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体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科学内涵自阶级产生以来,几千年的文明社会一直是私有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私有观念占统制地位。只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①,这种个人的生存、解放以社会、阶…  相似文献   

2.
卢衍鹏 《前沿》2009,(7):177-180
《走西口》是双重视域下对历史的现代性建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小叙事”穿插进行,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对“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对小人物的阐释更加理性,认为其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走西口》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多角度、多元化的现代性解读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个人历史性规定与“三形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延仲 《求索》2007,(9):125-127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研究历史与世界历史问题时,提出了个人历史性生存的三种状态,即“狭隘的地域性个人”,“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这个恩想与马克思后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来的“人的发展”的三种社会形态之间既有内在联系,也有其差异性。其联系主要表现在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指称对象与理论视域及论证的目的等方面,总体而言,两者是互相印证、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类命运和致力于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停止的地方,在“实践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基础上创生出“合理形态”的辨证“解放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集中表达,也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命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反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娟 《前沿》2008,(2):126-128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可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状态。“和谐社会”则直接反映着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和谐”的表征、程度、状态进行历史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和谐的历史演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量化改进;和谐社会则是这种量化改进的高级形态。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舒景  高勤峰 《前沿》2011,(11):58-60
马克思哲学关于“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在超越前人的基础上,把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讨推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本文基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视角,突出马克思哲学对个人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和途径的强调,对于引导当代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王友洛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中,普遍流行看“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这种提法与马克思的一贯提法“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着质的区别。因为在马克思的提法中,“个人、自由”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语.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规定,它不仅涉及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质的看法,而且反映着马克思历史观的价值取向和价  相似文献   

8.
余卫国 《求索》2007,(10):125-128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和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所应当具有的本质属性、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现代文明的量度,也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价值追求。从世界历史的历史观高度,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否定,以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从而使人真正摆脱“理性”的控制和人对“物”依赖,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和终极关怀。沿着马克思开辟的现代性道路,追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性意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其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二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三必须坚持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而在现实的历史中生成的“社会”概念,已成为考察唯物史观的崭新视角。在《形态》中,通过哲学信仰的清算和对“现实社会”的现实性、实证性和具体性考察,马克思发现了“社会”的“两大起点”,即社会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社会的历史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明了唯物史观这一重大理论发现,并指出唯物史观以方法的革命性为先导,昭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10.
袁杰 《前沿》2011,(15):41-44
“05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新论断,应该从这样三个方面理解: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精神压迫对人类生存构成三重威胁,这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性依据;实现人类的解放与自由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宗旨,它把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实现诉诸实践活动,把人类追求解放与自由的理想目标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并确立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力量、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从而使人类对解放与、自由的理想追求获得了真实的意义,并使之成为一幅明晰的现实图景,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自身的处境和阶级属性,决定了这个阶级的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