  相似文献   

5.
<正>有个故事说:古希腊哲学家弟欧根尼有一天躺在街头晒太阳,国王亚历山大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需要。他说:"我惟一的需要是,请你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这是中国的官速们不能理解的。弟先生虽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但他信仰自由,信仰享受生活。我们缺乏阳光信仰,不乏灰信仰。"灰信仰"解释比较麻烦,用例子说明最简单,比如有为官之人自语:"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信仰拉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存在"犹豫"、"迷茫"等心态。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西方社会思潮和大学生等多方面去追根溯源。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从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等多维度探寻其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伟 《理论月刊》2003,1(9):128-131
教育信仰的缺损严重影响了当今教育活动,反映在德育教学中同样如此。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如何,决定了德育的效果。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应集中体现在道德信仰上,对德育价值的高度认同上和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上。德育教师对道德信仰的坚定性成为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信仰的力量     
阚平 《前进》2014,(7):61-62
<正>信仰是啥?信仰就是历史自觉,信仰就是心中的理想。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首要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人有信仰虽陷艰难意志不摧,党有信仰必破险阻斩获光明。信仰是崇高的。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雪原 《前进》2010,(7):41-43
<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据此,教育部在2009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项目中专设了"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信仰及共产党人信仰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路径,受利益导向、个体认识能力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共产党员信仰的形成虽然遵循着同样的机理,但它倡导的"利益"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其所代表的民众谋求整体利益;其发生方式不是以个体冥想的方式展开的,而是以组织实践的形态展开.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形成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把党组织打造成为一个真正代表社会大众利益的共同体,使其具备强大的内驱力;其次是加强崇高理想信念教育,用美好的社会愿景激励党员对真善美的追求;再次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用社会实践的现实成果固化党员的信仰,持续有效地肩负起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0)
信仰与态度具有内在心理的一致性,都表现为个体对特定对象的知情意相统一的综合心理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稳定态度的过程。在态度理论视域下,必须注重教师"可信性"与"吸引力"的融合,教育内容"理论创新"与"内容选择"的结合,教育情境"理论传授"与"情感唤醒"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何一成  刘来 《湖湘论坛》2010,23(6):98-102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汇集了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经过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材。黄埔学子大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在思想信仰上求同存异,精诚团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的信仰教育的经验是:在三民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并存中以共产主义教育引领三民主义教育,采取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两种信仰教育融为一体,通过革命实践巩固信仰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存在一些困境,如内容脱离现实、方法呆板、环境复杂等。进而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求是精神统领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精神构建信仰教育的体系,以实践精神加强信仰教育的环境建设,以发展眼光建设信仰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4.
"法轮功"现象产生原因之一是人的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期人的旧的信仰体系破碎,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建立;二是国民性格的影响;三是道德教育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重铸信仰应把信仰培育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加强政治信仰教育和人生信仰教育,同时还应对宗教信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唐文艳 《传承》2015,(3):64-6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之话语权陷入时代困境。从"话语"的语辞分析入手,运用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话语困境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教育传播主体、受众和吸引力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对推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新媒介既是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参照点,又是其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表达观点的主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过度的新媒介沉浸中,青年群体的信仰"思域"开始出现了"风险性"问题。信仰对象"媒介化"、信仰实践"消费化"以及信仰情感"冷漠化"等"信仰风险"的主要表征形式,与国家对青年的期待构成了"意义的对裂",不仅降低了青年群体健康成长的正能量"指数",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消极作用。"信仰风险"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新媒介的推波助澜、西方社会思潮的浸透熏染以及社会压力的胁迫等。化解青年群体的"信仰风险"这一危机,需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石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法路径进行策略性重构,以此破解青年"信仰风险"的难题,塑造有朝气、有活力、有担当的良好青年形象。  相似文献   

17.
高校进行信仰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提升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以思维创新为先导,重新定位信仰教育;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强化凸显信仰教育;以方法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信仰教育;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全面保障信仰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信仰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领域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它对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更渗透至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为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在依法治国视野中,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应该包括法治信仰的内涵、法律基础知识、法治思维能力和法律规范认识等方面。就方法而言,应该强调从学校教育、社会协同、学生个体自觉践行等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式的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高校信仰教育的受教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是增强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自主选择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在高校信仰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信仰状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信仰教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伟  ;奥亚锋 《传承》2014,(5):88-89
当前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仰缺失、信仰迷失和信仰错失。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主要有: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确立统领性的主体信仰,改革教育,强化对青年学生信仰的培养,消除其生存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