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桂海论丛》2021,37(2)
对外开放本身包含着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循环经历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创新推动等阶段的不断调整。近两年国际局势的大变局,给国际大循环带来种种障碍。我们必须努力落实中央的指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要从保障民生、扶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方面来提升供给能力。三次产业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发生有利于需求扩张的变化。国际大循环由"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区域开放新格局。构建、参与国际生产链与提升国际价值链的地位双管齐下,通过共同构建自由贸易区、开展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按"边际产业转移"开展对外投资等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使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要正确处理好国产化与国际化、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国内转移之间的关系。推进两个大循环的关键是提升企业的内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21,(2):110-111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决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1] ,是新时代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搞建设,推进经济运行"内卷化",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依托"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自身"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通过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莫比乌斯环",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的同时也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中关于增强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政策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强化市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统筹兼顾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三元结构,为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瑞 《人民论坛》2021,(2):24-27
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是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项重要任务。这意味着过去五年集中在生产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开始从生产领域向流通流域推进。推进流通体系现代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阶段重点。要推进流通体系现代化需要多方发力,消除阻碍国内大循环的流通堵点。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大循环主动脉,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擎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先行者、排头兵,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集聚高端要素、汇集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产业的高水平开放平台;通过打通多式联运瓶颈,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放大科技创新外溢效应,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打造国内大循环建设的重要连接点、国内国际大循环的核心交汇点。  相似文献   

7.
吴国玖 《群众》2021,(5):13-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当前应对全球经济低迷、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大等外部环境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国作为巨量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转型发展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要服务好全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8.
蒋伏心 《群众》2021,(3):39-4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萌 《今日海南》2023,(4):21-23
<正>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的拉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7)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将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英杰 《长白学刊》2021,(2):92-100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理论逻辑则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要素禀赋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逻辑则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管齐下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平稳形成,提供了更为基本的抓手和更为合理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杨猛 《长白学刊》2022,(2):8-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党建”的要求。虽然相关实践活动得以积极开展,但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运用嵌入“智慧党建”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图景还缺乏更清晰的认识。“智慧党建”的规定性要求与主要趋向应集中体现于蓄力智能创新、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建设、运用新兴技术及建设系统体系诸方面。相关底层逻辑应聚焦于增强“智慧党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科学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相关发展图景应围绕着在“智慧党建”中不断强化政治统领作用、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组织活动的质与效、增进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执纪守法管控力度、促动优良制度生成优化及实现监督监控工作创新等层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我国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在华外国人管理以及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活动日趋提上日程。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开展在华外国人管理和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的专门警务人才,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警察国际形象和国际司法形象。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历史新时期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警务人才是我国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权》2018,(4)
The concept and claim of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China to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ies and system. China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as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national level, China is committed to eradicating poverty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China calls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pecial mechanism for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xperience sharing and summarizing of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has broad prospects for progress and will also make greater progress in safeguarding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教育问责制在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问责制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和国内行政问责实践向教育领域扩展的结果,也是我国保障教育质量、强化教育责任、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推进我国教育问责制完善的路径主要有:培育教育问责文化,加强问责立法保障,强化异体问责,构建科学的问责体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问责方式,明晰问责程序,加强配套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6.
Cong Riyun 《当代中国》2009,18(62):831-848
The crippl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China has come with two schools of thought: the new-left and nationalism. The new-left focuses on domestic issues, while nationalism tackles mor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radical nationalism on China's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It argues that if nationalism tak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in China's political process, Chinese reform will go astray.  相似文献   

17.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18.
Kingsley Edney 《当代中国》2012,21(78):899-914
Chinese party-state officials now openly speak of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This raises questions, however, about how the soft power concept relates to the party-state's existing propaganda system.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the party-state interprets the soft power concept and how this fits into its broader approach to propaganda work. It argues that the way the party-state has interpreted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conforms to its approach to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propaganda work. Like foreign propaganda, increasing soft power for the party-state involves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and is undertaken with domestic objectives in mind; like domestic propaganda work, policies designed to increase soft power are expected to balance the goal of promoting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variety with the goal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cohesion.  相似文献   

19.
任浩明 《桂海论丛》2010,26(6):96-100
加强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对于应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挑战,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主要包括:推进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引导环境产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民众的环境意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政府的环境伦理责任,加强政府官员的环境伦理教育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