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起源的多元和发展的多向,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知识形态和作为文化传承过程和知识传递手段的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于13世纪初的游牧文化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为适应传统游牧文化发展的需要,蒙古社会出现了部族历史知识、原始宗教知识、军事知识和蒙古文字这样几种知识形态和传授这些知识的教育形式即家庭口承教育、萨满教仪式、怯薛制度和宫廷教育。  相似文献   

2.
杜刚  邢巨娟 《前沿》2012,(5):19-21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人才就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得以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而人才创造力的实现则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论述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对于人才创造力实现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人才作为创造力主体的意蕴,强调了当代人才主体内涵现实构建的途径以及人才创造力实现需要面对的三个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中国,解放人才有利于人才创造力的实现,更有利于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常虹 《今日民族》2007,(7):52-53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民族精神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凝聚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相似文献   

4.
赵元孙 《创造》2016,(9):36-3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全民性活态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就会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就会随之发生危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和消解越来越突出。在漠视传统、否定传统的声浪中,民族传统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如何正确地保持传统的价值观,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延续,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教育侵略的一部分,与其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建立完善的殖民奴化教育体制,大力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极力摧残中国民族文化,给中国东北民众、青少年和儿童造成了深重灾难,使东北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与摧残,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言规划和建设是城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翻译工作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根基夯实、和谐语言生态建构、民族民众的城市适应,以及城镇化产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建设需要下,民族翻译工作需要通过增加强民族翻译人才培养、增加翻译作品数量、加强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民族民众的民族语言与英语使用等方面来推进。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行的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环境对实现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中国提出并逐步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促进沿线国家开展更加密切的社会经济合作,我们需要对投资国的文化、社会等领域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民族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元文化较突出的国家。独立后,通过强调公民身份和权利、重视各民族宗教平等、设立人民大会机构、发展三语教育等措施,哈萨克斯坦努力构建"哈萨克斯坦人"这一国家认同基本概念,提出建设"拥有统一未来的民族"主张,旨在实现"永恒的国家"目标。在统一国家认同过程中,哈萨克斯坦也经历过各种错误思潮泛滥、过分强调主体民族地位和权利等曲折,面临国语普及速度慢等困难。经过独立后近30年的发展,在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领导下,哈萨克斯坦国家认同建设总体上成就显著,社会和谐稳定,民众的国家自豪感强烈,"哈萨克斯坦人"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并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0.
国内·读报     
《创造》2012,(5):9-9
精神贫血比饥饿更可怕 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一部物质生产史,也是一部文化创造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经济是筋骨,精神文明是灵魂。筋骨软弱,就无法坚强独立;同样,失去灵魂,就会迷失自我。任何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高尚精神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否则将会变得庸俗、低级。只有在高尚的精神文明的牵引下,一个社会才有持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倘若精神空虚,文化庸俗、低级就可能“不打自垮”。精神上的贫血远比饥饿和贫穷更可怕!  相似文献   

11.
罗淳 《思想战线》2011,37(5):128-132
西部民族地区普遍面临着现代化追赶的历史任务,但在现代化战略实施中面临着多重两难选择,需要科学认识并善加处理"保护与发展"、"依附与摆脱"、"劣势与优势"、"共性与差异"等关系,把可持续发展纳入现代化追赶战略,将以追求GDP增长为核心的"增长优先战略"转变为"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社会优先发展战略",才有可能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长治久安与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12.
罗永双 《当代广西》2013,(17):41-41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幸福中国的重要主体。一个有持续健康发展眼光的企业,毫无疑问要千方百计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幸福感,员工对企业认可和在企业中感到幸福,企业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强化幸福管理幸福感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核心需要,每个员工努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企业要把"幸福"作为企业文化概念融入内部管理之中。"幸福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开发员工的幸福感和提升工作幸福指数为切入点,构建起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与经济管理的有机融合,必然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营造幸福氛围,培育幸福文化,开发幸福之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与偶像经济规模化发展,"饭圈"文化和"粉丝经济"逐渐兴起,而"饭圈"乱象是资本操控、平台应用助推、"饭圈"的组织异化与粉丝个体的非理性消费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正确引导"饭圈"文化回归到健康规范的正轨,需要政策、社会及个体多方"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系列措施严格规范资本、平台和行业,以正能量的"饭圈"文化构筑让亿万民众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李抒望 《前进》2010,(10):28-30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浏览器     
《乡音》2010,(3)
发展方式转变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等经济领域的调整,仅靠大量投资拉动、天量银行信贷等财政、金融手段,显然力有未逮,也无法持续,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推动。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比如,改变政绩考核标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民族创新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舞协副主席 迪丽娜尔——阿布都拉: 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力,还包括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经济建设的高潮必然会带来文化建议的高潮。生产力的每一个进步同时也对文化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大开发会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缩小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在大开发中西部及民族地区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治权的政治优势,目前对民族地区自治权的重视及其制定、行使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8.
蔺勇 《前进》2019,(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离不开文化自信的引领。实现文化与能源产业的交融发展,需要建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在能源革命中的引领和传导机制,构建"生态、惠民、绿色、高效"的能源文化观,打造能源与文化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机制。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呈现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渗透在能源、交通、教育、建筑等不同行业。能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与文化的发展繁荣紧密相连、形影不  相似文献   

19.
佟拉嘎 《前沿》2008,2(2):45-47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老课题,也有明确的答案。文化是不朽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涌现新的内涵。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更加明显和不可缺少的一面。民族文化特质一旦形成对民族经济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蒙古族开放性民族文化与内蒙古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