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4,(7):44-44
林来梵在《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载文《法治的个别化模式》认为,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规范层面上确立了法治主义的宪法原则。然而,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法治”等概念,在当今中国学界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则存在严峻分歧。  相似文献   

2.
当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从宪法的宣示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践,各地陆续推出一些实在的举措,为共和国法治大厦的早日建成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首次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再次郑重宣布“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依法治国进行了科学地概括。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5.
迷失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个方略提出并写入宪法后,几年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在实施这个方略中,有许多看似“法治”的做法,或者为了推行“法治”而采取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根本违背法治的基本精神,甚至以“法治”之名,行破坏法治之实。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许多“法治”之举违背国家的根本大法。离开宪法谈“法治”,钻我国宪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漏洞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形成的“法治”是没有宪法的“法治”,是迷失方向的“法治”。一、如此“法治”建设法治…  相似文献   

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国家的行动纲领。推进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要使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其能够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和约束自己行使公权力的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法治理念是在对法律的本质、功能及运作规律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法治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关于实现和维系法治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念的一些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是二者的政…  相似文献   

7.
自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以来,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宪法, 使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共十六大则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的理念。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 诸如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加强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宪法监督建立健全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制度、制定政党法等等。然而, 笔者认为: 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应该是积极推…  相似文献   

8.
德治和法治要双管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目标。这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相似文献   

9.
当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从宪法的宣示逐步走向具体的实践,各地陆续推出一些实在的举措,为共和国法治大厦的早日建成添砖加瓦。法治建设从何起步,根基何在,先贤哲人真知灼见,条分缕析,给我们描绘出完美的路线图。2011年《民主与法制》第26期的《依法治国的江苏探索》专题报道,无疑是国家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层之台起于垒土。法治建设的基础,取决于法治的实质。敢于从  相似文献   

10.
杨正万 《人大论坛》2014,(12):56-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题确立为“依法治国”,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法治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法治建设能否带来新的面貌,都离不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继“八八战略”、“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建设后,省委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决策。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建设“法治浙江”,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坚持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这次宪法修正案草案是根据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水平与法治现状,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修正案所进行的各项修改,适时与适当。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依法治国”是通向法治国家的手段、方式或方略;“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要达到的目标或归属。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是国家对人民自由与权利予以充分保障,这就需要正确定位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建立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法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宪法原则。在国家逐步推行法治的过程中,笔者就人大权威问题略陈管见。  一、法治之涵义法治之涵义十分丰富,理论界试图界定其全部的内涵,至今收获不大。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由于价值观念、历史背景、经济及文化发展状况的相异,对法治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有法可依、社会有秩序,就是法治。”〔1〕这种解释是以法的存在和法律秩序的建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有法治,因而…  相似文献   

14.
王明华 《前沿》2002,(4):44-46
一九九七年九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一九九九年三月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 ,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 ,作为第一款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来看…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于去年4月批转的全国“四五”普法规划,确定了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于深入开展依法治国,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法治进程,部将产生积极作用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各级国家机关权力和公民权利的来源,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套稳定的基础,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法  相似文献   

16.
晋言 《中国残疾人》2014,(12):46-4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以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为准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应有之意。近来报刊对法治思维的解读。其中不乏有见地的文童。我想说的是,如果站在残疾人的角度,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思想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进步。今年的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写入了宪法修正  相似文献   

18.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使我国法治建设步入稳固的发展轨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又使这一治国方略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予以认可,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准则。这一方略的提出和确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体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作为高度集权的产物,经济主体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维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行政手段,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着重分析了实施我国宪法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广大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尤其应当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工作中认真而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并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中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方略以后,大小报刊群起阐释,各个地方响应党的号召实行法治。一时间,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法治瓦围。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其中把“依法治国”曲解为“依法治民”的认识和做法,带有倾向性。有些地方把法治主体明确定为政府,由政府制定治省、治市、治县方案,所治对象一般确定为行政事务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无形中把“依法治国”简单化为“依法办事”。这有悖于“依法治国”的本意,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左。“依法治国”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