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大锋 《桂海论丛》2009,25(3):38-40
目前,在我国养老任务繁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扬弃"孝道传统,倡导现代特征的新孝道,可为解决家庭养老提供重要的伦理和道义支撑,从而促进我国养老机制的完善与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和合"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的交汇点,在中华各派宗教的教义中包含了大量的和合精神.由于道德与宗教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互渗互补的特殊关系,宗教对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作为社会现象将长期存在,和合精神对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晓蓉 《人民论坛》2010,(9):254-255
梁漱溟"道德代宗教"说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伦理生活能够给人以情志方面的安慰勖勉,因而具有宗教的作用。这种作用在西方社会是由宗教承担的,而在中国是由道德承担的。但"道德代宗教"对于解决当今道德、宗教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难题时,显现出其局限性,梁漱溟的理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养老孝道是我国代际关系的传统指南,可现实中儿子养老的弱化令人产生孝道衰落的隐忧。基于子女的视角,对660名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男女的调查显示,中青年人普遍对传统养老孝道高度认同,但儿子和女儿在孝道认知上存在性别差异。一是与老人同住养老方面,女儿的认同度低于儿子。二是就养老孝道中性别分工而言,儿子比女儿更加赞同传统的由已婚男性来支付父母生活费用和儿子照顾父母;女性则更认同所有子女对父母经济奉养和共同照顾。三是从未来的预期孝行标准看,女性愿意接受机构养老的比例明显超出男性,男性中不能接受的多于女性。可以看出孝道并未衰落,并且男性表现得更加传统,更认同儿子来养老的家庭养老孝道。女性则趋于子女均衡,并愿意对下一代建构起新的孝行标准。女性对传统的超越既是社会发展客观环境的结果,也表现了对家庭代际关系中男权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家族企业伦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是一种以家系族缘为基础而产生的企业。大量家族企业的存在是任何经济结构中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家族企业经营模式中 ,调节家庭或家族的伦理规范被延伸到企业当中。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孝道观念、血缘相亲和家族主义思想 ,对家族企业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家族企业有必要冲破传统的家族企业伦理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伦理秩序 ,担负起义不容辞的社会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6.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众有着悠久的奉行孝道的历史,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之前,既要认清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更要注意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开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以期在此基础上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敬老社会风尚。本文即按照这样的思路研究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的选择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众有着悠久的奉行孝道的历史,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之前,既要认清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更要注意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开掘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以期在此基础上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敬老社会风尚.本文即按照这样的思路研究了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的选择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展华 《人民论坛》2012,(5):122-123
宗教伦理的神启性、警示性和借鉴性功能作用于信教者,促使他们将一些道德伦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宗教伦理的德行补偿、祈求补偿、悔罪补偿和感恩补偿,对宗教信仰者而言则是具有慰藉性、激励性的心灵补偿,促使他们向善;此外宗教伦理作为信仰,还具有心理疏导功能,这些特殊功能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孝道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在于其所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念。报本反始的生命本源意识、仁民爱物的推恩意识以及继志显亲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孝道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新时代,应当将传统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努力发挥孝道伦理价值观在族群认同、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孝道态度与行为的代际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作为儒家伦理和中华文化的原生性核心概念和首要德性,一直延衍至今。孝的核心和基础内容是“善事父母”,主要包括赡养、顺从和悦亲等内容。赡养,即从物质上奉养和悉心照料;顺从,指尊敬父母和不违背父母意志,使自己成为父母意志的执行者和体现者;悦亲则是指体贴和关心父母,在精神上使父母感到愉悦。在现实生活中,“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之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杨国枢《中国人之孝道观的概念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江侠  唐鹏 《桂海论丛》2007,23(4):25-27
孝道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调节亲子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现代孝道伦理以理想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一些不及之处,以纵向传统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许多有待继承和发扬之处,以横向其他国家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可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戚卫红  杨明 《求索》2012,(1):230-232
伦理作为一种规约性文化,其形成和发展经历着特定的轨迹。在传说时期,原始伦理与原始宗教混沌统一在人类的古老意识中,经过发展形成为殷商时期的"天命伦理观",伦理被笼罩于宗教之下,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发挥着规约的功能。到西周时期则发展形成为"宗教政治伦理观",周人的自主性开始觉醒,人们开始自觉地体认和系统地思考盘亘于人类生活之间的伦理关系,并自觉地进行"礼"的设定,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伦理作为一种明确的文化形态逐渐与宗教脱离,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转型、巨变之下,家庭代际冲突日益普遍化、激烈化。代际之间的矛盾、纠纷,折射出传统孝道与现代平权理念之间的动态博弈。充分体现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的现代进步文明精神,以人为本,促进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转换,构建平等互尊、责任互补、相亲相爱、代际共融、老少共享、人人和谐的现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淑春 《前沿》2010,(8):55-57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孝道,是基于人有最长的幼儿依赖期这一生理基础的,今天这一生理基础已经得到了科学家的验证。"孝"不仅是一切伦理规范的出发点,在协调家庭关系,尊老敬老,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人民对国家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关系比拟社会关系,以家庭伦理推衍社会伦理。在"家国一体"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荷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党今天强调家风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家庭与个人、社会、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中古时期敦煌佛教的兴盛与繁荣,使得儒家伦理同佛教伦理相互融变、彼此助推的效果直接反映在核心家庭与家族关系,寺院教育取代官办教育,法律、伦理同宗教的结合,三教融合"忠君孝亲"以及以儒家价值体系为主导等问题上,体现出中古敦煌地区的特殊性。本文对于敦煌地区家庭伦理的考察,使我们从社会实践的层面对于敦煌家庭伦理的落实问题有了较为具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