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上,劳动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有关领导说,中国将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观念上要从以城镇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为重点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转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建立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方式,并坚持以个人账户为主。  相似文献   

2.
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据了解,《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即将下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农民养老保险处处长高帆就《指导意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框架的确定为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努力方向。下一步,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经验教训、权衡利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建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的各项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2009年9月4日颁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预示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正式启动,这将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试点意见》明确提出“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5.
卢成会  吴丽丽 《前沿》2013,(19):106-108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趋强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安全问题更是关系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机制,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鸣霁 《人民论坛》2012,(26):172-173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渐降低,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吉林省应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倡导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7.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5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4):95-95
魏加贝在《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化建设理论研究不足,各地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赵秀哲 《前沿》2012,(1):133-135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所以,为了让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急需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本文在对河南安阳市新农保唯一试点县———内黄县新农保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冯兰  冯中朝 《求索》2012,(10):231-233
本文拟利用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变量测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供需缺口状况。测算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将出现收不抵支,而且其帐户供需缺口将逐渐加大。为了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需平衡矛盾,政府应提高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状况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财政补贴可按照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20%予以补贴;农民缴费采用比例缴费制,可按照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予以缴费;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以提高农民投保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邝野 《新东方》2012,(5):65-68
海口市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设计的缺陷、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不足、基金运行渠道单一管理手段不高、经办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海口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养老资源有限以及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薄弱,使得贵州民族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贵州民族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仍然有着一些独特优势,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独特的人口生育政策以及西部开发战略持续推进。当前贵州民族地区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构建多层次、多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加强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并在中央政府的协调下,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衔接。  相似文献   

13.
木林 《就业与保障》2012,(12):19-2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是党和国家近年新推出的两项重大惠民利民举措,对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扩大内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出了水平多层次、缴费灵活性和制度衔接性的新要求。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以发达地区为试点形成的模式,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压力。构建一个既有统一制度框架,又能适应农民群体分化特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日前,国家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中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进行了部署,并做出更为全面的解释,标志着“新农保”试点正式进入操作层面。在中西部发展。政府财力是关键。如何使“新农保”避免出现“空帐运行”?强制搞新农保,片面强调考核参保率,会不会出现“财政窟窿”?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新衣保将使程民“养老不犯愁”。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等现象仍十分突出。本文就此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一次全面的SWTO分析。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0,(2):61-62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2009年6月,国务院决定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江苏也是试点省份之一。2009年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提出: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这一进度安排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最近,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各地正在认真贯彻执行。为了帮助各地新农保经办机构、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更好地把握具体政策规定,我们请主管这项工作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就有关问题作解答。  相似文献   

19.
汤芝兰 《思想战线》2003,29(5):82-87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家庭赡养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匮乏、就医难、孤寡老人供养标准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缺失等。要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建立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社区保障为核心,自我保障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日,龙海市在榜山镇翠林村举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养老金发放仪式,该村的618名60岁以上老人欢欢喜喜地从龙海市领导手中接过银行账户存折。早在2009年年底,龙海市抓住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全国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决定,成为福建省首批九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