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廉耻说     
廉耻说□甘志山《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廉耻一词:“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觉”。这就明确无误地将廉洁与否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高度,廉即光荣,不廉就可耻,泾渭分明。廉洁,在官即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在民则为不贪财货,立身清白。古人视廉洁为“仕者...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1,(3):4-5
据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针对人民法院在司法廉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高法院,将在2011年上半年推出三项制度.进一步加强法官回避、防止人情干扰。等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公安民警作为国家公务员是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实施者,同时也是相对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其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设计,对于建立起高效、廉洁的公安队伍、维护公安民警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安民警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体现在立法相对滞后、体系过于封闭、程序存在疏漏三个方面。完善公安民警行政法律责任制度要系统规范有关公安民警各项法律责任,填补相关立法上的空白,提高公安民警行政法律责任追究透明度,畅通公安民警行政法律责任司法救济途径,规范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4.
司法类院校大学生是国家司法体系未来的执法主体,是建设廉洁中国的新生力量,对其廉洁意识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取样调查显示,司法类院校大学生廉洁意识缺失存在三个显著特征:认知上的模糊性、情感上的高容忍性、行为取向上的不确定性。对其廉洁教育要“对症下药”,加强廉洁知识教育,提升廉洁认知水平;突出廉洁情感教育,培育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对应腐败具体情景,致力于廉洁行动的策略指引。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是否廉洁,事关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司法形象,司法廉洁既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及案件当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角度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性、理论性、制度性和经济性困境,提出将廉洁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廉洁价值观,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廉洁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廉洁文  相似文献   

7.
李雯 《人大建设》2010,(9):40-4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而又非常独特的诉讼当事人制度。该制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司法资源节约和诉讼纠纷一次解决、避免矛盾判决的制度设计目的。但因法律对该制度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完善的规定,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一种制度障碍和司法困境。  相似文献   

8.
吴传毅 《湖湘论坛》2005,18(2):33-34
在政治权力的廉洁与腐败当中 ,人和权力是两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以对人和权力的关注出发 ,必然要演绎到对制度的关注上来。尽管文化有催生制度的一面 ,但制度也有加速社会对文化认同的另一面。因此 ,关注人和权力 ,着力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有利于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苏区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廉洁制度文化对保持革命队伍的清正、廉明以及提高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中央苏区廉洁制度文化的概念、内容进行研究梳理,从中探索出惩治和遏制腐败的经验和规律,可以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目前公民参与司法的两个重要途径,承载着“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现实理想。然而,无论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还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精英化”和“法律缺失”的弊端让公民参与司法严重形式化、花瓶化。在这方面,宁波江北区人民法院的“大陪审制”实验,广安检察机关在人大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方面的探索,都为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无论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何时出台,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决定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的一致取向。让社会民众参与司法、了解司法、影响司法、监督司法,进而改良司法。无疑将是司法改革的一条有益探索之道。因为公民参与司法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改革的进程离不开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引.现代司法理念的根本含义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其对法官制度的要求就是法官精英化和法官独立,因此,应当从法官的选任和职业保障两个方面来改革我国的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12.
竞业禁止制度是一种防止企业内部成员给企业造成不良竞争状态,保护企业利益的制度。然而,我国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仍存在不足,需要尽快加以完善。一是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二是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三是增强企业和利害关系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规范司法行为,是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和廉洁司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内容。司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到有效实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治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我国在侦查领域没有实行司法审查的制度,侦查人员也缺乏司法审查的观念,现行侦查立法中的诸多制度设计存在着严重背离司法审查原则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侦查中的违法行为.分析我国侦查程序中司法审查原则缺位所带来的问题,考察司法审查原则的起源及其意义,构建我国侦查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现实可行和司法制度改革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胡学军  丁喜春 《前沿》2006,(12):115-119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合议制度、陪审制度、支持起诉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判决公开制度等基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严重异化甚至是名存实亡。对其价值应重新评估,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重构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体系,化解立法和司法实践相脱节现状。  相似文献   

16.
吴晓燕  赵民兴 《人民论坛》2012,(11):180-181
美国社区调解制度是以解决婚姻家庭纠纷和社区邻里纠纷等人际纠纷为目标的非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典型代表。研究美国社区调解制度对于改造和完善我国的社区人民调解制度,实现我国司法纠纷解决机制和非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沟通和相互补充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实现了诉讼与非诉讼的无缝对接,是一次重大的司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其司法运行过程中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证人拒绝作证 ,特别是拒绝出庭作证 ,已成为多年来困扰刑事司法审判的一大难题。证人不出庭作证 ,对控辩式诉讼架构有很大影响 ,它使直接言词原则无法得以完整的建立。排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作证证人的证言笔录的法律效力 ;赋予询问通知书和出庭通知书以强制效力 ;规定拒绝出庭作证是一种妨害刑事诉讼秩序的违法行为 ,并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制定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 ,是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制度视阈中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坤 《学习与实践》2009,(12):78-85
本文从马克思的制度分析方法入手,梳理了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司法公信力流失的现实,从正式制度的缺失和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两个层面探讨了司法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指出其实质就是公权力的旁落,也就是现实人的主体性的旁落。因而,司法公信力的重构就是公权力在制度层面从旁落到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对现实人的主体性进行重新确证的过程,说到底,它是现实人的本质的全面的复归。这种复归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案例指导制度是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法律问题、顺应司法改革的大趋势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设是积极推进我国司法制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应借鉴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司法改造而产生的案例指导制度究竟有无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对其该如何定位,其能否适应我国的法律环境以及与现行的司法制度相互配合程度仍待研究。从弥补成文法缺陷和实现司法统一的角度来说,案例指导制度实现了与现行司法制度的兼容和互补;但从制度设计和与法律环境要素的协调方面又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