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叶大凤 《桂海论丛》2008,24(6):68-70
我国国内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区域公共政策适时调整。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机构、政策工具、政策协调和监控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或缺失。我国应实施区域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从完善政策制度基础、调整政策目标导向、重构政策内容体系、组建区域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重塑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政府通过政策实现社会公正,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目的。然而良好的生活愿景不能自发的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需要现实中公共政策的支撑。没有良好的政府政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恐难实现。从公共政策中的权力、目标与工具这三个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出发,探寻如何运用公共政策来保障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作为对全社会价值资源最有权威的分配工具,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政治过程所作出的选择和分配办法的制定来解决公共问题,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进入民生发展新时代以后,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就历史地逻辑地统一在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就是要保证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成了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建华 《前沿》2009,(1):22-24
社会公共政策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公共利益无疑应当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政策以解决问题为依归,但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政策效果可能就会不同。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其实是一个多元的价值构成,有公平与效率价值、稳定与革新、法治权威和民主参与等价值之间的平衡和矛盾。这些价值取向组成了一个价值包,从而形成了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5.
高阳 《重庆行政》2007,(3):46-48
公共政策变形是政府在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偏离的现象。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环节,因此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不科学,将导政公共政策变形,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政策的变形情况,探讨公共政策变形的原因及纠正对策是当前公共政策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它将有利于重塑政府形象,确保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低碳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产业低碳发展是这个趋势的核心内容和形式。为了实现产业低碳发展,我国需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环境法律规制和公共政策体系按照有利于产业低碳发展的目标进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法律监督和公共政策管理有机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我国产业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莉 《求索》2023,(4):154-167
自签署RCEP以来,中国又陆续提出申请加入CPTPP和DEPA。这些RTAs均设置了“合法公共政策目标例外”条款,允许为实现合法公共政策目标而实施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实践中,CPTPP和DEPA“合法公共政策目标例外”与中国的跨境数据流动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尤其在证明相关限制措施不超出实现目标所需限度方面尚有难度。为此,我国可考虑推动合法公共政策目标限缩适用发展,增强本国在跨境数据流动领域的标准和实践引领作用,并利用容错机制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层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小成 《理论月刊》2003,(10):58-59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预期、路径、信息、素质和制度等障碍,这就要求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公共政策的学习、宣传、激励、监督和制度创新等以预防和消除障碍,从而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政策执行机制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外部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自身现代化的浪潮 ,使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这就要求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必须以建构信息沟通机制为渠道、以优化公民参与机制为核心 ,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为动力、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为关键、以完善执行监督机制为保障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机制建设与完善 ,从而促进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区域公共管理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问题丛生提出的新型治理理念。目前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省、市政府之间自发协调两种形式实现。总体而言,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参与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辖区政府的不规范竞争、参与主体协作机制的缺乏、GDP至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区域公共政策的缺乏都制约了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竞争、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化治理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