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霍春龙  郎玫 《前沿》2011,(7):38-4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三十年。文章试图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观点,寻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治理变革的制度根源。透视三十年来中国政府治理变革过程,可以发现,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前提是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基石是市场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市场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政府治理变革顺利进行的必然选择,此外,能否产生有效的社会制度对政府治理变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月26日至3月7日,根据吉林省政府安排,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考察组就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问题,赴北京、河南、广东、海南四省市进行考察。考察组与四省市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河南省郑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关情况。考察组认为,北京、河南、广东、海南四省市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了一些制度的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省市的做法和经验,对吉林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对自身而言就是要形成更加高效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产权安排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边界,降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并在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寻找到效益递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中,民间组织代表着来自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力量,被称为社会治理中的第三极。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我国民间组织在发展中凸显出诸多制度瓶颈:分类制度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合时宜、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制度乏力以及国际性制度缺乏。因此,从规范分类制度、变革管理制度、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以及推进制度的国际视野五方面着手,创新与完善我国民间组织制度建设,成为我们目前必须着手探索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统筹的理念,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城乡统筹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姚莉  操世元 《前沿》2007,(4):140-143
地方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变革,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制度供给变革的方向在于调整生产关系、培育市民社会、努力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求,其变革路径要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相结合,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寻求制度创新点,避免路径选择的模式化和程式化,不断校正制度供给成本与收益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准分权"治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准分权"治理在保留中央总体性权力的基础上,通过分权、放权等形式将市场因素吸纳到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之中,为经济增长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驱动力和稳定器。但同时,"准分权"治理也伴随着粗放增长、地方政府非良性竞争、公共品供给不足等治理碎片化、局部化问题,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新时代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其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制度供给问题,更内在的是对"准分权"治理机制的完善与超越。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治理的整体主义原则,致力于构建人民中心、党领全局、协调各方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在巩固和扩大基本制度优势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党政、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间的权责利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长期呈现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经济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我国的土地制度亦是城乡有别:城市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使用权可以买卖,使用权人的处分权、受偿权、议价权有较为充分的实现,而农村土地的流转则缺乏市场的机制,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应以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转型为背景,探讨城乡统筹对我国农地制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首要前提是要构建一系列制度基础。为此,要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土地市场、公共财政制度等,使各项制度联动并进,为城乡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及就业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适当干预,避免市场失灵, 积极促进全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针对目前失业严重的现状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发挥合力,其中,政府干预处于核心地位。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所言:“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  相似文献   

11.
从对广州市黄埔区制度创新案例的分析可见,构成政府制度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知识积累的水平、主要官员的调控能力、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调动社会参与的能力;而当前制约政府制度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则表现在:人才和知识积累不足、政治参与渠道不够通畅、制度环境与制度创新存在矛盾等方面。要针对制约政府制度创新能力的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地位有关,又与市场机制的"失灵"相关,更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相关.因此,要尽快消除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即统筹城乡平等、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制度创新来实现.本文首先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然后论证了工业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强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对"三农"的保护、保障机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保平 《求索》2011,(1):8-11
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市场分割,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统筹,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而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应坚持八大基本原则:城乡交易效率的提升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逻辑,资源禀赋条件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先决条件,专业化市场的发育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多业联动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路径,农村流通主体的再造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关键,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出发点,转型与创新是城乡商贸统筹的动力,城乡双向流通是城乡商贸统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俊祥 《人大研究》2009,(12):26-30
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是核心,法治建设要先行。为此,全国人大以及地方各级人大,也应该积极参与支持统筹城乡的改革试验和制度创新。为构建新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管理制度,提供合法性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催生的多重社会问题需要由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形成的保护性行动加以遏制,由此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互动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专业行动,中国社会工作自恢复重建以来得以快速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在于:政府制度赋能与社会工作的专业自我建构。制度赋能体现为国家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社会工作的制度扩散与合法性建构,通过制度驱动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不断演进;专业建构体现为社会工作通过服务建构、体制建构形成对制度驱动的反映性行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专业性回应,由此形成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本土进程,彰显其在制度优势框架下的社会治理效能。中国社会工作的这种双重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着社会的生长,成为有效抵制自由市场扩张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多重风险生成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治理创新从源头上、根本上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那么社会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单讲就是政府做减法,社会做加法。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管理到服务的重大转变;政府要瘦身,从大政府变成小政府。而社会要做加法,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创新与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等。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创新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这一地区有关重建社会的问题,以实现社区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所应具有的组织能力和有关规范人财物的制度能力,这需要完善已有行政体制,整合行政资源,政府应在人、财、物三个方面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城乡结合部治理的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立统一规划和行政制度建设;发挥村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土地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三权分置是搞活乡村经济的制度设计,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获取城市权利的障碍,土地"二元制度"是导致乡村失去发展权的根源,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制约农民发展权的瓶颈。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规划安排,为乡村振兴用地提供制度支撑,为乡村振兴资金提供政府投入保障,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20.
赵晓峰 《求索》2023,(1):151-157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