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北京应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推动领先企业和有潜力创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帮助它们不仅在国内,更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领先地位;它们在全球的成功,必将反哺首都,成为北京建设全球领先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近年来,北京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要求,北京不仅要建设具有强大引领作用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更应着  相似文献   

2.
潘娟  金春鹏 《群众》2024,(2):52-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具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江苏要依托扬子江城市群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动能,切实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和创新策源能力,积极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培育形成具有江苏特色、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域,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仲伟俊 《群众》2023,(21):14-15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明确要求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著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和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均表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提升世界级产品持续开发生产能力,是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强调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北京作为科研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如何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以构建"三城一区"为抓手,为大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北京市"三城一区"分工明确,相互支撑.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属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平台;未来科学城以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为基础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属于原始创新成果的技术转化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凝聚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2)
<正>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有效衔接,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驱动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新集群作为集聚多种创新要素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有利于有效整合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加快科研成果的创造、转化和推广。培育壮大创新集群,有助于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体现科技创新效果,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集群是江苏实现科研与产业有效衔接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当前和长远挑战的重大战略。然而关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界定,综观各地政策文献,一般从要素特征角度进行描述,主要体现为:能产生一批对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能集聚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以及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能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能出现众多在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万众创新的活  相似文献   

8.
<正>7月5日至7日,省政协组织委员就我省"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情况,赴无锡、泰州开展集中视察。省政协副主席阎立参加活动。委员们先后听取了省有关部门和无锡市、泰州市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实地考察。阎立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未来江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要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沈和 《群众》2022,(24):8-9
未来产业是以满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新需求为目标,以新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扩展人类认识空间、提升人类自身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从全球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从全国看,发展未来产业是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建竞争新优势、下好发展先手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江静 《群众》2023,(11):12-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考虑自身在国家创新战略大框架下的分工和特色,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依托江苏先进制造业基地,加速将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3)
正"十三五"时期,是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全省科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妍 《小康》2023,(29):36-37
<正>近年来,广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党中央领导人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为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怀柔科学城亟须创新高层次科研人才聚集政策,为全球科学家和团队提供更加优质、更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及生活环境。高层次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撑,怀柔科学城将要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怀柔科学城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优势,吸引全球顶  相似文献   

16.
黄南 《群众》2018,(12):26-28
我省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但是传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难以适应新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医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前沿。近年来,北京市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整合协同,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医学发展,以医学突破带动首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近年来,北京市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央地协同推进重大科技任务、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在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北京市拥有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92所高校,国家级研究机构众多,仅中国科学院在京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产业调整正蓄势待发,要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前谋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主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的重要载体。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北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打破区域、产业及行业间的限制和束缚,实现跨界融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已成为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机遇。该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充分利用以北京为代表的创新资源优势,同时推动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两大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与北京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