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毓敏 《理论月刊》2005,(10):131-133
本文着重论述了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两部诗集的命名和部分诗歌中审美意象的相似性,并对其相似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析。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惠特曼、郭沫若这两位中外著名诗人在审美意象上的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2.
史记 《求索》2011,(3):217-219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开创了自由体新诗,打破了传统诗歌韵律的束缚,其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更是超越了当时的资本主义时代。从"五四"开始,惠特曼的诗歌及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早期的田汉、郭沫若,以及后来的艾青、顾城等几代诗人都受到了惠特曼诗歌的很大影响,他对自由、平等的呼唤同样对近代中国的思潮产生了极大的震撼。然而,不同时期的中国诗人和民众对惠特曼的理解和接受却不尽相同。根据尧斯的接受美学范式,读者先前的经验、背景、素养等因素综合形成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使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读者会对惠特曼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本文具体分析了各个时期中国对惠特曼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狄金森在诗歌中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父权社会做出回应,并最终在男性主宰的诗歌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刘勇  黄元英 《求索》2012,(4):132-134
《中兴间气集》与《御览诗》两选本皆为中唐之际的诗歌选本,但二选本在诗人及诗歌选录上存在较大差异,后世对二选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通过比较分析,二选本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在于:二选本诗选家的审美趣味相异;选家编选选本出发点或目的不尽相同。从比较中更可探索中唐诗歌所存在的共同的审美风尚以及中唐诗歌演变轨迹,更为重要的是二选本的存在使许多诗人及其诗作得以流传,为唐诗的校勘、辑佚等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更能发掘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肖献军  赵晓岚 《湖湘论坛》2010,23(5):102-104,112
当今学者在刘禹锡湖湘诗歌系年问题上大体上取得一致,但仍有少数诗歌存在分歧,本文选择系年争议较大的诗歌,综合各家说法,并依据诗歌在《刘禹锡集》和《全唐诗》中的编次及这些诗歌与《刘禹锡集》中其它诗歌的关系,对这些诗歌的系年逐一辨正并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6.
<正>显然,赵丽华对自己非常自信,坚信自己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诗人。但是不是诗人,是不是优秀的诗人,绝不是诗人自己说了算的,还需要大众的认同和历史的检验。国家一级作家赵丽华被贴上“诗坛芙蓉”、“梨花教主”等标签后,在网上掀起了一场罕见的全民诗歌运动。赵丽华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说:这非常正常。诗人们的诗歌写作跟读者的阅读审美之间落差非常大。最新最近的诗歌网民很少能看到。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网民,即使他在其他门类很有成就,很出类拔萃,可是他依然难以接受这些诗歌。诗人橡子说过: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人是荒凉的。诗歌现在不被年轻人理解是很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从1920年发表《西岸》开始到1931年发表《奇迹》为止.新诗创作历时11年多,留下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遗诗《真我集》,诗的数量并不为多,但诗的分量却很重。他对新诗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闻一多诗歌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内质、诗歌的格局与诗歌的艺术品位上。一、体现在诗歌的内质上,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相统一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为诗人深层的精神意识,它一在贯穿于闻一多的整个诗歌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8.
惠特曼批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创作观。在这一文学观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诗人"、"美国诗人"、"伟大诗人"、"宇宙诗人"、"肉体诗人"、"灵魂诗人"等概念,并赋予特定的内涵。惠特曼关于诗人的种种概念体现了他对创作主体的要求,如入世精神、民族意识、本土化意识、全球化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宋阳 《求索》2010,(2):180-182
诗思是伽迭默尔哲学的一条隐秘的思想线索。早在1934年,伽达默尔就撰文《柏拉图与诗人》从哲人的角度替诗人辩,此后陆续写下了《歌德与哲学》、《诗歌与模仿》等充溢诗思的文章。在《真理与方法》之后,他发表了《诗与标点》、《我是谁,你是谁?》等重要诗论,表达了作者对诗思的推崇和向诗语的回归。与西方传统诗学不同,伽氏诗思不断逼近诗的本质内涵与存在本真,具有如下三要点:诗歌以其语言确立而存在;强调诗人的现代社会地位,呼唤人类倾听贤明的能力;诗在自我展现中打开一个通往存在的世界,诗意世界是人类的归居。  相似文献   

10.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河北省作家协会诗歌艺术委员会、民族出版社主办的“郑道远长篇叙事诗《沉溺》作品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诗刊》月刊主编,诗人林莾;《诗刊》编辑,诗人李志强、蓝野;《文艺报》总编室副主任,作家胡军、著名诗人王燕生;民族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作家李有明;《感情》杂志社总编,诗人玄子明;河北省作家、诗人  相似文献   

12.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诗歌乃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体裁,然而这种复杂的情感集合体却时常为读者们困惑,究其原因在于对诗歌"本义"的探析和对诗人"本意"的琢磨,而怎样正确理解此二者,是我们鉴赏诗歌、还原诗人本意首先要理清的问题,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神游论     
我们在浏览中西传统诗歌作品时,会发现,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有一些描写诗人或诗篇主人公离开现实人境、进入宇宙天际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离奇的描述,独特的表现力,极大地引发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的研究视角自然移向了这类诗歌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其相互间的异同。 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为读者描述了他的奇特经历:从地狱经炼狱,到达天堂的 “三界”旅行,整个旅程如一幅奇妙的画卷,展示了“三界” 内的神奇境界——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0)
<正>人物辛郁:冷面郎君诗人远行4月29日,台湾知名作家、诗人辛郁因肺炎并发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1933年,本名宓世森的辛郁生于浙江杭州,因战乱辍学从军。1950年随部队来台后开始自修写诗,1955年加入诗人纪弦发起的诗歌现代派,后入创世纪诗社,致力于现代诗的创作。岛内诗坛评价其左手写小说、右手写诗,诗歌风格深郁沉重,注重生活,坚持以诗观察社会、记录社会。先后出版诗集《军曹手记》《豹》《在那张冷脸背后》《演出的我》,小说集《未终曲》《不是驼鸟》等十余种。晚年创作《垃圾世家》长诗,并发展系列诗作,针砭现代社会的各种畸形  相似文献   

16.
黎爱群 《前沿》2011,(24):217-219
《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诗歌,对于它的主题一直有诸多争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唐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变文的盛行、文本所体现的佛教思想以及白居易对《长恨歌》矛盾评价的理解等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析,认为《长恨歌》融合了诗人对佛教因果报应的领悟,以及诗人当时消极的生活态度,是爱情表象下诗人内心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诗人哈雷的《零点过后》出版发行与成功举办的朗诵会,无疑给沉闷、颓靡的诗坛带来春天般生命勃发的气象,它反映出诗人哈雷对诗歌艺术真谛的执著求索。诗人持以一种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超拔胆略,从容地对诗歌文本革命。在形式上具有音乐美感的抒情性特征外,呈现出一种思想高度、勇于担当现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说过:新体诗是诗歌的方向,然而现在的新体诗即便给我100块大洋我也不读。据报载,全国有100万诗人,可现在诗歌的读者还有100万人吗?诗歌需要变革,而变革的难度极大。首届中国诗歌节去年10月在安徽马鞍山举办。据说当时马鞍山各街道都朗诵诗歌,诗歌论坛、作品展、民间诗歌会等一一登场,甚至连空气中都飘荡着诗歌的韵味。这里也是古代诗人谢眺和李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他爱诗如命,对推动诗运,更是不遗余力。在他主持《葡萄园》诗刊编务期间,曾大量刊登年轻诗人的作品,对提携后起之秀,付出过很多的心血。目前,台湾不少中青年诗人,都曾受过葡萄园的帮助。”——这一段话,是台湾《秋水》诗刊主编、女诗人涂静怡对著名老诗人、台湾诗歌艺术学会理事长、《葡萄园》诗刊社长文晓村由衷赞美之辞。事实上,文晓村不仅是台湾诗坛上一个成就斐然、十分爱护和提携新人的诗人,一个始终主张“国粹”——即中国诗歌要有中国特色的诗评家,更是一个推动诗运、弘扬诗教的歌手。  相似文献   

20.
盛唐诗人李白,名扬中外,妇孺皆知;南唐诗人李白,却鲜为人知,也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当然,根据现有的资料,要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为时尚早。然南唐诗人李白的的确存在,大概是不成问题的。他写过诗,也填过词,这些诗词是否确实为他所作,尚需进一步充分论证。然研究南唐诗人李白,不仅要使这位长期被埋没了的诗人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并对研究南唐文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研究盛唐诗人李白,特别是对《李太白集》中一些诗的归属与辨伪不无裨益。因此不避(讠翦)陋,撰成短稿,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