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张庄不再遥远——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寻根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宁军 《台声》2002,(6):32-33
当“江苏籍台湾作家采风活动”开启之时,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再一次越过海峡,回到江苏故土。她是在职教授,以往到大陆多半是利用寒暑假,而这次是请假来的。虽然只有10天时间,张晓风深感不虚此行。她不仅和其他台湾作家一起,面对面地与江苏台港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交流,参观游览了南京、无锡、苏州,而且还独自去了徐州,寻找“心向往之”的小张庄,那是她的祖辈居住过的地方。在江苏学者与台湾作家的座谈会上,张晓风侃侃而谈。她的发言动了真情:“江苏是我的祖籍,不过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比江苏更属于我的地方,有的,那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早闻张晓风的大名,却不知这位女作家其人与她的作品一样美。她谈吐文雅、为人谦和,与她交谈,就如同阅读她那些立意清新、诗意盎然的散文。今年2月,张晓风和她的丈夫、中原大学共同科主任林治平教授到中国大陆观光,并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地的大学讲学。  相似文献   

3.
<正>某县人大常委会评议政府工作时,因部分组成人员对评议意见的文字表述有不同意见,会议主持人提议先表决通过,再按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审定的评议意见向社会公布。对这一做法,有人认为,常委会不纠结于文字表述,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肯定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法律并未赋予县级人大常委会享有"授权"  相似文献   

4.
感悟敬亭山     
有人说,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全然是因李白的7次登临,300多文人墨客赋予她文字,才让她享有“江南诗山”之美誉。我时常在山间凝想:究竟是诗人的诗句成就了敬亭山?还是敬亭山古朴自然与空灵的静默,让诗人找到了内心的自我,慰籍了诗人孤独的心?  相似文献   

5.
<正>"卖馒头的老王,他接到了一封信。八千里外死了他的老娘亲。他把面团揉了又揉,揉了又揉。他一言不发,把那封信放进了围裙。死了有十年了,怪不得梦里叫她她不应。刚蒸好的馒头,娘您就尝尝新。这些年,卖了多少馒头,我也数不清,为什么偏偏不能,放一个在您的手掌心?"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为台湾老兵写的诗。张晓风说,她自己一度都不记得曾经写过这首诗,直到有一天,一群台湾老兵举着印有这首诗的牌子  相似文献   

6.
<正>某县人大在评议县政府工作报告时,因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评议意见的文字表述有不同意见,会议主持人提议先表决通过,再按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审定的评议意见向社会公布。对这一做法,有人认为,常委会不纠结于文字表述、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肯定和提倡。但也有人认为,法律并未赋予县级人大常委会享有"授权"的权限,这种"授权"是无效的。人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审定评议意见合适吗?请你谈谈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 陈平,笔名三毛。新近听说某地为她建了一个纪念馆,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她。认识她还是在读书的时候,在我的眼里陈平和三毛应是同一体的,她奉尽毕生的精力向我们展示出的却是她不相同的两面。那位充满激情与才华的作家——三毛,只是陈平的一面;另一面的她,也是个性格内向的极其普通的女人。而我此刻想说的是作家——三毛。有人说三毛神经有问题,又有人说三毛所写均属虚构……,神经也好、虚构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陆,我还有好多人想去见,好多风景想去看。"因为膝盖做过手术,78岁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拄着拐杖,走路有些缓慢,但她说要抓紧时间多去大陆走走看看,"有些地方可能去了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留下记忆,但它们单凭名字就让我牵挂"。在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张晓风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其中《行道树》《有些人》等作品入选大陆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她的作品内容涉猎广泛,对故乡的乡愁、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乡愁、对现实的感悟,始终贯穿其间。  相似文献   

9.
继《雷雨》和《大明宫词》之后,电影导演李少红的第三部电视剧《橘子红了》再次引起轰动。有人说,李少红是唯美的;有人说,她的作品是飞扬的、是诗意的;有人说,她善于讲故事,讲一个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她以女性的视角介入影视艺术,应该说是既有难度又有优势的。这种敏感的柔韧的女性视角,可以帮助她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不自觉地融入到作品之中,也于是就有了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常常比男性角色更有光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寻找翠翠     
龙迎春 《传承》2008,(13):30-31
翠翠并不是一个生活中的人物,她只是活在文字里,在文字里美丽;在文字里被爱;在文字里带着她的狗与爷爷相依为命;然后同样也是在文字里,爱她的人一个个或生离,或死别,留下她独自一人,等待没有答案的明天。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带着这样的印象,寻找翠翠就成了湘西之行一个不能绕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苏明娟,女,19岁,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人,12年前,她因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片而闻名全国。她成了名人,当上了“形象大使”,她还收到一些捐款,于是有人说她富了,甚至有人猜她成了百万富翁。她到底是个穷孩子,还是一名小富妹?  相似文献   

12.
<正>在机关所属部门当一名普通公务人员,公务之余,见缝插针,孜孜不倦,痴迷于诗歌创作,这就是晓娜。数年前,因工作的联系,有幸认识了她。初次见面,只觉得她为人爽朗,待人热情,但尚不知她还是位诗人。2009年初春,在一次友人的聚会上,读到她从手机短信上发来的诗篇,始知她的热情,乃是源自于诗人的激情。现在她的《诗选》正式出版了,我又有幸成为了首批读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张晓风简介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台湾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赴台湾,先后就读于台湾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台湾阳明医学院创校以后来此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等。  相似文献   

15.
有人佩服她身手敏捷,智勇双全;有人赞赏她执法公正,正气凛然;有人称道她柔肠侠骨,助人为乐;而熟悉她的人更为她严谨的工作作风、忘我的拼搏精神所折服。她,就是罗田县公安局大河岸派出所所长方海霞。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袁立是90度的水,袁立说她可以为爱疯狂;有人说袁立和她演过的角色是水草沙石与湖面的关系,袁立说每个人都有他(她)的表面和不为人知。海岩说:袁立蒙蔽了世人,她的脆弱与忧伤藏在灿烂顽皮的笑容之下。袁立说:希望大家看到的我是很坚强的人。一个别样的袁立,就这么清晰地呈现眼前,叫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张晓风是台湾“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那只“仰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的笔,书写了中华赤子的寸寸柔情,“响着久违的乡音”的《愁乡石》更诗化了中国人的中国情结。捧读她的散文,拨动读者心弦的就是那“超载的乡愁”。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家小餐厅里,老板娘正在收银。此时有人送货过来,她顺手将一摞儿约500元钱放在柜台上出去招呼。仅仅几分钟,钱就丢失了。而当时店里并没有陌生人,都是她认识的老主顾。老主顾“杀熟”,令老板娘很伤心,从此,她不再相信他们。有人说,出了这种事,并不说明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19.
符忠良 《今日海南》2014,(11):44-45
正有人说她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斜挂在宝岛海南的腰间;有人说她像神女的玉臂,把浩瀚的南海揽进她温暖的怀抱;更多人说她像一条青龙从南海欢腾而上,来到东澳龙山地区,因眷恋海南这块风水宝地,而流连忘返,盘踞于此,不肯离去。她就是万宁东南海岸线上的旖旎传奇——神州半岛。雄踞着龙标岭的气魄,坐拥南海的胸怀,颐养了老爷海的性情,这片灵秀之地,不仅连接着大海的富饶与陆地的繁荣,也连接着这一方水土上一代人的生活记忆。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逐渐走向衰亡。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到来以后,古代埃及文明就随着法老的时代而一去无返,古代的象形文字也成了死文字,此后的近千年间,偶尔有人把埃及的雕像、文字拿来做装饰,或者闲时谈谈那里的传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上文字的隔阂,古埃及变得遥远而神秘。她就像一具凝结在时空之中的文明的木乃伊,默默地注视着人类的进程,一任尘埃蒙上她的身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