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12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引导社会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支持方式以及保障措施,还提出在2017—2019年,省市县三级将分别通过制定政策、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4,(6):32-32
4月23-25日、5月7-9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举办了两期全国救灾捐赠业务培训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出席培训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2个省份的省级、多灾易灾地(市)和县(市)级的近300名救灾捐赠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救灾捐赠法规政策、捐赠导向机制建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操作等。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救灾力量不断涌现出来。他们积极参与救灾,将公益看作延续生命的力量,将滴水之力汇入爱的海洋。然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需要秩序,需要支持和引导,否则爱心的拥堵与浪费,终将寒了整个社会热切的心。顺势而为,民政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也进行着各方面的积极探索,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共同应对"的救灾工作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也将走上有序、规范、高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华 《中国民政》2012,(3):61-61
为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管理,海南省民政厅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征求有关省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出台《海南省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办法》主要明确具备救灾募捐资格的救灾募捐组织才能进行救灾募捐、救灾捐赠受赠人的界定以及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等。重点是明确组织捐赠与开展募捐活动的条件和要求,不具备救灾宗旨的社会组织不得以救灾名义进行募捐。  相似文献   

5.
正9月20日,贵州省民政厅印发《贵州省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参与范围以及支持引导措施和监督管理规范等。《办法》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导向,做好宣传引导。具体要做到:一是建立协调服务平台;二是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9月21日,西安市民政局联合西安市财政局印发《西安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首次规定了西安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工作原则、基本条件、参与范围、申报方式、确认登记等内容,还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自发组建具有一定减灾救灾技能、能够长期稳定参与减灾救灾工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11—13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救灾捐赠业务培训会(第一期)。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2个省份多灾易灾地市和县区的136名救灾捐赠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围绕救灾捐赠法规政策、导向机制建设、款物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操作等主题,开展了法律讲解、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小组讨论、上机操作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地方民政救灾捐赠工作人员的政策掌握和系统操作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7日,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上,浙江、江西、广东、陕西等省民政厅救灾处长作典型发言,介绍本省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工作措施和进展。社会组织代表介绍了参与救灾工作的典型案例、专业能力、优势项目和主要做法。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殷本杰、杨晓东,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余强,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救灾处处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浙江公羊会公益救援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减灾救灾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如何有效利用国内的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治理,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也是当前加强社会治理、保障民生急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问题。近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进行了总体规划。这是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如能得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安徽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建立"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模式"、探索推进智慧灾害治理、积极探索整合防灾减灾救灾社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2月15—16日,广东省民政厅在佛山市举办全省减灾救灾业务培训班,就贯彻实施《广东省民政厅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自然灾害救助实务概论进行专题授课,参训人员就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灾情统计报送、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组座谈。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了佛山市菠萝救援中心负责人介绍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的情况。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佛山市民政局局长张敏良参加培训班开班式并作讲话,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和救灾科(处长)、部分县级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以及省救灾物资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各类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迅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救灾行动,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准则,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10月8日,民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13日,江西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李小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7月28日唐山重要讲话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精神,强调要充分认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民政部救灾司救灾捐赠(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应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0日,为引导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海南省民政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关注和支持参与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成长,将其纳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服务平台。该意见强调,要完善社会参与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保障救灾工作优先权、健全补助补偿机制等措施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该意见的出台为海南省  相似文献   

15.
<正>从汶川到玉树,从雅安到鲁甸,自2008年开启我国"公益元年"模式的七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带来的伤痛。但让人欣慰的是,与灾害相伴的不是沉沦与绝望,而是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的不断健全,特别是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不断成熟与理性。近日,民政部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35号《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10月26日第二次部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长李学举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9):59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2012年4月6-8日,全国救灾处长业务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民政部救灾司有关同志介绍了今年救灾、减灾、备灾和救灾捐赠工作安排,并对救灾项目和补助标准、灾情发布和上报、减灾规划和人才规划、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等相关政策作了认真解读,对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民发[2015]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为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进一步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现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灾区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8,(7):62-62
据民政部介绍,在救灾资金的监管方面,民政部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配合审计检查。各级民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接收的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均要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二是配合监察监督。监察机关就救灾款物和救灾捐赠款物的监督作出了有关规定,对其分配、使用和发放等诸环节实行监察。三是民政、财政部门联合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看,救灾捐赠和公益慈善捐赠都是出于爱心的无私利他行为,但救灾捐赠有不同于一般公益慈善捐赠的某些特征。救灾捐赠因其公众参与面广,爆发非常集中,对捐赠接收机构的紧急应对能力提出很高要求。捐赠资金使用要求比较明确,主要用于受灾群众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社会关注度高,资金管理使用中的任何纰漏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救灾捐赠源于爱心,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过程应是爱心传递和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