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众多的反道德现象。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产生的原因何在?对社会进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要标准的社会进步必然引起道德的退步?对此,理论界试图做出理性的深层分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讨论就是由此引发的。 讨论中流行着一种“代价论”(或曰“二律背反论”)的观点,即认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以道德上的退步为代价,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其重要立论根据之一乃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如一位持此观点的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从整体上把握马、恩关于经济发展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想,毋宁说这里存在着某种内在的矛盾:一方面,既然道德仅仅是社会生存条件的结果,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进  相似文献   

2.
<正> 繁荣商品经济非得以牺牲纯朴民风为代价吗?经济的发达必定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吗?改革推行十多年来,学术文化界对此始终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最近在粤、鄂、滇、陕四省伦理学会与广州哲学文化所联合举行的“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学术讨论会上又出现了两种新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促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来是个极大的历史进步。道德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社会进步,对道德发展来说,也肯定是个进步。这种观点还以广东商品经济发展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与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作为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3.
超越“二律背反”——论社会道德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文明、迄今仍未完全解决的一大难题。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表现在诸多方面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超越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促进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确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则是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6,(10):42-44
《江泽民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集中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认识自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有两个基本的理论观点,即生产力决定历史发展的观点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获得“个人利益越多,道德觉悟就越高”。这种观点对不对呢?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道德的本质、即道德由什么决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对它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道德是由“天”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伦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玉乔 《湖湘论坛》2002,15(1):90-91
所谓生态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生态经济活动中必须对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或非人的自然存在物寄予的道德关怀。“生态经济伦理”这一概念的提出立足于一个预设的前提条件,即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危机认识的不断深化,当今的人类,出于自救的需要,已经决心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生态经济时代———一个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追求人与环境或人与非人的自然存在物的和谐相融基础上的经济时代,而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这一新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生态经济伦理的主要内涵任何一种伦理都有它特定的内涵。生态经济伦理是在深入反思人类经济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7.
时统君 《前沿》2011,(15):54-57
将低碳经济的道德追问设定为两重向度,是从伦理维度对低碳经济扩展思考的现实反映。对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道德追问是要考察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是否与具有“应然”意义的道德价值相契合以及相契合的状况。对低碳经济何以实现的道德追问则是要求人们明确,低碳经济的全面实现不仅需要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更需要一种普遍的“类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8.
万惠琴 《人民论坛》2014,(11):199-201
拉布里奥拉在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提出意识形态观点.拉布里奥拉认为意识形态是关于现实的系统的和终结的观念.他以道德为例分析意识形产生的条件性和阶级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这一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观点也具有“反意识形态”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伦理”与“道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道德”在词源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不同产业之间即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伦理关系;二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伦理关系即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伦理关系,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与国防科技的关系。关于如何处理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这里主要表现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伦理关系。重温《论十大关系》,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科技伦理观、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超越当代科技-经济-社会-自然与伦理的悖论,推进人-自然-社会与科技-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德脆弱的根源何在──儒家宗法伦理与犹太宗教伦理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国黎道德滑坡问题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在研究其原因时,认识却各不相同,有的说是“文化大革命”,有的说是“市场经济”。我则认为,这类社会历史的变化,只是构成了对道德的历史冲击...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的学术争鸣正在成为哲学探讨的热点。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性质是实践唯物主义。持实践唯物主义看法的又有两种表现:一是认为实践范畴是第一位的,是逻辑起点;二是把实践作为本体,或者作为历史本体,以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之上。  相似文献   

13.
薛桂波 《前沿》2008,(5):62-64
在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体,而且日益发展成为伦理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不仅要求其成员的行为合乎伦理要求,而且作为一个实体,其自身更应该是“道德的”和“伦理的”。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是对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共同体实体的伦理意志与伦理行为实现了伦理与自然、义务与现实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蔡艳山 《前沿》2012,(20):43-45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个是“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个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认识到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现象,他设置了“附庸美”这个中介,较好地沟通了这两个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实践理性“二律背反”的由来和解决温纯如“二律背反”作为康德哲学的辩证法对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曾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果说康德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了人类理性本身产生矛盾的必然性,把辩证法引入认识领域;而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揭示出道德与幸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曹玉涛 《求索》2008,(4):77-79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伍德区分了马克思的“作为目标的平等”和“作为权利的平等”,认为马克思对平等是持批判态度的,平等不是一个革命性的观念,当然不是社会主义的正义目标。米勒认为马克思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如平等、友爱、互助和奉献是持赞成态度的,而对作为一种政治道德基础的平等原则则持批判的态度。与“反对派”的观点根本不同,罗默认为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目标,而市场社会主义就是实现平等主义目标的最佳途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颠覆了马克思与平等的传统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荣辱观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伦理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思想保证作用。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作为一个享有世界盛誉的“礼义之邦”,历来重视社会道德观念对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古代先贤哲人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荣辱之心。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知荣知耻、知善知恶、知是知非是为人之本。朱熹说,知耻乃做人之本…  相似文献   

19.
石海兵  刘继平 《前沿》2001,(1):48-50
道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怎样的经济关系及其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就会有怎样的道德。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关系的改变 ,人们的伦理意识、道德观念、行为的道德准则 ,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关系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 ,有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社会的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承认它 ,客观上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 ,大多数人也一直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但是近年来 ,尤其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也提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20.
1.怎样看待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六十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基本上持公开否定的态度。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完全否认资本主义危机是站不住脚的,于是出现了三种危机理论。第一种,奥康纳尔的“财政危机论”。其基本观点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不是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