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广西》2012,(15):16-17
城市,是国家综合实力、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大聚集,拉动区域经济大发展。在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城市合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郭钦 《求索》2007,(7):218-220
近代百年,在沿江、沿海和东北地区,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聚集化趋势比较明显。开埠通商、政府政策、投资规模和趋向、人口合理流向、交通优越、首位城市的核心作用是区域城市聚集化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表明,城市化——城市聚集群——大都市密集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杨旭 《北京观察》2016,(6):48-49
正作为"国家战略"重要区域,京津冀地区本该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这一地区与国内其他多个重要经济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甚至部分中、西、南部区域等相比,其发展政策以及在"优质空间"等的布局上并不领先,甚至滞后。在京津冀乃至更大区域中去考量北京城市功能聚集和疏解,及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北京城市空间规划的立足点。京津冀规划纲要中定位"北京疏解、天津提升、河北发展",阐明  相似文献   

4.
聚集效应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城市聚集、区域经济增长与聚集效应的正相关关系,论述构建区域聚集效应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聚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各大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努力探索建设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全面把握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规律,积极借鉴国内外典型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武汉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6.
张伟新  聂乾  朱德明  汤浩 《群众》2007,(6):23-23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沿江8个省辖市全部建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所辖的35个县(市、区)建成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特别是去年,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4市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市,获得了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荣誉奖,其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3。目前,这一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区域分布广、聚集程度高、数量最为集中的环保模范城市群、生态示范区域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肩负着时代使命,对区域经济、区域城市群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历史特色、时代特色、世界特色这三大核心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特色"塑造,应强化责任与使命、推动产业创新、培育特色城市文化,从而让国家中心城市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集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于一身,对于所在国家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正是鉴于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将建设世界城市确立为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夏亚民 《政策》2011,(5):22-24
一、发挥武汉在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发展中的作用是推进城市圈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心城市是引擎和龙头,通过聚集和辐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与其周边城市以及更广腹地间建立起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经济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设施效益等,使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决定了城市的特性和城市在区域中所处的地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竞争已逐步取代了单纯的区域竞争,国家之间、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中的风景区往往地处人口聚集区,游客和其他行人众多且集中、密度大。风景区与居民区交错在一起,甚至居民的生活区本身就是游客游览的重点对象,例如著名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等。有些风景区已经形成了集旅游、商业和居住于一体的混合区域。这一类区域的显著特点是:地处城市重点地段,周边交通设施丰富,是客流聚集的重点区域;景区内客流分布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理论月刊》2005,(12):87-89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西部经济发展在区域结构和开发秩序的基本定位,在优势区域形成较强要素聚集,发挥扩散辐射功能,并在如何协调经济、资源、生态、城市与农村、居住与休闲、基础设施、地上与地下等各类要素在区域的合理分布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区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区域内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聚集体,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人口聚集的规模化、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是其主要内容。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构造区域空间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分为没有政府干预的与政府参与下的两种模式。如果我们将本文城市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城市化实践,就可以使我国的二元城市化模式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规模和质量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进城市群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新时代我国城市群发展已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要把握"聚集、协同、示范、共享"四个关键词,实现城市群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群的发展也需要国家在城市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2,(11):23-26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也是人口聚集之地。城市社会管理之路突破口在那里?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有没有一个牵动全局的“牛鼻子”?这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各方关注的重大问题。成都市锦江区的创新实践给了我们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城市规模扩张、治理成效与治理成本变化的纵向考察,区域主义经历了旧区域主义与新区域主义两个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产生背景不同、治理结构不同、治理路径不同、治理范围不同、治理价值不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矛盾。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包括:建立区域城市政府合作治理制度、形成区域城市多元治理模式、建设区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聚集经济研究到单个城市这一层次,就基本上没有再向前拓展了。实际上,个体城市之间也有聚集动力。聚集经济除了企业内部聚集经济、行业内部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三个层次以外,还应当向城市外部拓展,形成第四个层次——空间聚集经济,这对于解释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发展现状及近中期趋势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亮 《前沿》2004,(12):217-218
马克思指出 :“没有城市 ,文明就很少有可能兴起”、“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 ,城市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聚集之地 ,而且是精神财富聚集之地。城市化的过程 ,既是人口聚集、财富聚集、技术聚集和服务聚集的过程 ,也是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文化方式转变的过程 ,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必经的历史阶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 ,在 13亿人口中有 70 %即 9亿农民 ,据估计 ,我国目前农村有 2亿剩余劳动力。未来 2 0年 ,中国每年将有 12 0 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因此 ,我国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6):54-55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聚集且非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各类设施。现阶段,城市化己成为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选择,其高速发展的进程不仅迅速改变了城市区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而且由于人类自身某些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和人为技术灾害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心城市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竞争愈来愈激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中心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在决定和影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关键是要抓住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城市聚集力及特色文化力五个核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