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时,防洪堤坝的溃塌是造成该市损失惨重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灾害发生后,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激烈争论。在数  相似文献   

2.
“卡特里娜”飓风(Humcane Katfina)以空前的规模和强度给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也对飓风之前、其间和之后的地区警务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新问题。本文重点介绍“卡特里娜”飓风肆虐下新奥尔良市的执法工作情况。评价新奥尔良警察局为应对飓风所做出的组织性和职能性调整。“卡特里娜”飓风揭示了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影响.并提出很多警务注意事项:将犯罪控制和紧急救助的工作转移到抢修受损严重的警用基础设施、排除警用通信和运输系统故障,以满足警察与其他救援组织间相互协调的需要。新奥尔良警察在“卡特里娜”飓风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或许可以为相关执法组织应对类似灾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灾最重的是路易斯安娜州新奥尔良市,市内80%的区域被淹,大量建筑被严重破坏,1300多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市区一度陷入混乱。在反思新奥尔良应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时候,飓风来临时的应急转移备受争议,引人深思。就在飓风来临的前一天,从新奥尔良外出的公路出现严重交通堵塞,这也是造成损失扩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在新奥尔良居住了30多年,每年都交纳洪灾和飓风保险费二三千美元。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保险公司赔付了我所有的损失,这些钱够我修盖房子的全部费用。相当于我投保30年,一下子把过去交的钱拿回来了。"新奥尔良居民佩尼这样说。  相似文献   

5.
子荷 《中国减灾》2005,(10):32-33
“卡特里娜”飓风走了,它留给美国的是重创:上千人死亡,著名工业城市新奥尔良几乎浸泡在海水中,城市瘫痪,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250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灾难。有人把这次飓风灾害与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相比,称之为“美国的海啸”,也有人说这是“天灾9·11”。  相似文献   

6.
"我在新奥尔良居住了30多年,每年都交纳洪灾和飓风保险费二三千美元。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保险公司赔付了我所有的损失,这些钱够我修盖房子的全部费用。相当于我投保30年,一下子把过去交的钱拿回来了。"新奥尔良居民佩尼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后又于29日在美国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登陆,迄今已造成795人死亡,据估计,这次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千亿美元。这是自1900年得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遭受飓风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此次受灾最为严重。拥有10兆吨核弹能量的飓风,让新奥尔良成为一座“水城”;而政府的救援不力,使之成了一座“炼狱”。飓风过后,新奥尔良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路易斯安那州在美国经济排名倒数第三,新奥尔良虽然是重要的旅游城市,但仍有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大多数是非洲裔美…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新奥尔良飓风灾难及随后问题百出的救援过程,折射出公共管理和城市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值得政府管理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管理、危机管理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导致这次灾难加深加重的原因进行剖析,特别探讨了城市规划失误、财政专项资金挪用、危机预警意识薄弱、行政效率低下、忽视弱势群体以及政府间关系协调失当等原因。最后,本文强调了新奥尔良飓风灾难这一典型案例对中国的城市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灾难中,即使身强力壮、体格健康的年轻人,也会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难以自保,更不用说那些住院的病人.他们是灾害中的困难群体,是最需要救助的人群.然而,在灾害中,医院也往往会受到破坏,医疗救助措施的救援能力有所下降,医务人员的精神和心理遭受双重压力,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担起医疗救助的沉重工作,挽救伤员的生命.那么,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过程中,医疗救助人员如何进行救灾和急救?他们自身又处于怎样的境况?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医疗救助体系,这个体系的工作效果又会怎样呢?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中新奥尔良一家医院的做法,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独具特色的印度灾害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风 《中国减灾》2003,(4):51-53
面对飓风、旱灾、洪灾、地震、山体滑坡和雪崩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印度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灾害管理体制。在国家、邦、县和区一级均有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印度还制定了一系列灾前备灾和部门发展计划,以及飓风地震等灾后重建计划。  相似文献   

11.
德国处于温湿的西风带,属于西欧海洋性与东欧大陆性气候间的过渡性气候,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以水灾居多,雪灾、飓风等气象灾害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对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和“伊恩”飓风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等工作进行对比,从灾害概况入手,梳理分析美国近15年来在救灾响应政策和机制、应急预警发布和疏散机制、灾后恢复赔偿机制、承灾体抗灾韧性等方面的变化,并从技术和保险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飓风、修补人体、基因密码是2005年科技领域的几大关键词,这一年,人类进行了第一例“换脸”手术,经历了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飓风的洗劫,还有克隆技术的争议。那么,2006年又将如何呢?美国《大众科学》杂志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正>二0一四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对灾害中的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关注。让我们读一读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中那些老年人的故事,吸取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飓风、龙卷风、旱灾、洪涝灾害、雪灾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均1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灾害应对及社会背景的影响下,美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灾害救助及紧急援助法规制度体系。联邦体制下的灾害救助体制在政府层级职能划分、协调机构、军队作用及救灾经费等方面具有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美国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国家应急行动计划,并不断总结救灾经验进行更新调整,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灾害救助系统。在运行层面,美国灾害救助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卡特琳娜飓风充分暴露了其缺陷,但其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5-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总结了通过高技术应用所取得的减灾成果,如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及时的预警,使35万人免受火山灾害,孟加拉国1977年一次飓风死亡7万多人,而1997年由于及时的预警,同样强度的飓风只死亡400多人。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指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计划不能就此停止,对于灾害要从反应的文化变成预防文化,预防更符合人道,也更节省经费。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已失去纯自然的含义,贫困使灾害加剧,全世界90%的灾害…  相似文献   

18.
正灾害无国界。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迎来了一个神经紧绷的夏末秋初。从8月下旬开始,沉寂许久的大西洋突然进入飓风季,连续两周内,美国遭受了两场超强飓风。先是登陆时近中心风力16级的"哈维"在德克萨斯州整整徘徊了一周:炼油厂停工,化工厂爆炸,原油价格猛涨,全美至少57人死亡,60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仅德州就有1.35万栋房屋被完全摧毁,经济损失高达1800亿美元。随后,超级飓风"厄玛"又袭击了佛罗里达。  相似文献   

19.
飓风扫过     
这是一场被称之为"世纪悲剧"的灾难.飓风"卡特里娜"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难之一.虽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但新奥尔良已经随风而去,这个城市不再是美国人熟悉的那个"爵士乐之城".  相似文献   

20.
张庆阳 《中国减灾》2012,(3X):49-51
<正>美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飓风、龙卷风、旱灾、洪涝灾害、雪灾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均十亿美元以上。美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基本理念是软件重于硬件、平时重于灾时、地方重于中央。早在20年前,美国政府根据《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设立了总统直接领导的美国紧事务管理局,它直接对总统负责,专事国家灾害和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