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长松 《电子政务》2006,(2):182-185
一、引言   自从1999年“金“字工程和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尤其是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网上服务内容日益充实,服务形式与机制的创新不断涌现,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长松 《电子政务》2006,(1):182-185
一、引言 自从1999年"金"字工程和政府上网工程开展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尤其是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网上服务内容日益充实,服务形式与机制的创新不断涌现,电子政务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时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它包括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和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三个部分,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大势所趋。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信息共享”成为2006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时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它包括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共享和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三个部分,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大势所趋。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信息共享”成为2006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高度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政府掌握了社会绝大部分信息资源,而在当前网络时代,电子信息是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态,因此加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贯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学习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主要精神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始于“三金工程”。1993年12月,在全球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中央政府决定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由此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序幕。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我国电子政务由此进入了以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与框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饶臻  王珏 《电子政务》2005,(11):5-11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如同电子商务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样,电子政务也必然会对政府自身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以及政府其他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从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逐渐加大,重大工程陆续启动,业务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及网上服务,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日益显现出来。但总体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量电子政务系统的经验,分析国内地方电子政务的现状和需求,结合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地方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我国电子政务大事众多、形势喜人。这一年,我国电子政务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如《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等相继出台,可以称得上是电子政务的政策年;这一年,中国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并运行,中国政府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亲民政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年,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第三届亚太公共服务高峰论坛、2006年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等相继召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的这些重要事件,不同程度地影响或决定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现结合过去一年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对2006年的电子政务大事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回顾梳理。  相似文献   

9.
微软对于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与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饶臻 《电子政务》2005,(7):39-45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如同电子商务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一样,电子政务也必然会对政府自身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以及政府其他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从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逐渐加大,重大工程陆续启动,业务系统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及网上服务、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日益显现出来。但总体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总结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量电子政务系统的经验,分析国内地方电子政务的现状和需求,结合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针对国内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2007年的钟声,《电子政务》杂志踏入了四岁的成长之路。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可以看出2006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一年:国家颁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订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召开了“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同时,可以看出2006年也是《电子政务》杂志发展的重要一年:设立了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运营与应用,政府应急管理,安全的电子政务,徐汇区电子政务发展之路,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都把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视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决策,用以提高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我国经历工业革命过程中面临了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在信息化革命初期(中国加入了WTO)又面临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可谓三步(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经济全球化)并作两步走,缺少发达国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导致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以及电子政务难以真正地通过网络进行。因而我们应重视信息资源标准化,加强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总体纲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2002年中央办公厅17号文件)总则: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杂志在2007年开设“测评篇”专栏,每期用一定的篇幅组织与测评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报道全国电子政务测评实践工作的进展。电子政务测评是通过对各级政府电子政务能力成熟度,电子政务相关项目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而为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地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议,旨在藉此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和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2001年——2005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两个办公厅曾以文件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规范、实施步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依据。这里就如何做好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谈几点建设思路。搞好前期调研工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与可行性报告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形象和便民工程,一定要用最少的成本、最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重要举措——建设统一外网平台建设国家政务外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规划部署的重要任务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以中央发[2002]17号文件下发全国。中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要“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提出“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  相似文献   

16.
2005,中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5,中国进一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2005,中国人的“国”网中央门户网站出台,门户为王的时代即将来临;2005,农业信息化构建中国和谐信息社会;2005,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005,中国制定信息化战略;2005,中国首份信息化战略报告《2005中国信息化报告》出台;2005,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大关;2005,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规划出台;2005,……2005,对中国电子政务来说,无论从各个角度都是备受关注的一年。行政体制改革,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农业信息化升温,务实消除不同地区的信息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成为2005中国电子政务政府政务“创新”“务实”的主旋律,真正在信息社会一步步落实“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从电子政务建设角度上,在经过近几年硬件网络基础建设热潮之后,2005年成为了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转折点:业界开始脱掉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虚热”外表,而把“务实”放在了首位;不再一味追求信息化速度和单纯从某个具体应用考虑问题,开始从整体角度考虑整个政府信息化架构层面的问题,对政府信息化资源整合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讲求“实效”的阶段。2005年,是中国电子政务“承上启下”的一年: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上,启上亿网民之下;承“十五”之上,启“十一五”之下;承国网之上,启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之下;承资源的共享之上,启信息的公开之下。本篇《电子政务:2005》力求全面综述汇编中国电子政务在2005年度的关键点,并以主题词提炼的形式加以回顾陈述。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05,(6):114-125
中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始于“三金工程“.1993年12月,在全球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中央政府决定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由此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序幕.1999年1月,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10月,我国的“十五“规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我国电子政务由此进入了以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18.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作为我国电子政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将逐步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阶段。为统一指导、积极推进全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吉林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特制订《吉林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一、建设现状在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电子政务》杂志在2007年开设“测评篇“专栏,每期用一定的篇幅组织与测评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研究,报道全国电子政务测评实践工作的进展.电子政务测评是通过对各级政府电子政务能力成熟度,电子政务相关项目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而为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电子政务的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地政府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建议,旨在藉此提升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和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沿着政府机构工具信息化、事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组织信息化的发展轨迹而成长起来的。作为电子政务具体表现形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经历着从替代手工劳动的易学易用的桌面型应用系统,到为了实现政务系统简化而开发的独立应用系统,到较大业务范围内执行业务任务的集成业务信息系统,再到朝着功能交叉可变、各类应用并行运行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以至于覆盖政务及其管理全方位、内外部用户驱动下的综合信息系统发展,最终实现在恰当的时间、给在任何地点需要信息的任何人提供最恰当的信息服务。因此,根据电子政务业务范围,最终的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3种应用模式:一是各级政府机关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信息的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公众之间公共信息的发布与双向的信息交流,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中国,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2002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后,各行各业都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部门、各地方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多年来存在的部门和领域信息割据、网络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如何将分散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机的集成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只有进行集成和整合,才可能有完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才能向更高水平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