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郭友亮 《求索》2007,(12):223-225
北宋庆历以来的疑古惑经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经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敢于对传统经典进行大胆怀疑和抨击。在宋儒疑古惑经过程中,《春秋》学受到了高度重视,他们把宋代的时代命运同《春秋》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功能历史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春秋》的经世作用,使其成为宋代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2.
文廷海  谭锐 《求索》2010,(3):217-219
东汉《春秋》三传传授方式各异,《公羊传》的颜、严二家通过博士官学、家族私授和独立研修等方式;《左传》通过家族私授、独立研习;《穀梁传》则无专家之学,传业讲习者少。为争取统治者的重用,《春秋》三传间爆发了光武帝云台《左传》立博士之争、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经今古文学之争、汉灵帝何休与郑玄《春秋》三传长短之争。因此,东汉《春秋》学体现出《春秋》三传的兴衰与官方的重视相联系、《春秋》学受时代学术影响而谶纬化明显、《春秋》学章句逐渐趋于简省、《春秋》学对后世影响大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尚英 《求索》2014,(1):168-174
经过梳理20世纪疑古派关于《春秋》经性质,三传真伪、作者与成书时代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可见其击中了很多传统说法的漏洞、总结了《春秋》辨伪史,但对《春秋》经传多方面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春秋》学没有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评价,可谓得失相参。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疑古派的研究对20世纪《春秋》学的巨大影响,即内容上使《春秋》性质,三传作者、成书时代等问题成了热点问题,开创了《春秋》学史以及关于《春秋》经传历史文化、文学、思想、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研究;思维方式上一方面终结今古文之争,破除了迷信与权威,另一方面则形成了轻疑的学术风气。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5.
唐代宗大历年间的新《春秋》学,是在传统经学走入学术困境的前提下产生的。新《春秋》学尊经贬传体现了经学发展的转向,是其治经表现出来的特色和趋势,也是在尊王和义理思想指导下的必然,尊王思想和义理倾向是啖赵陆的对经旨的发明,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但更多是创新,会通和直寻是其治经的方式,是表现义理的途径。新《春秋》学正是在对这种经学发展的链条的否定与突破下树立了新的经世观念,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趋向,具有经学转向意义。新《春秋》学开启了宋明理学之先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5,(6)
我今天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向《春秋》杂志编辑报喜: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喜爱《春秋》杂志,我更迷上了《春秋》杂志上刊载的好文章。这是因为《春秋》杂志注重办刊质量,重视社会效益。刊物重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本着教育当代、启迪后人的宗旨,把刊物办到了读者的心坎上,适合广大读者的口味。刊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人们阅后回味无穷。尤其是「历史足音」、「人物春秋」等栏目登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读后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受益匪浅。捧读《春秋》杂志,越读越来劲,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1,(1)
近日,郯城县政协委员刘兆圣听说港上镇党委、政府经费紧张,就主动找到政协工委主任杜凤廷,个人掏钱要为镇党委、政府订《春秋》杂志。在杜主任的再三推辞下,刘兆圣委员还是硬塞给了杜主任3000元钱。3000元钱,说起来并不多,但是从这件事情上,却能够看出《春秋》杂志在政协委员心中的位置。《春秋》  相似文献   

8.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9.
《春秋》自1993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这些年来,《春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突出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和政协统战特色,很好地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已成为宣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今,《春秋》正式创刊了,这是一件喜事,也是一个新的进步。对此,谨表示热  相似文献   

10.
在正统观上,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是以礼为本,将礼作为国家盛衰之根本,据礼而进行褒贬,从而依礼强调人伦纲常的重要性并阐发尊王的时代思想;在方法论上,因《春秋》将是非之情寓于其喜怒之间,所以苏轼用观其辞气所向的解经方式诠释孑L子之意,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春秋》;在历史观上,苏轼将《春秋》看做信史,认为其以历史事实为本,“具文直书而无隐讳之词”,对相关史实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罗军凤 《求索》2010,(3):213-216
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变,前后见解大异。章太炎春秋左传学演变的实质是在今古文之争中,逐步摆脱《公羊》、《穀梁》的义例体系,采用、完善杜预的义例体系,转变为纯粹的古文经师的过程。章氏春秋左传学演变的动力是对《左传》微言大义的一贯追寻,章氏从最初认同《公羊》学派孔子制《春秋》为后世立法的观点,变而为认同杜预《春秋》是鲁史旧文,孔子述而不作的观点,前后见解大异。  相似文献   

12.
《春秋》褒善贬恶的发生,源于周人道德理性的觉醒。周公制礼作乐,继承并突破了殷人对天命鬼神的迷信,将"敬德"观念融入宗教性的礼乐之中,开启了礼乐的人文化、道德化发展路向。到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纵横驰骋自我的主体意识与理性思维,孔子修《春秋》而褒善贬恶正是此理性精神的产物。《春秋》褒善贬恶所依据的礼乐伦常上承天道、下治人情,一方面将西周时期与王朝"天命"相联系的集体和外在的"德",转化为与天地万物内在秩序(天道)相联系的个人和内在的"德"(人道),更加彻底地祛除了礼乐之中的宗教性因素;另一方面以个人的自主思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确立了中国史学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3.
唐元 《求索》2016,(4):162-166
《春秋》三传,都是解释《春秋》经的解经文献,但是它们的解经倾向不同,《公羊传》《穀梁传》以义理见长,《左传》以叙事见长;它们的解经体式也存在差异,《公羊传》《穀梁传》保留了师徒讲授的问答形式,而《左传》则重在记载性的陈述。解经观念和体式的差异互为表里,也影响到三传对许多问题的不同看法,以《春秋》的结尾“西狩获麟”为焦点,可以看出三传的体式差异,以及解经体式对经学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郑任钊 《前沿》2010,(22):24-27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著作,写定于汉初,但在写定之前,经过了长期的口耳相传过程,在传授过程中历代学者又不断有所损益,其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观念.《公羊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君臣观念,提出"别君臣",主张君尊臣卑,通过约束贬抑臣下,维护君主尤其是天子的权威.但同时主张君臣以义合,要求君主要率先守礼,礼遇臣下,反映出先秦儒家在君臣观念上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廷海  谭锐 《求索》2012,(4):97-100
原始史书《鲁春秋》为孔子的改造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体例基础。孔子对《春秋》的改造,赋予《春秋》思想诠释的多义和开放性,造就《春秋》性质的不同。在经学家的视野中,因《春秋》对政治的影响,以及文本的义理诠释传统,因而属于经学;而在史学家的视野中,《春秋》是一种史学体裁的起源,甚至成为一种史料。历代多数学者主张《春秋》包含经学与史学属性,二者不可截然分梳,故《春秋》具有"义经而体史"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5,(5)
山东省政协于八月八日至九日,在济南召开了全省政协文史工作暨《春秋》发行会议。各市政协、地区政协工委分管文史工作的主席(主任)和文史委主任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过去一年来的全省政协文史工作,提出了今后的打算;交流了过去发行《春秋》杂志的经验,并对明年的发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上,菏泽地区政协工委、泰安市政协、泰安市郊区政协、东明县政协的负责同志还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发行《春秋》杂志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唐代刘知幾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著。《史通》辨明史学源流,援经入史,阐明经史之异趣,史学最终从经学中挣脱出来成为一门与经学并立的学科。然而到了宋代,随着经学独大的学术格局再次确立,《史通》"援经入史"、"疑古惑经"等壮大史学谱系的努力受到宋人的普遍诟病,《史通》一书也遭到宋人的普遍排斥,一度归于沉寂。《史通》在宋代的沉寂与宋代经史之间的博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廷海 《求索》2015,(2):144-148
柯劭忞致力于《春秋谷梁传》的注解,既有以经学救世的需要,也有对晚清公羊学兴盛局面的批评及对前人《春秋谷梁传》注释的超越等原因。其提出应重视汉代刘向及郑玄的谷梁学成果、以"九旨"为《春秋谷梁传》的纲领、《春秋》有笔削大义、注解《春秋谷梁传》要会通三传等主张。在注解《春秋谷梁传》中,形成训传语之据、证文字之讹、证说解之讹、通传文之义例、以史实说经和反对尚谶纬异说等特色。因此,柯劭忞的《春秋谷梁传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芳 《传承》2009,(8):120-121
桂林《元佑党籍》磨崖为各代所重,"人争拓之"。历八百春秋,仍高悬崖壁,字迹清晰,书韵别具。《元佑党籍》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后人研究宋史尤其是宋代党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7,(2)
由于全省各级政协和省政协地区工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努力,加之春秋杂志社在发行工作中的“五不变”做法,使今年《春秋》杂志的征订份数在创刊以来连年增长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噌长,形势十分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