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罔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历史上人民民主的最好的实现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然状态。但在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却被视为“橡皮图章”或“表决机器”。没有发挥其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道路自信来自何处?社会主义制度就其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批判而言,就具有时代的优越性和超越性。但是,探讨中国道路自信不应该停留在此。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是一回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实际体现出来是另外一回事。中国道路形成于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探索和体现,而"以人为目的"发展理念是这个探索过程在理论上的总结。所以,虽然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发展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坚持和切实落实"以人为目的"发展观的中国道路是更具生命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要根除贫穷,逐渐使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认识共同富裕,并创造条件走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实现共同富裕,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也具有阶级性的特点。众所周知,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分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及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似乎是一条无需证明而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公理。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十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这一公理似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商品短缺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计划与市场不可结合”,“改革没有出路”,“社会主义不可改”,等等。所有这些对社会主义方向发生怀疑的错误认识的产生,除了在立场上有极少数人企图利用“和平演变”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外,大多数人是由于缺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科学思路。为了澄清上述错误观点,本文首先从方法论上阐明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七个“窗口”。一、优越性的客观可能不同于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按照经典作家的论述,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比资本主义优越,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衡量该制度是否优越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新信息     
徐银山在《福建论坛·经社版》1990年第11期撰文认为,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承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着理论误区,这就是:①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由于理想的社会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距,就很容易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无优越性可言。②在客体对象上,把资本主义统归于发达资本主义,似乎一提资本主义就是“富”,一提起社会主义就是“穷”。③在一般标准上,把根本制度的优越混同于具体制度的无瑕。④在根本标准上,把生产力标准混同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⑤在具体标准上,用物质层面代替了社会系统。⑥在发展起点上,把旧社会的烂摊子混同于数百年“资本巨富”。⑦在发展手段上,忽视自力更生为主同剥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无论是从应然角度上或是从现实的角度上看,社会公平都是农民在宪法上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要求和体现。我国之所以形成“三农”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中实际存在对农民的政策和制度歧视,使农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救济权利等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价值理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农民宪法上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7.
此文共分三个问题论述,本期先刊登第一个问题。另两个问题在下期刊登,题目是:二、综合的方法和“现实战争”的整体性质;三、从“绝对战争”到“现实战争”,再到“具有绝对战争形态的现实战争”。  相似文献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问题在于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了纲领性的规定。当前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落实。 我认为落实《决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以下五项要求:“企业的经济自主”,“权责明确”,“经营高效或有效”,“结构合理和资金够用”。这五者要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整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形象地说,这是一项巨大的箍水桶工程,哪块木板缺了不成,短了也不成。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这已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实所证明。而社会主义潜在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却还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个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实践和探索中,既会有成功,又可能会失误,出现曲折和反复,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势必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选拔经济管理人才充实党政领导班子,是组织工作对社会变革的应变。党政领导班子,是一个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神经中枢。作为国家政权组织的基石,无疑要体现和执行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上建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应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职能(这也理所当然成为各级地方政权组织的主要职能),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和解放生产力的根本优越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两极对峙转向多极并存。这一现象存在的深刻根源,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客观真理。从两大阵营的军备竞赛到和平共处,从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到苏东的巨变,政治表象的背后都深深烙上了经济这一决定因素。如果说,意识形态作为国  相似文献   

12.
一、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诚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消除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已成为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这种适应也只能是相对的、变动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同生产力的矛盾就必然发生。为什么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早期高速发展之后,都普遍陷入生产力发展受阻的困境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把一定阶段上的“相适应”绝对化凝固化了。更何况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公有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过程中创立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但绝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意识视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湖湘论坛》2011,24(1):33-36
在一定意义上,经典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是第一个真实的、科学的反映和引领劳动者的主体意识的理论形态。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人类解放,其论证理想社会的潜在线索是个体本位。在前所未有的关切个人、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借助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意识视角,探讨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鸿  孙博 《青年论坛》2001,(2):65-67
人的价值从实现形态上看是一个经过实践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过程.潜在价值除具有人的价值的一般特征以外,还具有潜在性和多趋向性.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要经过价值期望、价值实践、价值评价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创立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由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重大转变。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准则体现了建立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方位、首要任务、内在动力和科学内涵则在很大程度上分别为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基础、核心内容、发展模式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权利状况及其实现程度是衡量“教育法治”的重要尺度。准确定位高等学校管理行为的法律属性,完整概括大学生权利的形态和内容是建立大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以法律为保障,确立高等学校管理权行使的正当程序,建立多元化的权利救济途径是实现大学生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宪政,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宪政作出了众多界定:“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邹平学教授认为:“宪政就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主流的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人性化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宪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选择和政治保障。因为宪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进步追求,具有共生的价值。本文就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第一,社会主义和宪政都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者理想,还是一种制度或者运动形态,都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宪政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标志。“人类社会从野蛮向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或等同于“民主的法制化”。民主的法制化仅仅是体现和实现民主原则的形式之一。非法制的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也是民主原则体现和实现的基本形式。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不仅仅是走法治化一途。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为实质的宪政体制,它所规范的政治关系和制度不能囊括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建立和形成的政治关系和制度。在现实中国,人民这个政治联合体自身内部的关系和制度,较之国家权力内部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和制度更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