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爰田” ,并非“易田” ,更非赋税 ,而是先秦发展着的分户授田的制度。井田制下的“田易居” ,即农村公社时的分户授田制。春秋时的晋“作爰田” ,开创了由国家来实施大规模分户授田之先河。战国时商鞅“制辕田” ,亦为国家在打破家长制大家庭后施行更大规模的分户授田。古老的“村社”分户授田制 ,最终为国家授田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51-51
子方仁厚 【原文】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御曰:“故公家畜也,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3.
刘力 《求索》2007,(1):81-83
“衣冠之制”作为封建礼俗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袁征曾与两千余年的封建统治相始终。近代以降,传统小农经济遭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而走向解体,导致建立其上的传统儒学被弱化,作为儒学礼治精神表征的以“尊卑等差”为内蕴的传统“衣冠之制”遂走向消亡,从而促成传统服饰的近代化。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自我个性的张显都不同层面地加速了传统衣冠之制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付强 《思想工作》2006,(11):35-35
在中国做纪录片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知道“大腕”孙曾田的.中央电视台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就是孙曾田的成名之作。这位闻名国际的“大导”孙曾田就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  相似文献   

5.
卢刚 《长白学刊》2009,(4):80-85
法律信仰是我国法治国家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的结论是在西方法律与宗教相互融通的框架下展开的。他在《法律与宗教》中,最终关切的是失去了法律的宗教日益失去其社会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内心、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崩溃。而观照我国当下的法律信仰问题,在法律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与宗教传统的国家,过于强调法律信仰的作用,可能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法治并不一定需要以民众的法律信仰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摘要:近代中国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历史的惯性作用其间,对其特性及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思考,十分必要。历史惯性总是在长时段下形成并塑造着下一个时代的基本面孔,这被称为“世俗的面相”。以“大一统”为核心政治诉求形成的“多元一统”民族—国家格局,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惯性,它与传统“早熟”文明衍生而来的文化惰性,成为分析、把握世俗面相的基点。中国在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得之于现代民族国家之“形”,而失之于民族文化自信之“憾”。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塑造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谚语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力量。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厉行德治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素称“礼仪之邦”。我们的先民,不但曾以高度智慧的物质创造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以高尚纯粹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古代思想家子产曾说:“德者,国家之基”;“敬德必胜,失德必败”。德治的核心是官德,很多有识之士早就提出“官正民服,官直民从,官曲民忧,官败民怨”。“为政以德则治,不以德则乱”。这是长期以来国家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党继承了历史上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对干部道德建设历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11.
张稚庐 《春秋》2010,(5):45-46
在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孝”字当头。历代帝王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种种怪诞行径竟传为美谈。父母的“吴天罔极之深思”让子女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起码要“生则养之以礼。死则丧之以礼”。这里所谓的“礼”。无非是儒家的那套货色。《大清会典》有丧礼规定。人民国后,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旗帜田万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旗帜。一、“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  相似文献   

13.
中日交往话洛阳张书田洛阳,对日本的专家学者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众所周知,京都在日本史上曾经沿用过“洛阳”的名字,有千年古都之称。今天的日本人仍习惯把京都叫“京洛”,进京都谓之上洛,离京都谓之下洛。标方位仍是洛东、洛南、洛西、洛北、洛中。以“洛...  相似文献   

14.
天下太平     
不知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儿时记忆:小朋友两个或多个围拢一起,在纸上或地上画出一个“田”宇格,出着剪刀、石头、布,喊着“天下太平”,谁赢了就在自己的“田”字格的一个方框内先写下“天”字的一笔,每次赢了就写下一笔。谁在自己的“田”宇格内先写完“天下太平”这四个宇,就算谁赢。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公安学刊》2009,(5):59-61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实践以及国际司法与仲裁实践,分析了中日两国争议的“冲之鸟”之国际法律地位,认为“冲之鸟”只能赋予12海里的领海,不应该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且认为,根据“冲之鸟”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对我国东海大陆架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一词简单又好写,但文化的内涵却极其厚重,其外延也极其丰富。然而,对文化的解读也可以极其简单,那就是“以文化之”,也就是拿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学、宗教信仰、道德科教知识来教化影响其国民。当然,在文化的传承传播延续中,外来的文学、宗教、信仰、道德、科教也会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对于老年人的确非同寻常。按我国传统习惯,“9”为阳数,每年农历的9月9日定为“重阳节”,有寓意长久,祈望长寿的意思。因此,许多地方将这一天定为“敬老田”。而1999年,又是三‘9”相重,联合国将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八年”,的确是一个美妙的巧合。联合国将1999年确定为“国际老年八年”,其意义在于,届时全世界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2亿,占世界1/5,占亚洲1/Zo大连市早在1987年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60岁…  相似文献   

18.
本溪精神     
《时事报告》2014,(8):F0003-F0003
本溪处于辽东中一心地带,具有近海近中一心城市的双重属性,下辖两县四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本溪历史悠久,是“东此第一人故乡”、建州女真肇兴之地;本溪山川秀美,是全国唯一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本溪水洞、“中国枫叶之都”享誉世界?“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三都五城”新本溪的目标(钢都、药都、枫叶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素菜浅谈     
素菜又叫“斋菜”、“素食”。它最早以“羹”为主,辅以茶点,是寺院款待施主的小吃。后来不断充实菜品,到了北魏,就初具规模了。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素食的传统。古老的《诗经》中已有“肉食者鄙”、“野老献芹”等典故。但是,这仅是素菜的源头,还不是现在所讲的素菜。作为一个菜系,素菜只是在佛教传人我国以后才发展兴盛起来。所以,唐人颜师古在《匡谬正俗》中说:“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  相似文献   

20.
丁海江 《求索》2013,(6):234-236
宪法是一国政治体制之基,规定着一个政治国家在社会中作为一个行动主体的存在方式和行动模式。宪法作为国家创立之依据.决定着整个国家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势格局。就创新我国社会管理而言,应如何在宪法框架下辅以相应的制度支持.整合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各社会管理领域内存在的诸多社会性问题,乃为一重大社会研究课题。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建设的权威源自于“党委领导”.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基本制度模式是“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秩序化的实现路径。为此,还需强化社会管理权的合理设定,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有序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