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基石。无论是政治的动荡还是生活的困苦,无论是道路的曲折还是前途的险恶,都会像流星一样在科学家鄙视的目光中一闪而过,这就是科学精神。它蕴含着诚实、热忱、坚定、果敢、勤奋、献身、勇于探索和锲而不舍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格,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鼓舞着科学家为人类去盗取科学的火种。陈建生便是位充满科学精神的我国天文学界的盗火者。选择天文学便选择了寂寞与艰辛,僻野荒山陪伴了他的青春借海路要冲之便的八闽之地福建,就像它拥抱海洋一样,在近现代抚育出众多胸怀高远的仁人志士。1938年,陈建生便降…  相似文献   

2.
正《盗火:硅谷、海豹突击队和疯狂科学家如何变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作者【:美】史蒂芬·科特勒定价:59.00元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此欢欣鼓舞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不过对人工智能无论抱有怎样的态度,大家都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这个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变革——或许没有之一。但是另一个革命可能也埋伏在我们的身后,仅仅只有很少人才注意到它:人类对于大脑和意识的探究将让科学跨越到之前仅仅是哲学和宗教所涉足的领域之内。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9)
正人类的大脑会不会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做隐秘的工作,只在最后呈现一个选择?我们期待未来几十年科学家会有答案。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百度最近甚至声称自己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还有消息说,美国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投资者已经在计划投资人工智能有关的项目。现有的人工智能,能做的事情是单项的,比如AlphaGo,科学家给它一个特定的程序,它就可以下围棋。科学  相似文献   

4.
我毕生从事科学实验,从科研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科学工作者不具有科学精神,就不可能得到重要的科学成果,只能得到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的昙花一现的“成果”。我不能给出科学精神的确切的完美的定义,只能说出对科学精神的一些体会。 科学精神是进取精神。科学本身是旨在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未知客观规律的探索。迄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其本身相比实在是沧海一粟。要永远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永无止境的进取。开拓创新,可以说是一种反映科学本质力量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奉献精神。科学的追求旨在对全人类的奉献,从来不以科学家本人的…  相似文献   

5.
身处科学建制或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家,其共性有目共睹。但是,共同的追求目标和研究进路并没有掩盖或泯灭科学家心智、品味和风格——它们在科学家身上千态万状、熠熠生辉——的差异。培根早就留意到科学家的心智或精神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我国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还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出发,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始终坚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无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什么都谈不上。即使经济一时起飞,也要马上扑灭通货膨胀之火。目前,物价涨幅'%的水平并不算低,还应进一步控制。经过努力,逐步使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水平走向  相似文献   

7.
冯亚飞 《楚天主人》2010,(12):18-20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反生态本质或不可持续性特征已暴露无遗。人类从未像今天这  相似文献   

8.
试论科学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 ,都需要讲求一点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内核 ,首要的就是科学的品质。科学并不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么简单 ,仅仅研究作为“客体”的世界。实际上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只要称得上“科学” ,就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而且提供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的方法原则和必须持有的科学态度 ,并因此进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科学的品质是普适的。在当代人类社会 ,崇高的人格是科学品质的外在表现 ,科学的品质是崇高人格的内在依据。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9.
理性和非功利性:科学、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 ,是科学工作者意志、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科学是关于理性的学问 ,本质是求知而非求利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建制 ,其宝贵价值更见之于科学精神 ;科学内含“自觉的意志”与求真求新的理性 ;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是全社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美玲 《前沿》2012,(12):52-53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全体,在某一具体历史条件下,其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一命题及由命题所构成的论证的形成,背后都有一个历史文化的支撑,因而对其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论证主体的文化隶属关系。本文通过对"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进行逻辑文化分析例证了上述观点,从而揭示了逻辑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精神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力量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演化的不朽旋律。它作为科技创造过程中的脊梁,激发着人们求真务实创新,驱除落后遇味谬误,推动社会前进。无论是西方中世纪在科学创造受压抑受迫害深重的年代,还是中国现代反封建、反割让的“五四”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科学精  相似文献   

12.
陈理宣  黄英杰 《求索》2013,(12):95-98,191
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科学活动的审美精神.但是马克思却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研究这一人类重要审美精神活动的方法论和价值指向。借用马克思关于审美直观之掌握世界的方式和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视角来分析科学活动中的审美现象,不仅可以解释当前关学理论界与科学界关于科学审美的争论,揭示科学活动中审美精神的本质.加深我们对科学活动及其理论的理性认识,即科学活动的审美本性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袁征和确证,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主体自觉审美追求的结果,科学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境界。而且它还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倡导科学研究中的审美精神,以排除科学研究中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异化现象,为科学地繁荣和创新注入持久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3.
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试图把科学引入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反而违背了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当今世界,人类崇拜的最大对象,不是上帝,不是佛祖,也不是真主,而是"科学"。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无论从历史进程看,还是从现实生活看,人们从科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类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对柏格理和石门坎关注有四年时间了。柏格理是真正能够感动我们灵魂的人物。今天我想重点说两个问题:第一,一百多年来,柏格理精神像灯和光,是如何传承下来的?第二,今天我们讨论柏格理精神,对当下社会有什么意义?我把一百多年以来,柏格理精神在石门坎的传承描绘为四个核心人物。第一是柏格理本人,他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一个种火者,他把现代文明的火  相似文献   

16.
<正>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科技工作者、凝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发展,讲好中国科学故事,诠释中国科技发展价值观、培育中国科学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火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能从神话故事中找到一些古远的痕迹:在东方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在西方亦有普罗米修斯教会人类使用火的传说。可见,火对东西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火带给人类的是光亮、是希望、是改造自然的武器,是人类精神的传承。当现代奥林匹克诞生之时,火成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它传递的是希望、和平、友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不仅仅是一场运动的竞技,更是一种人类精神的盛宴!能够成功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证明,更是这个国家无尚的荣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担负着比常人更重要的责任 ,他们的责任是多方面的 ,他们要对自己研究的科学负责 ,要对自己的国家负责 ,甚至还要对全人类负责。爱祖国与爱正义的关系问题 ,换句话说 ,就是在祖国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冲突的时候 ,应该选择哪一方的问题。剧本《物理学家》中的默比乌斯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名誉、成就 ,甚至爱情 ,在神经病院里了却余生。这样的科学家是伟大的 ,他的选择可以说是正确的。但这种做法不为人知 ,而且我认为这样保守着科学的秘密 ,是不能长久的。科学规律与奥秘是迟早会被科学家发现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在松江区石湖荡镇,提到"老庄",镇里的百姓们就竖起大拇指:"老庄不论是做代表还是做镇人大副主席,都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只要是我们反映的问题,无论多难,他都不推脱,都会尽力帮忙解决。像他这样的代表越多越好。"老庄,就是庄银星,他1996年起当选为镇人大副主席,1998年当选为松江区人大代表。18年来,他怀着对选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对镇人大工作孜孜以求的深情,无论是作为代表履职,还是做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思想体系的背后都存在信念.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科学都是如此.这样的信念往往是形而上学的,无法以经验评判其真伪.这导致了科学哲学界围绕着科学认识纯粹是人的主观建构还是客观真实描述,是发明还是发现事业的争论.以"客观世界是科学认识的实在前提和人是科学认识的逻辑前提"来理解科学事业,有利于整合科学认识的建构性与客观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