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包括概述、学者及其著述研究、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和学术批评、学术活动、学术机构、学术期刊、研究范畴等.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深化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区分政治性和学术性,二是提高研究者学术素养,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学人多将其视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上乘之作,但就其实际成书过程及其六分法的体系来看,简单的称其为学术史著作似较为不妥。《汉书·艺文志》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和基本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略》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考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汉书·艺文志》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汉书·艺文志》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其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界对其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主体,但以往的学者对其关注与讨论得较少。对社联学术史概况进行简要介绍,论述我国学者在社联的概况与组织运作、社联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联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社联与中国社会问题论战、社联与哲学大众化运动这些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论断,肯定前人对社联及其人物的看法,进而说明了研究缺陷与不足之处,揭示未来可以继续探讨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进化史观的传播及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20世纪后,摆脱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史,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系的历程中,出现了像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学术史研究的新境界。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做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52.00元胡适是开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现代著名学者,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胡适的政治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的著作。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于学界热衷讨论的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之外,独辟蹊径,对胡适的政治思想做了专门而深入的探讨,对"问题与主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规律论""现象说""关系说"和"活动说"等观点。其中,规律自身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现象说""关系说""活动说"各有合理之处,但又都有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研究领域是思想政治领域,而其特殊矛盾则是一定社会或群体的思想政治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现状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特殊矛盾,就要以思想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思想政治现象,进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探求基于思想政治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逻辑进路,要以思想政治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现象为基点适当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学科,从思想政治现象视野精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富,其中有多篇文章论述到《四库全书》,涉及编纂缘起、提要撰写、全书缮录与校订、部类分合之得失等内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此外,张先生还撰有《四库提要叙讲疏》,对四库提要中的部叙与类叙作了笺注,他打破了"注不叛经,疏不破注"的陈规,其中有引申、有订正,也有辩驳,并通过《讲疏》的撰写,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一种重构。梳理张氏的《四库全书》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学术理念的认识,对推进"四库学"与当前的"国学"研究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妇学》篇素有争议,文章针对袁枚的激烈抨击尤其引人关注。但从清代中期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章氏《妇学》篇关注的是女性写作是否有利于阐释儒学经典的问题,并在"三礼"中寻找于己有利的证据。其论证方法与所得结论与章氏本人的历史哲学密切相关,亦符合清中期"道问学"的潮流。《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抛开社会性别角色而论女性写作,为女性"言公"开辟了空间;然而又将女性写作固定在生理性别之上。其内在矛盾的实质是清中期儒学发展的新动向与传统思想的纠缠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周叔莲 《前沿》2010,(2):4-5
一、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其中,理论研究也有一份功劳。中国当代学术史,可以科学地反映学术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先后历经了从工作经验方法论意识到理论思辨方法论意识再到科学研究方法论意识的转变。然而,演进历程中出现了学科研究方法使用规范不足而"窄化了"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简单移植其他学科研究方法而"弱化了"学科研究方法的中国特色、过于重视探索实践工作经验而"淡化了"学科研究立场与学术性思维等现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意识,需着力于奠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观,构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匹配的研究规范、借鉴最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资源,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建设,构建理论与实践交流互动的融洽氛围。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认识过程,在这里,知识作为客观世界各方面规律的正确反映,是认识的对象;阅读、听讲、练习、实验、讨论乃至论文写作等,是认识的方式。而学风,则是指学习的风气、学习的风格、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其实质就是认识的主体即学习者的主观精神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勿庸置疑,知识经济的特征凸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但不少人把"知识"概念窄化为"科技知识",认为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科学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高科技经济,单纯地强调其功利性价值及工具理性的一面而勿视其人文精神的内涵,致使丰富的知识经济的理念出现缺失和偏执,其结果必将欲速则力不达.文章从①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统一;②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③可持续发展是知识经济的主导理念;④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特征的人文要求等四个方面审视了知识经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当代法律发展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是审视当代法律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法律与知识的应然关系入手,正确认识法律知识的功能与法律知识化的维度,并在法律知识化的建构中寻找、追求法律的精神和理念,是诠释当代法律发展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是愤懑,一个超龄愤青的双重愤懑之情。愤懑之一是对中国教育到这步田地,搞成这副模样;之二是目睹管理者解答中国教育困境之弱智。情感的驱使,令笔者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毅然上路,经暑期三个月的恶补,在2010年9月开设了"批判的教育社会学"课程。批判是一个异类对主流不可或缺的态度,但思想锋芒岂在名号,课程名称初拟"教育社会学"。却因学校已开设"教育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朱晶进 《求索》2010,(2):224-226
从概念和学术史角度,对欧洲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博学好古和金石学两种学术风气作了比较探讨,指出虽然两者研究对象相近,但是演变结果不同,其中博学好古之风是考古科学兴起的重要因素,而金石之学未能完全发展为现代学科,因为两者学术与社会背景有别。  相似文献   

16.
纳什均衡是经济理论中最常被用到的一个博弈论的"解"的概念,该概念也是近年来伦理学密切关注的对象。因此,本文在对纳什均衡的组成概念的解析基础上,阐释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伦理内容,以及这种内容对其理论的支撑作用;并进一步讨论这种内在的张力如何外化为一种对道德的需要,以及如何用外在道德规范完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崔罡 《传承》2009,(6):82-83
目前中国思想史学科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不同研究模式的根本分歧体现在他们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的不同回答。张岂之认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精英与经典,而葛兆光则认为是一般知识与思想。这一分歧彰显了思想史学科内在的紧张,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县政改革逐步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是国家与学术在地方政治生态中互动的结果。政治学研究重心下沉到非国家政治领域的农村社会,继而又在研究中提升其视角,从村庄到乡镇,进而到关注县政,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渐次扩大的学术理路。本文在对该段学术史的宏观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国家与学术的互动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在国家话语影响下的运作形态,以及县政改革被学者忽视,而后又逐渐引起重视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约40多年前了,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欧游心影录》,接着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那时很幼稚,字都认识,内容也知道,但读不懂,因为没有梁先生的经历,不懂梁先生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20.
吴俊逸 《传承》2009,(13):57-59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器和武功。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但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