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且行且珍惜     
正内陆长大的孩子,总是期待看海,这是一种无法克服的情结。也许是寒冷的冬天,也许是臃肿的冬装,也许是暖车时候的颤抖,让我们抱怨冬天太长,春天总是遥遥无期。一池清泉,一汪湖水,总是无法满足东北长大的我,自然,每次决定去看海就足以让我激动不已,就更别提背上行囊时内心的沸腾了。我是个无药可救的标准强迫症晚期患者,所以看  相似文献   

2.
李平 《公民导刊》2015,(2):58-59
我们这些生活在盆地里的人,内心是向往大海的。我已经多次去看海了。海南的海、广西的海、台湾的海、韩国的海。无论是南方的海还是北方的海,其实都在太平洋的边边。每次看海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想起来还是跟母亲一起去看海更幸福。那是春节期间,我们带着两位母亲去了北海看海。一位是妻子的母亲,一位是我的母亲。我们畅游了漓江山水、观赏了阳朔风光。两个母亲从来没有这么亲近地走在一起,她们甚至手挽手如亲姐妹一般,快乐像天使。如此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海南旅游一直受到季节的困扰,一到所谓淡季,固有的优势就减小了。所以,有人调侃,说海南旅游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季节确实是海南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绝不是只有季节一种优势。只局限于冬天做海的文章,而且还只集中在东线海域,这是对海南旅游资源的一种浪费。不是冬天的日子里,海南旅游还可以上山,可以下乡。有行家说,中国有数万公里的海岸线,看海玩  相似文献   

4.
当窗外白雪飘飘的飞舞,你是否会装扮华丽去热情的拥抱灰暗的冬天…… 那酷酷的瑟瑟寒风,正邀请你去冷空气里做温暖的探险。  相似文献   

5.
去过伊春吗?应该去看看。 伊春是座很有个性的城市,森林里到处是故事———“林海雪原”.“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的故园”每一则都回味无穷。我们的伊春之行适逢20世纪最后一个冬天。 银装素裹的伊春,雪玉冰封。有人在雪地上摔个跟斗,换得一串银铃般的笑声,笑声里,那原本低垂的雪松枝头也在微颤,仿佛在用特殊的方式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而那铮亮的雪撬雪犁、飞驰的冰车和在雪地上轰隆而过的蒸汽小火车则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故事里的事 伊春,是满语译音,即“衣料毛皮”的意思伊春位于黑龙江…  相似文献   

6.
金沙沙 《小康》2009,(5):92-93
人间四月天,又是踏青日。春天里,人们不再像冬天窝在洞穴里的虫子,也要在大好春光中舒展一下筋骨,再加之“五一”小黄金周的烘托,不出去休闲一下简单是天理难容。背上你的背包,带上你的爱人,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一起过上几天神仙的休闲滋润的日子吧。  相似文献   

7.
候鸟一族,是个比喻.海南天生丽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是夏天气候炎热,酷暑难当.冬天风和日丽,暖日洋洋,照在人身上很舒服.所以人们更愿意冬天到海南来看海,来度假,来休闲,来过冬.有条件的人已在海南置业,没条件的在海南租房.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年,海南房地产90%卖给了岛外.冬天来,夏天归,生活惬意,也很浪漫.所以每年有几十万人到海南越冬,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每到冬天,火锅便在饭馆里、家里;大街小巷中出现,隔窗望去汤汁翻滚,热气腾腾,香味阵阵扑鼻而来,叫您涎液横垂,真可谓冬天里的一把火。  相似文献   

9.
一50年代,我先在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后到中央警卫局工作,与中央领导接触机会较多。第一次接触刘少奇同志是1961年互互月,少奇同志因患有肩周炎要去广东温泉疗养,我为他当警卫。在接触少奇同志之前,我的心里直打鼓。因为我听说,少奇同志不爱说话,不爱理人。第一天去,我的心情很紧张,总害怕一时不慎工作出纰漏。可越怕出事反而偏偏出事。当时正是冬天,少奇同志办公的房间里暖气烧得很热,因为当时还没有空气加湿器,只能用土办法,即用一个铁盒子盛满水放到暖气上通过加热挥发形成湿气,增加空气的湿度。当我端着盛满水的…  相似文献   

10.
在冬天,我尤其喜欢读唐诗,总感觉这个季节是属于唐诗的,因为读唐诗,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周身温暖。当漫天雪花飘落时,才是最有诗意的,唐诗纷飞在冬天里,是那样的富有情调。冬夜静谧如水,掬一杯香茗,任飘洒的音符浸润在冬的夜曲中,温馨而浪漫。  相似文献   

11.
冬日的理由     
你一定知道九寨沟,知道它的人间天堂美誉。如果你没有去过,你应该去,不要让自己心中长留遗憾。如果你去过,你应当再去,建议你选一个冬天的日子。如果你在冬天去过九寨沟,你一定还想再去,还是在冬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扬州行脚     
王兆澍 《黄埔》2010,(6):60-61
儿时常吟咏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那时不懂其中的韵味,只是畅想那里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后来曾在70年代夏天、90年代冬天前后两次去过扬州,今年有幸与诸多亲戚于三月间第三次赴扬州一游,终于有机会领略三月扬州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13.
方冠晴 《中国减灾》2005,(10):57-57
这是冬天里发生在县城里的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窗户、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  相似文献   

14.
偶然的情况下,我在一本杂志上 看到这样一篇短文:一天,父亲带儿 子去打柴,父亲找到了一棵枯树,就 把它锯下来。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 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的嫩芽, 于是他说:“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 了,冬天里树叶掉得精光,而且光秃 秃的树枝也不断地往下落,好像是一 点活劲都没有了。但是现在才知道,它 确实是活着的。”他看着孩子,接着说: “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决不要在 冬天里砍树。决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 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 做出重大的…  相似文献   

15.
不知道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还是人们的观念顺应了时代的变迁.那些曾经在年幼时感受过的浓浓的隆林人过年特有的气氛,在流光溢彩、变化万千的年代里已经很难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花怎样的精力和心血去重温和复原,也找不回那些年代里曾经陪伴着我们的过年的味道和感觉。  相似文献   

16.
尤拉 《今日上海》2008,(1):54-55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约有数万名俄侨生括在上海。其中不少俄国家庭虽然经济上很窘迫,但仍旧保留着某些贵族式的生活方式,而这种俄式奢华就是在那个时候渗透进上海的。那时,自称俄国公主的女子在舞厅伴舞,俄国音乐家在酒吧里弹琴,还有一些俄国女人开了私人裁缝店。她们去红房子喝罗宋汤,  相似文献   

17.
陈洁 《北京观察》2015,(12):74-77
郁达夫回忆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他所能记得的是“一定是在我去北平,入北京大学教书的那一年冬天,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郁达夫:《回忆鲁迅》)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歌者     
2000年的冬天是一个暖冬。   阳光白花花地射过来,像春天一样明媚而温暖。在快速驶向淮滨的车子里,我们热得有点儿喘不过气来。这个冬天有点儿不正常。   这个冬天确实不大正常。 2000年 12月 24日上午 10时 30分,熊亚民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一天,离新世纪的到来还有整整一个星期,而在西方,人们正沉浸在圣诞来临的狂欢之中。   我们是在熊亚民去世的第二天傍晚时分赶到淮滨的。   整个淮滨小城一片沉寂。到处只见匆乱奔忙的脚步和悲哀肃穆的脸孔,即使偶有问答,也多少显得机械与紊乱。惟有花圈上团簇的白花,寂寞…  相似文献   

19.
尤拉 《今日上海》2011,(8):47-49
央视今年推出的“老国货新商机”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许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国产老品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表现出强势回归的架势。这些老牌子里,不乏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永久等madeinShanghai品牌,其中的部分业已抢滩故土,开起了专卖店。为此,我们寻踪而去。  相似文献   

20.
路边的树木开始长出新芽了,我们也脱去了厚沉的衣裳。是的,春天到了!然而,漫长的冬天留下的寒意并没有很快消失。金融风暴之下,裁员大潮似乎已经过去,人们的视野里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待岗歇业。当耳边还萦绕着千篇一律的失业、裁员声时,让我们静下心来,在这个阳春三月,去倾听另一种声音:待岗歇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