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1):F0002-F0002
罗尔斯认为.当所有的人都在这样一重“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背后作决策时,他们所一致公认的社会契约,就是正义的。这样一种人人都无知,因而人人都无偏私的状态,罗尔斯管它叫“原初境况”(original position)。其实,对“原初境况”这一相当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可以借助于佛教的理念进行中国语境化的理解——这不就是那些尚未投胎转世的灵魂所处的状况吗?  相似文献   

2.
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虽只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于如何达到分配正义的解答也存在相当不足,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他们的正义理论和社会正义原则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非正义的问题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最大最小值规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罗尔斯认为是适合原初状态的选择方法。但这一规则受到海萨尼的尖锐批评,他认为,忽视对或然性的计算将导致不合理的选择结果,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才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方法。海萨尼对罗尔斯的批评虽有不足之处,但也使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值理论不那么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一、对无知之幕的解释含糊不清;二、两种论证两个正义原则的方式前后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德]威尔福莱德·亨氏著,倪道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被证明的不平等理论在主要观点上是与罗尔斯理论相联系的。当然,从方法论角度看,它与后者有区别,在内容上则向需求正义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在罗尔斯的理论中,与现代社会相应的正义原则是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一种目标导向的理性决策结果来论述的,在无知之幕背后处于原初状态下的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10):55-55
一直以来,微观经济学都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人人都是自私的,他们之所以愿意给别人提供服务和产品,是因为这样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这就是被称之为“无形之手”的市场的力量。基于这种假设,我们总是根据物质激励、奖励和惩罚来建立制度和组织,推动人们去实现公共事业、企业和社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益多 《黄埔》2012,(1):19-22
9月24日,十四世达赖喇嘛发表了一篇关于自己“转世问题”的声明,尽管借用了一些佛教词藻作为装饰,但其核心意图很清楚,就是否定已经延续数百年的达赖喇嘛转世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宣称只有他本人才能决定“转世何处,怎样转世”。达赖追随者们也吹捧这个声明“会成为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
在漫漫人生的征途中,人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价值的方程解。有人把“我”代入方程,得出的根是“私”。他们心里想的是“我”,嘴里说的是“我”,办事为的还是“我”。他们以“我”为圆心,以“私”为  相似文献   

9.
金城布衣 《人大研究》2006,(2):F0002-F0002
一般来说,法律人对诸如“法庭辩论”或“辩论权”这样的法律概念是能够理解的。法官可以更多的使用制定法的概念以及其他法言法语同法律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由这些法律工作者同他们的当事人交流,有很多方便。但是,在中国的基层司法实践中,苏力先生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法官经常而频繁地向许多当事人用过分通俗乃至有点不雅的语言(“辩论就是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所谓法庭辩论就是吵架,但不要打架”等)来解释诸如像“辩论权”这样的在我们看来人人天生都应明白的概念;法庭辩论也常常确实变成了一种“吵架”,连法官想插话也插不上。这时,法…  相似文献   

10.
曾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围着喝一锅肉汤,每人捏着一柄超长的勺子,人人都想把汤送人自己口中,结果却一概饥肠辘辘;而同样情况下,另一群人却喝得津津有味,秘诀在于——他们用自己的勺子喂别人。上海的科技进步历程如今也遇上了“如何用好勺子”这个问题。各单位的设备、信息资源究竟是“守着窗儿独自”,还是“笑迎八方来客”,将牵动“科教兴市”战略的脉搏。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解决各单位闭门造车的局面,连接“资源孤岛”,使各个单位的资源互通有无,聚沙成塔。  相似文献   

11.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想必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而在我们的身边,像“井底蛙”一样不知未雨绸缪的职场人还真不少。他们就是让同事讨厌、老板头痛、却还沾沾自喜的一群无知人,成为职场“井底蛙”,就意味着前途昏暗、不知进取,被同事疏远……职场中最悲惨的结局,莫过如此吧?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态度进行一次审视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权属”问题,近年来,福建省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僵持不下。教育厅将此项考试列入继续教育的考核内容;人事厅则将考试与职称评聘挂钩。这样一采,害苦了该省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因为他们“两道坎”都得过。据了解每考一次试,一个月的工资就用得差不多了。(8月9日《中国青年报》)两个部门都誓死捍卫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考试管理权,别以为都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其中的缘由地球人都知道!他们所看重的是“管理权”背后的唾手可得的部门利益。一位老师曾算过账:全省34万多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考试费等,主管考试部门大约有1.2亿元的利益。不然,教育部门咋不去管管那随处可见的学校乱收费;人事部门咋不去管管屡被曝光和群众投诉的用人不公等人事腐败问题呢?要知道,这可都是他们最核心、最正当的权力。值得关注的是,两部门的这起“权属”之争“由来已久并长期僵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学生对选择题望而生畏,题答了,是对是错自己还闹不清。分析原因,主要的是没有准确、完整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是“战术”上的种种失着。这里指出常见的几种错误,以求警戒,防患于未然。一、一字之差。人们常说熟能生巧,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因为熟,有时会“大意失荆州”。例如这道选择题:“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调查试验表明,53%的学生选错答案。他们一见“巧妇”,就以为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能”字当作“难”字。一字之差,意思全反。这种错误,往往是由于不认真审题造成,仗着“熟”,不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就是认头不认尾,主观臆断。因此,不管是熟题还是生题,都得逐字过目,执意推敲。这样,诸如“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当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识决定于物质”当作“意识决定物质”之类的错误才能杜绝。二、含义搞错。我们知道,选择题的题干  相似文献   

14.
在周口市委统战部,人人都知道部长朱家臣有一件“宝贝”,那就是他自2001年9月任周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以来积累的厚厚一摞报纸剪贴本。如今,朱部长的这件“宝贝”已成为全部同志的“宝贝”,哪位同志写材料时遇到问题,都会找来朱部长的报纸剪贴本翻一翻,并且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主要是通过河伯(黄河神)和北海若(北海神)的对话展开自己的思想的;当思想充分展开之后,庄子又通过六个小故事进一步阐发之。本文旨在从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中理清庄子的思想脉络。一、“自多”现象的产生及其荒谬“自多”即自以为最多、最了不起,也就是自满、自负的意思,用现在流行的学术语言讲就是理性的自负。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来做出判断,对自己判断的正确性常常深信不移,这是我们人类的自然的倾向。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自负的毛病,但人人的确都易犯这种毛病,只是我们不自知罢了。所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都…  相似文献   

16.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17.
当“桑美”强台风袭击我省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苍南、庆元等灾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温州一位老人捐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钱给灾区。在捐款现场,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说得多好。人是社会的人。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自劳动和生存。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你帮助我,我也会帮助你。世事无常,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不遇上挫折,不遇上困境。当遇上挫…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万岁     
策划一组反映劳动者工作状态的报道的想法由来已久,今天通过《创造》面市,乃一大快事。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为老板、为单位、为国家而工作,其实,说白了,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我们不奢谈所谓的理想、抱负、价值、奉献,对所有的劳动者来说,不论你是国家干部、工人、农民,还是老板、演员、服务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哪怕是一天、一小时、一分、一秒,都敬职敬责,你都将有所获,现在,或者将来;亲人朋友将为你高兴,老板、单位高兴,国家高兴——什么是“职业”,其涵义莫过于此。我们将这样的劳动者,称为“职业劳动者”。现代社会需要这样的“职业劳动者”,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职业劳动者”。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成为真正的“职业劳动者”,社会将秩序井然、经济将高速发展、国家也必然和谐兴旺,我们的生活将无限美好。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一幕:轮船即将沉没,甲板上,那支乐队的成员没有一个放下手中的小提琴,他们,连同身边所有绝望的人,在美妙的音乐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这是对“职业”最好的演绎和诠释。呈现在你眼前的45位劳动者,是我们随机选取的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在你身边,他们就是你——敬职敬责工作的你;本刊无意评选先进,只想通过真实的记录,表达这样的意思:他们真实地存在、他们职业地工作、他们默默地创造,他们平凡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采访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女心理学家,她笑容可拘地婉拒了:“还是去采访别的专家吧,我只是喜欢做做咨询,搞点专业培训,然后就是和老公、孩子安静地呆在一起。并不想把生活搞的太热闹……” 这是—个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专家。于是才能够抵抗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对别人的诱惑,对这类人来说百麻不是。 这类人从不用表面的风光来为自己撑面子。他们的面子就是他们的里子,他们的里子也就是他们的面子。总之,让自己舒服之极! 谁都想让自己舒服之极。但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得到。那可是一种绝  相似文献   

20.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