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正2014年9月28日,由全国妇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主办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分享全国妇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项目成果,就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立法中需要体现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讨,为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纳入反家暴立法视野提供参考依据。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联合国人  相似文献   

2.
荣维毅 《人权》2010,(3):31-36
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反对性别暴力所做的努力和成就,与国际妇女人权和反对性别暴力运动的进展及国内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潮流资讯     
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新闻发布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这是持续16天的国际性的反对对妇女暴力系列活动的开始。这些活动包括12月1日的国际艾滋病日,以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的活动作为结束。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权的进步和结束对妇女暴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把性别暴力的话题从私人领域带入公共领域。为纪念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中国工作组组织了新闻发布会,介绍在反对妇女暴力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一些杰出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年来的栏目变化、刊文情况以及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研究进展。结论认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学术性和实践价值都在不断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创新,加强有关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法律与政策研究,促进中国妇女/性别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李昀 《人权》2011,(4):57-60
2011年5月11日,13个欧洲委员会成员国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国际公约:《欧洲委员会防止和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约》。作为欧委会保护和救助妇女群体的纲领,《公约》强调唤醒意识并积极行动,旨在推动国际合作,建立由面到点的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网络。  相似文献   

7.
稿约     
正《妇女研究论丛》》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妇女研究论丛》欢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妇女/性别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也鼓励学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推进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第十个"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到来之际,由全国妇联、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主办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与男性参与全国研讨会"于11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旨在以纪念"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10周年为契机,全面回顾和检视中国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进展与问题,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行动。来自国际机构、政府部门和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研究论丛》的办刊质量及社会影响力,促进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发展和繁荣,2014年12月18曰,《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议。20余位编委、媒介同行专家和妇女/性别研究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13,(10):36-39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概念理解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首次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行了界定。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国外的学者们对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如配偶、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包括对亲密伴侣实施的暴力、早婚、强迫婚姻及强迫怀孕。2、发生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及其他机构的暴力,包括性骚扰、强奸、贩运妇女等。3、其他的暴力,包括名誉犯罪、残害女性生殖器、杀害女性和国家纵容的侵害妇女的暴力(如慰安妇等)行为,以及冲突局势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借《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周年之机,对其中的学术会议综述进行回顾与检视,不仅是学术刊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妇女研究和妇女发展的需要。透过百余篇会议综述,所看到的不仅是妇女研讨活动的历史记录,而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同时,综述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的一个特色版块,在妇女研究信息交流、性别平等理念传播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借《妇女研究论丛》创刊20周年之机,对其中的学术会议综述进行回顾与检视,不仅是学术刊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妇女研究和妇女发展的需要。透过百余篇会议综述,所看到的不仅是妇女研讨活动的历史记录,而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同时,综述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的一个特色版块,在妇女研究信息交流、性别平等理念传播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和引导广大作者/读者密切关注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研究,大力推动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2015年,《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尝试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筛选出本年度妇女/性别研究的选题方向,供广大作者和读者参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也将以此为重点,采编优秀研究成果。欢迎各位作者踊跃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正《妇女研究论丛》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妇女研究论丛》欢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妇女/性别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也鼓励学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推进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解决中国老年妇女问题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妇女问题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老年妇女问题是老年人问题的核心,不仅具有老年人问题的普遍性,也具有老年妇女问题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老年妇女问题又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产物,受到文化、制度、观念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在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的时期,构建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政策支持体系是解决老年妇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8个省、区、市举办的11次调研座谈会和2004年12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的高层论坛”的研讨,阐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基于全面小康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从健康、教育、经济、政治与决策、家庭和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对中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指出男女两性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程度与差异等。报告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稿约     
《妇女研究论丛》是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重要园地2010年本刊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与争鸣、学科建设、观察与调查、史学研究与反思、性别文化研究、妇运观察(含妇女工作研究)、国外妇女/性别研究、热点问题讨论、研究动态与信息、读书与思考、图书推介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9日,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在北京召开了"基于性别的暴力及研究"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主办,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双边组织和全国妇联、推动性别平等的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媒体的等国内外代表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提高对收集基于性别的暴力的相关数据以用于政策制定、社会倡导和项目实施的重要性的认识.性别暴力研究领域的八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次研讨会上分享了近期关于性别暴力的研究成果与发现.中外与会者围绕着"性别暴力的国际研究"、"在中国进行的国际研究项目"、"中国关于性别暴力的近期研究"以及"性别暴力研究的数据信度和数据使用"等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