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苏联模式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和无阶级社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它实际上是在还没有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物质基础的任务之前,在还没有完成马克思提出的过渡时期消灭资本主义、消灭阶级的历史任务之前,就急于实现马克思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荣艳 《长白学刊》2009,(3):156-156
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以阶级来划分的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全面统治的社会。而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实质,正是为了批判、否定资产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来消灭阶级差别,预言和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解放。这就意味着在分析这些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实质、提升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和全面解放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只要资本主义没有灭亡,它就永远不会过时。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阶级理论当代生命力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和概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说纷云,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两条: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有人认为,除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外,还应补充一条。消灭剥削,还有人认为,上述两种看法都不全面、完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还应包括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人民当家作主、高度精神文明、实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完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等等。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哪些基本特征?本文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之前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马克思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实践中,根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作出推论和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产物,它必然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前提。2.…  相似文献   

5.
糜海波 《前沿》2013,(1):45-48
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对阶级社会极具批评精神和否定意识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它具有以下丰富的价值意蕴:社会公正是以共同富裕超越阶级分化,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阶级的逐步消亡是同一过程。在资本走向全球化的今天,阶级与剥削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阐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象与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存在阶级斗争,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执行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斗争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  相似文献   

8.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社会阶级状况所作的科学论断,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赞同和拥护。在我国,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经消灭,作为阶级的资本家阶级也已经不再存在,这些阶级中间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阶级状况的这个根本变化,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社会整体结构中,法治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源自于经济生活并且反映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法治一方面维护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巩固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且强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法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通过宣扬"自由"、"平等"等观念并且借助于国家权力来维持阶级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同时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郭芙蓉 《前沿》2010,(21):24-26
马克思对于阶级意识理论的阐述主要是基于划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二重视角,即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划分,一方面基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二者之间的经济分野给无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还在于无产阶级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客观的经济分野以及由此领悟到本阶级的共同阶级利益,从而领悟阶级意识重要性。可见阶级意识是成熟无产阶级的标志,然而现在面对西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淡化的问题,对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认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她从三个维度批判了技术决定论:从阶级和历史维度,伍德认为技术决定论否定阶级的存在,忽视对具体社会的特殊性分析,主张超历史的和普遍的历史观,认为技术革新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从资本主义维度,伍德认为资本主义本身是反技术的,技术的发展会加剧自身的特殊矛盾;从社会主义维度,伍德认为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技术决定论意义上的阶级消亡和生产主义,而是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生产者的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结构的一种本质性的描述,但并非是其社会关系思想的全景。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是阶级产生和消亡的终极根源,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从等级到阶级再到阶级消亡、社会主体自由交往,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关系基本状况和发展线索的完整理论抽象。  相似文献   

13.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的分析与划分是马克思阶级理论基本方法论原则.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阶级分析与阶级划分理论成功运用到中国革命之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状况,从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基点--以农村、农民为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阶级理论,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根据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就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因此,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居于从属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但它已经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既然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自然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计划经济的思想来源于马列主义,但马列主义并没有把它绝对化。 马克思认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价值,认为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列宁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的思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货币和资本的权力,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现计划经济制度才能消灭一切剥  相似文献   

16.
<正> 赵紫阳同志在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任务、动力和布局之后,指出:“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关系着我们能否沿着科学轨道前进的大问题。生产力决定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几千年来,人们早已幻想过立即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之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终究不过是幻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怎么来分析和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作者主要就如何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如何看待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私营企业主群体不是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本刊仅摘录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再认识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里,原有的以阶级联盟为特征的统一战线还需不需要?如果还有统一战线,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又是什么?如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应该制订哪些适合客观情况变化的新的协调社会群体利益的方针政策?这类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遇到过,他们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在本世纪30年代首先遇到了这些问题,但足没有正确解决,反而在理论上,政策上、工作上出现了严重错误,给其他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斯大林在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重大错误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认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她从三个维度批判了技术决定论:从阶级和历史维度,伍德认为技术决定论否定阶级的存在,忽视对具体社会的特殊性分析,主张超历史的和普遍的历史观,认为技术革新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从资本主义维度,伍德认为资本主义本身是反技术的,技术的发展会加剧自身的特殊矛盾;从社会主义维度,伍德认为社会主义追求的不是技术决定论意义上的阶级消亡和生产主义,而是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生产者的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20.
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秘密,资本的本质并非物与物的关系,而是隐藏在物背后的人与人的统治与支配关系。主导现代生产关系的资本逻辑,在社会政治层面就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资本逻辑与阶级关系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际上也随着资本逻辑的展开而建构了一整套现代社会生产关系。考察资本逻辑贯穿其中的现代生产关系,在其社会政治层面的分析就不能缺席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视阈。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不仅体现在深刻洞察了贫富分化的结构性根源,而且体现在指出了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