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习,古人称之为做"学问"。"学问"、"学问","学"的后面紧跟着"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也是向智慧的领域深入的信号。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  相似文献   

2.
孙静 《现代领导》2007,(11):22-23
明朝的王恕说过:“人之才性不同.有优于学问而劣于政事者.亦有长于政事而短于学问者;亦有有学问而不能提调学校者.有寡学问而能提调学校者。事无全才,故人之于事,有能,有不能。”(《王端毅公奏议》)说的就是“用当其才”.古人对此的见解和实践.散见于各史料,正如屈原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的知识和才能由于天赋、实践地位的不同和人一生所能有的精力和时间的限制,只能“有所为”或“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3.
我的好书榜     
解玺璋为资深的文化记者,也是秉笔直书的学者.喜饮酒,人温和,性耿直,禾鼹开罪权势。近代学者中,我第一钟爱的是梁启超,不仅因为其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一生追求新学问的精神更重要是因为他的文字,确为百年来第一好文字,  相似文献   

4.
文史资料学要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建立起来,除了理论基础的依归及其与相近理沦有许多共性、近似性之外,还必须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性,即能够使它与其它学问区别开来的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5.
选择学问之路的动机和目的,是多样的;对不同的人而言,当然有其个体的主导动机和目的。无论做什么样的学问,无论什么样的人做学问,走学问之路,都应当有其内在的价值依托,也必须以价值作为做学问的根本前提。古今中外,一切做学问之人,概莫例外。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只是在价值定位的起点与归宿,价值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的主要身份是教师,但由于在大学从事教书工作之余,还必须进行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因此从宽泛的角度看,也算是一个学问中人,虽然并不是一些人眼中那样的“学人”,既然也…  相似文献   

6.
近期阅报,读到李嘉诚先生两则轶事.一是“总在‘抢学问’”,二是回避女明星。我边读边思,虽然无缘面见李先生,却仿佛面听李先生的谆谆教诲,心悦诚服,尤对“抢学问”深有感悟。  相似文献   

7.
谈读书     
当代人,没有不读过书的。但如何读书,却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交流》2006,(4):39-40
20世纪80年代起,国人积极引进西方管理学,蔚然成风,方兴未艾。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和直接。我们要问:那浩如烟海的西方管理技术和学问,其真正源头何在?其真正精神何在?假若我们对这门学问的精神源头没有最深切的理解,我们不仅无法掌握西方管理真正的精髓,而且会完全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朱健 《同舟共进》2011,(12):22-22
“不可以有成见”,是著名学者顾颉刚的一条重要的读书心得。他说,“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这里先生是从做学问的角度讲的,其实无论一般人员还是专业工作者或者党员干部读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颁布了,国人的失望依旧,借华裔自慰的况味依然。一片惋惜声中,也有清醒的声音。不妨听听今年获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是怎么看待学问的:“应该学习如何集中,懂一样东西,专心认识,深入思维,不但能够专注于一种学问,亦会拉高对其他知识的认识能力,事事都能看得深入一点。”  相似文献   

11.
做学问、搞研究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而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勇气、学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是理性思维?就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人类发展进步的规律,这是研究学问、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不论研究学问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必须要有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论学之道     
方少云 《新东方》2002,(1):73-74
总结或归纳出学习或做学问或传授学问的成功或失败的正反经验,让后学之人从中获益,就是“为学之道”的宗旨。成功的为教之道或为学之道,都是把“学”与“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平常必须注意“学养”的培养,逐步形成良好的学识修养或学问涵养和良好的学风,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学历与学问     
甲:我从报上看到,现在有些省市,用人已不只看学历和学位,而主要是看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乙:用人之道,从“开后门”发展到“看文凭”是一大进步;再从“看文凭”发展到“看实际工作能力”,这又是一大进步。  甲:但是有些人认为,学历高的人学问总是大一些,在工作中比较有“后劲”。所以选用人才不能只看一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乙:我认为,从一般情况来看,学历与学问大致是有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学历越高,学问很可能越大。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正比关系具有必然性。再则,工作中的“后劲”主…  相似文献   

14.
李宁 《今日广西》2014,(3):17-18
忿而建义兵 安重根1879年9月2日生于朝鲜王朝黄海道海州,6岁时祖父把他送进私塾,学了8年汉文,15岁以后便不务学业,常常游猎于山野之间。对父母、老师的训斥,同学、好友的劝告,安重根回答说:“昔日楚霸王项羽学问不高,却成了千古英雄。身为男子汉要有抱负,我不指望以学问扬名于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双硕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研究员袁健,一个在众人眼里前途无量的年轻生命,因不能忍受末位之耻而纵身一跃,让这些光环烟消云散。”(《民主与法制》2010年第11期文章《北大双硕士高楼一跃酿悲剧》)袁健的悲剧并非个别,这几年来不断爆出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归博士由于经受不住各种生活打击而最终选择轻生的新闻。“生存或毁灭”,这道人生必答题摆在了许多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天之骄子面前。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其实,最大的学问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如何做人,遇到人生逆境和挫折如何理性而积极地面对才是最重要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19):58-58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说。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做个好副手,确实是一门学问。您若不懂,请看过来人是怎么当好绿叶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相似文献   

19.
学思结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思,思能促学。教师在有①的教学时空里,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无限思维2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名创造性。学生沿着教师所创设的思维轨迹,水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入知识殿堂,享受到学工的快乐。学问结合。如果说学思结合重在教师合“引”,那么,学问结合则重在学生的“发”。J学习认知规律看,学而有思,思则存疑,疑而发问。因此,学问结合是主导与主体、教材上学生、教法与学法在课堂上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是学生思维在瞬间碰撞出的闪亮火花。有经基的教师总是善于…  相似文献   

20.
庙节     
《今日广西》2010,(5):43-43
“庙节”是毛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祖神灵祖先。由老人从夏至数起数到辰日即是节日。到时家家蒸五色糯米饭,并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树枝上,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为了表达对耕牛辛勤劳作一年的慰问,给它喂食一团糯米饭和粉蒸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