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在国家中具有至高地位,人人应当遵守法律,一切组织必须依法活动。在一个国家内如果有组织或个人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则这个国家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法治的思想同国家和法律一样源远流长,但直至人类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了法治国家。法治并非法制,法制只是法治的必要条件,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法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现代社会的人民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用法律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在《中国经济报告》2010年第11期载文说:在这里,我想就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个话题,谈谈我自己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做两件事情,一件是要把蛋糕做大,把我们的经济实力做大,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3.
《山东人大工作》2008,(9):54-54
《读书》第7期,法学家梁治平研究员撰文介绍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申冤与维权——法治十年观察》。文章解释了书名的三重意蕴:其一,无论申冤还是维权,都由当事人发动。这是行动者的视角,也是自下而上的视角。采取这样的视角,我们便不会只关心每年制定了多少新法,而更关注法律对于行动者的意义,关注行动者与法律互动的方式。其二,维  相似文献   

4.
小康月报     
《小康》2012,(8):16+18+20+22+24-25
微观@许小年:经济学家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论社会功能,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要性远在经济学家之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力,才使经济界的"竖子成名"。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事件:最近很多人都在诟病中国的经济学家素质不高,往往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点评:太把自己当回事,和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一样的。@花开半夏半边莲:想不到我国的地沟油也可以出口了,这个我们国家倒可以考虑用在我们的飞机上还省了石油了。  相似文献   

5.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编后语     
贵刊2004年第六期刊登了戴福的《我国法学家的道德危机》一文。他认为目前法学家等应该成为道德楷模的社会精英也产生了道德危机。为此 ,戴福提出 ,为了防止法学家影响公正司法 ,应当禁止法学家兼职律师。对此 ,笔者却实在不敢苟同 ,兹列理由如下 :其一 ,综观世界其他发达国家 ,法学家兼职律师属普遍现象 ,而且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法学家作为社会的精英 ,本应引领时代潮流 ,创新社会意识 ,成为知识和道德的楷模。在当前中国总体法律水平较低的局势下 ,如果允许法学家兼职律师 ,有效衔接他们的法律知识与实践 ,把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无…  相似文献   

7.
法治博览     
<正>公平正义与改革发展稳定韩庆祥、张健在2014年1月6日《学习时报》撰文《公平正义与改革发展稳定》认为,公平正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关键。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做大蛋糕而不再仅仅是做出蛋糕的阶段,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能带来效率的"公平原则"作为发展问题的前提。理论上,需要三个宏观政策给予保证:合理的社会分配率(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监管;合适的消费率(消费总额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大月刊》2011,(12):45-45
在现代社会中,宪法一方面是国家基本法律秩序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又是公民的基本生活规范宪法的核心精神是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法学家的人格王卫国公元12世纪,由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开始,欧洲各国的大学纷纷开设罗马法课程。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就把他们从大学里辛勤学来的罗马法运用于实践。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力量,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法学家等级”。随着法学家等级的形...  相似文献   

10.
来令人思索和回味。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的视角,对几千年中国法治本文作者杨庆育先生以学者型学以及类型转换的研究。是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法治是什么》一书时间从前近代的黄宗羲到清晚期的沈家本,我国的法治理念实现了从思想设计到实践转换的一次飞跃。沈家本是清代著名的法学家和立法专家,对传统法学  相似文献   

11.
探寻法治的中国道路 在当下这个矛盾复杂、问题重重的社会转型期,法学学人更多的是跟随媒体追逐社会热点,而遮蔽了对“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秩序”问题的思考。法学的力量来自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解。中国法学的误区在于以“他者”为判准来进行法律制度建构,导致了对西方法律和当下现实的双重误读。一些法学家热衷于移植西方法律制度、复制西方法学知识系统,而压根儿就不关心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建构生活秩序等当下问题,法学成为一门遮蔽真问题的学问、绕道走的学问,成为一个没有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一个悬空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迈进法治体系,是法治进路的内在规律,是法治国家的历史必然,是法治中国的现实任务。宪法至尊、民主政治、立法科学、法律权威、保障人权、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构成法治体系的核心要素。推进法治体系,必须系统把握法律规范与多元社会规则、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衡平。  相似文献   

13.
一套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统一的英国法律体系出现是在诺曼征服之后 ,诺曼实行了中央集权制 ,司法审判权统一。亨利二世的重大司法改革也进一步确立了司法审判的中央集权制 ,使司法专业化 ,普通法初具规模。衡平法是一套有别于普通法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体系 ,它主要作为普通法的一种补充制度而被运用。自由大宪章在英国甚至世界宪政史上位尊历史基石 ,它和早期英国议会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法治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法学家较早地形成与早期英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不无关系 ,他们的政治哲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对其后形成一个法治社会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果公众心目中认同的最高权威不是法律 ,那么这个社会就肯定不是法治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 ,人们无法信赖法律也无法依靠法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 80年代中期以来历年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文件 ,都把普及法律常识 ,提高公民…  相似文献   

15.
《法治讲演录》是山东大学法学院谢晖教授的讲课实录,读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全然不像充满程式化语言的教科书那样枯燥单调,在密织的法律思维、生动的教学语言和兴之所至的思想探寻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法学家的思辨力量和法治热情。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西方的法律理论中,对法治的政治学解释或伦理学解释,对法治的法律学解释和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法治概念的含义、法治理论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认为,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理论出发点来理解和解释法治的。正是在法治的政治学和法律学解释的不同中,才产生了对“法制”与“法治”之争,“依法制国”与“依法治国”之争。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对法治的社会学解释的意义,即法治的产生要依赖于一个具有自主性的法学家阶层和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正是这种社会结构中的多元集团,使我们认识到法律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8.
柯卫 《求索》2007,(7):85-87
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制度建设的成败。法治意识不仅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法治实现的重要标志。全面认识法治意识的社会功能,是实现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7):35-35
何平在《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法律信仰和法律制度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信仰,应当包括法律信服心理和法律拜从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分析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两个基本工具专门研究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古典的福利经济学家们主张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