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是在盛夏搬进红星胡同的。 这里可能是北京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片四合院了。那些古旧的房子,就像历史沉默的脸,隐藏了多少世事的悲欢。我喜欢将自己置身在一片古旧里。我要住的院子在胡同的 18号,我非常喜欢这个号码。小四合院重新翻修过,所以比起周围那些经年的、被各户搭建的各色小房拥挤得看不出院落的四合院,它显得整洁、干净、清亮。绿墙、红窗、青瓦,像画里似的。东南西北各两间房子,将院子拼成一个“口”字。门前有一棵古槐;东房旁有两棵枣树,它时常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的话。它们都开着淡…  相似文献   

2.
夫妻对白     
《传承》2006,(3)
●老婆对老公说:“我真不明白,追求我的所有人里,哪个都比你有钱,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鬼迷心窍喜欢你呢?”老公说:“那是因为富人比穷人更会关心女人,至少更关心女人的身材,跟着我,你永远都用不着为腰围发愁。”“要是哪一天我发胖了呢?”“那我就当是进入了时间隧道,回到了以胖为美的唐朝啦。”●老公跟老婆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大力水手,而爱情是菠菜,一吃菠菜就力大无穷。现在我才发现,当初看走了眼,爱情只是棵空心菜而已。”“然而空心菜看着跟菠菜差不多,味道一点也不比菠菜差。”老婆说。●“你的长相也太惨了点儿。”“那正是我比帅哥…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棵小树,一棵非常普通的不起眼的小树,它孤独地生长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它依然顽强地、不屈不挠地与严寒干旱搏斗着。虽然我和那棵小树离别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一直在心中牵挂着它,不知它现在生长的怎么样了?长高了吗?长壮了吗? 记得那是1995年7月的一天,受公司的派遣,我和同事从乌鲁木齐市乘车往数百公里外的南山矿区某单位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3)
正街边剃头的师傅像是更久远的"旧日子",但浏阳现在仍旧有,常能见到。他们气定神闲,隔着绿化带的车水马龙跟他们毫无关系似的,属于他们的那一块空气里飘着花鼓戏,要不是花鼓戏是从剃头师傅的手机里传出来的话,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相似文献   

5.
聚焦罗大佑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名字和他的歌是在大学里。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迷恋罗大伤是一种“病”。而后伴随着那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和融入社会,十几年间,这种“病”于默默无声中传染蔓延。常常,看到素昧平生的人们,就因为“罗大信”这个名字,在仓促人潮中知己相认。 而罗大佑始终活在歌里,离我们很遥远。 罗大佑带给大家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隽永哲理。 听罗大佑的歌能明显感受到新旧两代人观念的变化。那时的人会想2000年时自己会是什…  相似文献   

6.
榕树下     
文榕  登豪 《福建乡土》2012,(2):16-16
自1985年离开母校福州三中已二十几个年头了,校内操场上的那棵大榕树却一直茂密地生长在我的心扉上。那年少岁月的记忆像幽静的湖水,常常在午夜的梦中轻漾。 我初一考入三中,于母校就读整整6年。我们曾在校园的榕树下做广播体操、读书、讲故事;也时常唱歌、跳舞和说笑话。花朵一样的年龄,像浸在蜜里,如今忆起齿颊尤甘。在宁静、诗意的校园中,我内心萌生的文学之芽曾得到了两位园丁的辛勤浇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许多写满爱情的故事里,我们习惯于迷恋梁祝十里相送的缠绵和化蝶的无奈,以及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悲壮,这种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传说依然被鲜活地传诵。很多时候,悲情的故事更能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朋友的相约采访,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生的等待和守望,  相似文献   

8.
鱼与飞鸟     
很久以后,想起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他依旧心生爱怜,她倚着硕大的玻璃门,下半个身子在门里,上半个身子在门外,声音温柔的能融化掉荒山野岭里任何一块顽石,当然也就融化了他那颗早已被婚姻冰冻的心。她轻轻地说,我是新搬来的,还请多多关照,柔柔弱弱的话语像一棵美丽的种子,轻舞飞扬,飘落在他的心房之上,他的心脏就在那一瞬,重重地沸腾了两下。  相似文献   

9.
入秋后,天气渐凉。瞅准一个好天儿,68岁的杨恒大拿着家里的厚被子,来到客厅落地窗前,叹了口气,“搬上楼房,到户外晒被子都成了奢望。”“楼前那两棵大树上,常有人拴绳晒被子,咱可不能学。在阳台凑合晒晒得了。”家人拽过被子,边说边往楼下瞥了一眼,没想到竟瞥见“惊喜”——曾经的“晒衣绳”不见了,两棵大树旁,立起一处不锈钢晾衣杆。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28日,是冰心奶奶十周年祭日。 每每叫“冰心奶奶”.我脑海里漾起的如沐春晖的温暖和老人那“满蕴温柔”的美丽,心就像要被融化了。  相似文献   

11.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郑州人的方言里,管住监狱叫“喝稀饭”。谁被撺进号里去了,人们就说他“喝了”。那一年我就喝了,而且这个喝稀饭的地方现在想起来仍然令人难以置信,是在大洋那头的一个叫做澳大利亚的国家。那一时期整个国内都流行着一种叫做“洋插队”的传染病,几乎是个人都捋胳膊挽袖儿地要往外走,有的人为了能出去甚至不惜嫁个老洋人,就好像外国有的是钱包可以随便检一样。而我也因为自小就被称做有志青年,不管干什么都不甘人后,恰巧又有个哥们儿是倒腾澳大利亚签证的,而且跟我说如果我要可以给我批发价,我便也一时被鬼迷住了心窍,仿佛…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原来如此妻:“你简直讨厌死了!”夫:“那你当初为什么要跟我结婚?”妻:“你那时候不是说要是我不嫁给你,你就去死吗?”夫:“那你就让我去死好啦!”妻:“那可不行!那时候我还不是你遗产的合法继承人呢!”金色的马桶一群小孩在马路边玩耍,有一个小男孩尿急,跑...  相似文献   

14.
如果问他会唱什么歌?那他一定毫不思索地回答你“黄埔军校校歌”。而这种耿介几近可爱的个性,也会表现在一些不那么恰当的场合。只要是任何婚丧喜庆要找他致词,他一定可以跟民族大义扯上关系。我常常觉得,那一对对的新人一定搞不懂他们两个人结婚跟民族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就像我每一次去大陆拍戏,离家前跟他辞行,他一定会语重心长的叮咛:“这一趟你去大陆,是身负重任,两岸的和平就全靠你了……”  相似文献   

15.
李动 《人民公安》2006,(13):37-37
我与邓丽君有缘。首次听到她的歌,我的心就像泡在清澈的水里一样,温柔陶醉。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在山东济南机场当兵,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在军营里听惯了雄壮激昂的革命歌曲,突然听到录音机里传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我就像身临如诗如画的仙境里。从此,我一有空就打开那个饭盒子录音机陶醉在邓丽君的世界里,躺在床上捧一本心爱的书,许多名著都是伴着邓丽君的歌声读完的。尤其是晚餐后,我有一个人去田野散步的习惯,带上录音机,漫步在乡间小径里,边欣赏火红夕阳下的田园景色,边聆听邓丽君的天外来音,那实在是享受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个体经营整整十年了。前几年我专卖气球,几个哥们儿叫我“气球大王”;现在我经营腰带,又在他们中间赢得了“腰带专业户”的雅号。回顾十年前,我从中学毕业后,成了待业青年,无奈中只好找临时工干。有一天,在行人如织的北京动物园前,偶然遇到了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他当时支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大梁上,以及他身后的几棵树上都挂满了款式非常时新的服装。我非常感兴趣,一边同他聊天,一边帮他卖。我发现买卖非常“火”,不一会儿的功夫,展示出来的和  相似文献   

17.
与部队“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相比,公安机关的变化恰恰相反,那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官”。在我十年警龄里已有好几任的官职流水般走了。积淀下来的,在赣州市、赣州地区乃至江西省公安系统,会留意公安机关自办的报刊杂志的人对我的“名声”或多或少有些许了解。然而真正给我带来“名气”的却是这十年星级警交加的两次辞职。尽管我是自觉自愿屯无怨无悔,但这毕竟发生在90年代的公安机关里,当然与改革有关,使理所当然地从一侧面而反映了公安队伍里的世象。闲笔记之,算是十年一小结,如能对他人有所启示,那便是我的一份希冀了。拿着“…  相似文献   

18.
心动喀什     
穿越荒芜的新藏公路,我来到了喀什。夜幕已经降临,喀什的夜晚一片灯火通明,恍惚中有种隔世之感。因为在大卡车上颠簸了两天,新藏公路的荒凉已让我忘记了城市的感觉,而现在我却站在这个鲜活灵动的喀什城中,这个城市就这样突兀地撞到心中来了。烤了十串喷香的羊肉串,提了一瓶啤酒,坐在路边小饮,最是惬意。我一直都认为,只有在新疆才能吃到真正的烤羊肉,鲜嫩可口。真的就像身处异邦似的,所有的人都是高鼻深目,眼珠闪烁着与我们不同的黄褐色,满街的招牌除了有汉语都是那弯弯绕绕的维文,更别提那些人们满口嘟噜着一串串的吐鲁番葡萄似的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20.
白色人生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6):8-11
“十多年了,真的有点烦了,不想抽了,抽完就想吐,不像以前那么舒服了。” 胡凯(化名)边说边给自己点了根烟。他所说不想抽的并不是他手中的烟,而是海洛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粉。这是第几次来到戒毒所,胡凯自己也说不清了,至少也有十多次。“我一定能戒掉的,只是上几次下的决心不够。”“那这次呢?”“应该差不多了,刚来了三天,看看吧,只要家里不催我回去,就再多戒几天试试。”胡凯边说边又吸了几口烟。90年代初,胡凯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代富裕起来的人,做的是个体生意,专营汽车零配件。也就是那时,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第一次接触到白粉,开始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