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强调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 ,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 ,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江总书记的这个论述 ,是非常精辟的。假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 ,我们就难以在新世纪里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 ,也就难以实现党和国家既定的奋斗目标。我认为 ,作为领导班子的“一把手” ,既是领导班子中平等的一员 ,又是领导集体中的核心 ,在班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一把手”必须正确处理好“能、绩、…  相似文献   

5.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7.
8.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概述了中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动向,建设审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共享化、开放化,其中标准化包括审计数据的采集标准和方法建设的标准,逐步实现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一 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月8日至1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又反复强调,全党同志在贯彻  相似文献   

13.
台北文林苑、苗粟大埔抗拆迁,声援"广大兴"船长,为洪仲丘呐喊,反"旺中媒体垄断","反服贸"学运,"反核四"游行一系列事件说明,台湾所谓的"新公民运动"是由激进的绿营政党与政治人物组成"台独"势力暗中煽动青年学子、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民众发起的政治抗争运动,呈现"公民运动""异化"与"绿化"的特点。这些运动旨以"民粹主义"削弱执政者统治的合法性,阻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台湾执政当局缺乏原则一味退让,更增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变量。  相似文献   

14.
试论“殷礼”与“宗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勇 《求索》2008,(1):150-152
周初文献记载有“殷礼”与“宗礼”,历来学者有不同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铜器铭文、文献所载“成王周公之命祀”及封建诸侯等史实作了新的考察,认为“殷礼”指殷人之礼,“宗礼”指周人之礼,这有利于对周初相关史实作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陈先浩 《群众》2000,(2):32-33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三讲”,就是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理论上的彻底性、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党性上的纯洁性。认真贯彻“三讲”精神,首要的是要学习和领会其“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它揭示了我们党搞好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途径,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要把我们党成为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灿 《长江论坛》2019,(2):92-96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作为排名首位的"不朽",其内涵亦贯穿"三不朽"中,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基本上遵循着"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汤诤 《理论月刊》2000,(4):43-45
法治是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长壮大的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近现代的“法治”思想 ,与几千年来的“人治”相比 ,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法治原则发展到今天 ,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的治国法则。我国“十五大”也明确提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无疑把法治的作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但有人提出 ,中国并不是现在才“依法治国”的 ,中国先秦的法家也提倡了“法治”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已提出了“以法为本” ,并为统一的秦王朝具体实践。这就让人不由想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