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和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优势体现在:决策合法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民主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和治理稳定性与参与性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就必须着眼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对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新要求,既需要在现有制度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以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协同发展治理机制和培育协同发展治理精神,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举民主相结合并体现中国特色的一种国家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民主特色和政治优势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按照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形成的、有鲜明特色的民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内在构成上展示了三个重要特色:一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竞合统一;二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核心辐射;三是民主政府与社会组织联动并举。正是这三者共同推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治理,民主治理要求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当今世界有两大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是一种代议制民主,由于代表名额的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而协商民主恰能有效地解决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问题。协商民主具有的社会稳定功能、公共决策功能、包容和谐功能,对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20—2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选举与人大制度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国家重大攻关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选举与协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结合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一般原理,主要就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构、实现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技术路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中,协商民主在中国所承载的功能要大大超越协商民主本身。协商民主赋予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具体的形态:即共生政治和共治结构;同时赋予中国社会实现长远发展所需要整合的结构。然而客观地讲,协商民主虽然经历过革命与新中国成立的实践和洗礼,但在现代化逻辑下的运行还是比较稚嫩和粗陋的,其健全与发展还面临诸多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中国协商民主所具有的这些功能与中国特色现代政治的形成、运行和发展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所以,对中国来说,发展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在民主建设中全面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战略平台与关键路径。基于此,协商民主建设应该有更全局、更全面、更长远的部署与推进。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选举民主,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的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色.这两种民主形式的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政治功能,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地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遵循了四条逻辑主线: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普遍本质与具体发展道路的辩证统一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理想与现实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四条逻辑主线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未来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演进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政治创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新时代,要发挥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必须深刻认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性质,科学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中的优势、功能定位和鲜明特色,认真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建设八个重要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明晰协商民主八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的定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的创新性意义,政协协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协商民主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形态的最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深化和提升,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真实的参与实践,更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保障。经过不断摸索,我国形成了以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为主要环节的民主实践程序和机制,它是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直接与间接等民主内容的有机统一。为使我国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得到实现,应在逐步完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以完整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来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应确认为三种民主状态:人大制度体现的选举民主,政党与协商制度体现的协商民主,三大自治制度体现的自治民主。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项自治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符合我国基本行政制度的定性与定位,它是关于国家结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体和政体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民族复兴和人民和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理论与实践、地方自治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既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关键路径。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与理念统一视角推进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的二维互动,是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实践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咨询与对话的统一,实现咨政协商与平等协商的内在契合,不仅符合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践惯性,而且拥有实践展开的现实可能;从形式与内容的二维统一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规范与实质参与,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协商的制度优势,而且是贯彻政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民主政治的"点"与"线"统一,既是人民政权的价值诉求,也是中国特色政治民主的真实性体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在探索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不同道路的实践中关于中国民主政治的知识与经验增量发展的渐进过程,其发端在于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产生的政党协商,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向社会协商扩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同构异形的协商民主,既有深厚的本土资源,又在方法论上借鉴了西方的理论与经验,共同塑造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内在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袁忠 《岭南学刊》2013,(4):11-1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复兴或转向。理论界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分为三种不同的流派:民主形态说、政治参与说、公共治理说。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包含着"讨论"和"慎思"两方面含义,并不同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协商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协商过程的统一组织性、协商层次的上下联动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推进和完善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包含、理性等基本理念和原则,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并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民主协商和多数表决相结合、基层民主协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才能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同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