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列宁在俄国创建的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在中国创建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都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使命中阐明,党的建设是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思仓 《前沿》2004,4(6):33-36
十月革命后 ,俄共 (布 )党该如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以极大的努力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基本形式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必须由共产党领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不仅为俄共 (布 )的长期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4.
宁立成 《理论月刊》2003,(10):29-31
社会主义宪政既有其内在特征,又有其外在条件。其内在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真实广泛的基本人权;以人民代表机关为核心的权力制约;社会主义法治。其外在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沈浩 《前沿》2006,3(5):7-9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出的适合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权理念。这一理论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同时他又在概念表述、阶级斗争、政党制度、适用范围等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学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掌握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强调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线索。从阶级斗争观点来看,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承认阶级斗争,而且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所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清楚地说明,阶级斗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大陆上说,作为阶级的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大工作》2008,(8):59-59
《学习时报》近日刊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董德刚的文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摘登如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在列宁看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如果说,在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民主革命时期,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缺陷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卢森堡和列宁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但他们对苏维埃新生政权,尤其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文章通过探讨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国家政权问题的争论历史,以加深各界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卢森堡和列宁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但他们对苏维埃新生政权,尤其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文章通过探讨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国家政权问题的争论历史,以加深各界对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刘占祥  詹凯 《人民论坛》2014,(4):208-210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其中,物质利益诉求是政治参与的内在驱动因素,无产阶级最彻底的革命性使其政治参与程度高于其他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参与的实践运作形式,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参与的基本目标指向.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有关民主参与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占祥  詹凯 《人民论坛》2014,(11):208-210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其中,物质利益诉求是政治参与的内在驱动因素,无产阶级最彻底的革命性使其政治参与程度高于其他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参与的实践运作形式,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参与的基本目标指向。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有关民主参与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199页)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采取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这是本讲所要着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否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机会主义者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认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已经从理论变为实践。针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实际,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斗争中,列宁指出:“我们在投入战斗——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革命的经验,全面论述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学说,并在这个学说指导下,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和新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内容”。(《列宁选集》第3卷第199、618—619页)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由  相似文献   

15.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为落后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的。该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人民民主专政的内部构成、实现途径、核心任务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论上最伟大的贡献。正是根据这个伟大理论,毛主席作出了“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的科学论断。毛主席还反复强调“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新形式。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讲话中把它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并指出要坚持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有一个如何坚持的问题。根据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了列宁以后无产阶级专政的新经验,系统地回答了所有制改变以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规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和政策,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光辉文献。在当前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认真学习这部伟大著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毛主席最近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加深对资产阶级进行全面专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在这部著作中,毛主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包括合作化在内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革命》一书是列宁于1917年写成的,全名为《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本书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本质、特征、作用、消亡等基本原理,以及国家与革命的关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新型的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教学的必要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大发展。公安机关作为无产队级专政的工具,一向重视对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各级公安干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各级各类公安院校学习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仍然是各级公安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公安院校的课程中都有阶级斗争和人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