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黄老帛书》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乙卷本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学术界研究认为,它们是史称黄老学派的可靠研究资料,故称《黄老帛书》。本文对其主要思想作些分析。 一、帛书关于道、天和理的思想 关于“道”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老子讲得不明确。帛书对老子“道”的观念进行了改造。在帛书中,“道”首先是指气,是气的原始的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2.
蒋昌和 《湖湘论坛》2002,15(6):76-77
本人于《湖湘论坛》2001年第6期发表《楚简〈老子〉的性质辨认》一文,论证了楚简《老子》是《老子》部分原文的辑录本而不是老子原作完整传本或摘录本的观点。该文主要指出了楚简《老子》与汉以后传本(即今本)原文错简雷同的事实,说明简本与今本应是源于同一错文母本,而由于简本缺文过多,故不可能是完整传本。另据简本的制作规格不一致,简书内容部分重复,章序排列与今本不一致,证明该书三卷不是同一时间制作,简书内容来源具有随机性,因而简本只能是随机收录的辑录本而不是读书笔记式的摘录本。但是,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仍然存…  相似文献   

3.
阳春三月的一天,在荆门市纪山镇文化站站长朱开友的陪同下,我去参观震惊世界的郭店一号墓的出土遗址。1993年,在郭店村出土了2300多年前的804枚竹简。整理后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道家经典《老子》和10多篇早期儒家的文献。欧洲汉学学会主席瓦格纳教授说,这一重要发现,使东方文化可能将被重新评价。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郭店楚简的发现,会掀起一场中国文化的复兴运动。来到乡村马路边的一栋红砖房前,见一位中年农民正在水田里赶牛耕地。朱站长说,他就是最早发现一号墓的人,可惜他没有向政府报告,而是试图盗墓发财,结果被关押了几年,刚刚放回来。我说很希望与他谈一谈。朱站长招呼了一声,他停止耕地,从水田里直接  相似文献   

4.
《黄帝书》与楚文化蔡靖泉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书,经整理拼复后共有28件。据学者考证,”马王堆帛书中能推定作者地望的,大都是楚人的著作”①。其中除了《老子)甲、乙本之外,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就是《黄帝书》。它反映了战国中期的...  相似文献   

5.
仁而不以为仁--论老子仁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根  张松辉 《求索》2007,(6):214-216
一般认为,老子反对仁。我们认为老子实质上并不反对仁,并且相对孔孟提倡的仁而言,老子提倡的仁境界更高,更理想化。老子要求仁发自本真,是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不具有任何强迫或虚伪的成分。这与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道法自然”的核心原则是一致的。郭店简本《老子》关于仁的表述值得注意,但我们认为研究老子的思想当以通行本《老子》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康少峰 《求索》2008,(6):218-220
研究《诗论》竹简残断类型,应充分利用《子羔》三篇竹简残断规模性特点,对其进行了规模性分析和类型性探索,发现竹简残断的基本规律。文章在对《子羔》三篇整体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诗论》竹简残断特征将其划分为九种类型,对于判断竹简三道契口位置进而判定残简在各自竹简中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对准确地补入残简文字和相对科学地缀合部分残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提出《诗论》26简下与23简、17简下与25简缀合的两套残简缀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谈到道家思想,以前多讲老、庄。而其流派却鲜为人研究,因而对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也往往估计不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下均简称《四经》)与《老子》甲、乙本,却向我们显示出道家学派内部的分流,即“黄学”与“老学”的异同。本文旨在对这两种帛书的比较研究,分析道家这两个派别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斫取青光写“老聃”北辰,洛人,仲永政协洛阳市老城区委员会委员常通玉,热爱生活,兴趣广泛,除了精通戏曲表演外,还擅长书法、篆刻、泥塑、石雕。最近他挥动铁笔,花费近一年时间,用中国古代的竹简形式,刻写成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为了在竹简上完成这一古代名著,...  相似文献   

9.
杨斌庆 《世纪行》2010,(3):36-37
<正>我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用楚简文字书写了一遍老子《道德经》全文,形成了一幅50厘米宽、50米长的楚简书法长卷。我之所以能完成这一较大的工程,是因为我十分热爱和敬重这部中华民族古老的经典。老子《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史家有“汉承秦制”之说,然细加考察,发现此说有偏颇之处:从政治、经济方面来看,可以这样说;但从文化的继承和影响来看,汉文化并未续承秦文化,而是与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应当说是“汉继楚绪”。 首先,从出土文物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黄帝书》,说明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而黄老之学的源,实出于楚国。老子原系楚人,《老子》一书则是一部产生于南方楚地而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哲理诗。还有马王堆一号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家性情论大体经历了由孔子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庸》、《孟子》、《荀子》、《大学》的逻辑发展过程。其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学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现代社会诚实人格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兰碧仙 《求索》2011,(6):252-253,47
《睡虎地秦墓竹简》写成于战国后期至秦始皇时代,虽远非秦律之全部,但透过该法律条文可看到秦国关于政治、经济等基本政策。秦国虽遵循法家的"重刑主义",立法缜密、细致。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上看,秦律并非皆为苛法、暴政,《睡虎地》也体现了秦国的利民政策,甚至与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抄本的发表,为学者更准确地解释某些道家词语提供了依据。本文选取两条,试作新释并求教方家。 一、“上帝不考、时反是守”考释 《国语·越语下》有句范蠡之言,即所谓“上帝不考,时反是守”。此语常被秦汉之际的黄老学者引用,但解释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以教治民”的思想,是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教治民”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解决民从民信为其政治目的。本文试从“以教治民”思想的背景意义,人性、人道与教化的关系,教化的方式,教化与求己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其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涅 《理论月刊》2001,(7):18-20
本文认为老、庄思想有本质区别。《老子》侧重于政治哲学范畴,表现出经验独断的思维形式,与兵家理性有渊源关系。《庄子》则从孔子儒家传统走出来,侧重于人生哲学范畴,表现出开放、流动的思维形式。从“黄老”到“老庄”的演变乃基于对《老子》的误读,《庄子》涵盖了《老子》。老、庄都没有形而上的自觉建构,“道”依附于经验层面,并非思想核心,因此现代学者据此把老、庄作为一个思想学派没有把握本质。汉以来的“九家”说已经不适合现代思想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蒋昌和 《湖湘论坛》2001,14(6):64-66
楚简《老子》(下称简本)的发现与发表,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件大事。郭沂先生在《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和《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第五版)发表了两篇关于简本与今本(指汉魏以后传本)源流关系的论文,将简本视为老聃原作完整传本,将今本近三分之二的文字视为太史儋第二次创作。我认为此观点极为不妥,简本的形式与内容是残缺的,性质上是《老子》部分原文的辑录本。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证明。(一)简本的思想主题是玄同无为郭文断定简本是老子原作的完整传本,把今本不见于简本的章节全部视为太史儋的二次创作,论证…  相似文献   

19.
卢璐 《青年论坛》2014,(2):145-148
唐代以来,在统治者扶持下,崇老崇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把道家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唐玄宗也成为第一个亲自注疏《老子》的皇帝,在《御注道德真经》和《御注道德真经疏》中,玄宗以“妙本”思想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老子》中的政治理论,也就是“帝王理身”与“无为理国”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陈善 《青年论坛》2008,(2):150-152
《老子》一书可视作一本政治学的著作,其目的在于提出让当时的社会走出混乱局面的治世良策。在《老子》中,老子分析了东周时期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实施“有为”的政治。为此,老子认为要想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其根本方法就在于实行一种所谓的“无为而治”,既要求统治者应该谦退不争,清静无欲,与民无事,改变人民的心智和生活,同时又注重为政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