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龙根 《前沿》2004,1(6):131-134
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关系到能否很好的调整和减少经济犯罪。本文从经济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入手 ,分析了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利弊得失 ,主张应当限制死刑的适用 ,同时扩大其他刑罚手段如罚金刑、资格刑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刑罚轻缓化的浪潮中,对我国刑罚体系的反思是刑罚改革的必然要求。刑罚体系的反思,必须正确认识刑罚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刑罚理念。目前,我国刑罚体系存在着死刑过重、生刑过轻、非监禁刑适用较少、刑罚结构不合理、各刑种衔接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现行刑罚体系的重构应当从限制死刑、提高生刑、扩大罚金刑的适用和完善资格刑等方面入手。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完善,将促进我国刑罚轻缓化进程,进而推动我国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陈永峰 《前沿》2012,(3):84-86
近年来,与国家对经济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适用死刑越来越频繁相对应的是经济犯罪的日益猖獗,这个事实说明在经济犯罪中严刑峻法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反而出现了经济犯罪一旦被查处就是大案要案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控制经济犯罪的有效途径。基于经济犯罪的经济性极强的特点,法经济学的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对经济犯罪中死刑适用控制的依据和进行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生监禁制度具有反腐败和死刑替代措施的双重作用。终身监禁制度是死缓的一种执行方式,刑罚严厉性是介于一般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中间刑罚。对贪污受贿犯罪设立终身监禁制度符合我国的刑罚体系,能够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符合我国严格控制并减少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未来的立法修改方向上,针对短期内难以废止的死刑罪名,可以在保留死刑的框架内设立终身监禁制度,扩大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死刑缓期执行(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关于人权保护在刑法上的体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我国的现实状况却不允许我国废除死刑。死缓制度的确立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率,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与国际立法趋势相同。死缓制度作为我国独创的刑罚制度,在社会上既起到威慑作用,又有利于保护人权,是符合我国法制要求的制度。为了更好地适用死缓制度,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把握死缓的适用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后果,保证死缓制度的正确适用。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死缓制度的适用作出论证,希望可以为完善死缓制度,为其在现实中的适用起到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 1 997刑法典仍存在重刑化倾向 ,表现在 :控制死刑适用未有重大突破 ,死刑罪种没有大幅度削减 ,绝对确定的死刑规定有增无减 ,死刑量刑幅度过大。我国刑法中死刑过多 ,与国际轻刑化趋势不相符合 ,不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 ,死刑不仅有较大的副作用还可能在刑事诉讼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死刑居高不下的主观原因有封建重刑思想、传统价值观和刑罚观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经济不发达、社会治安状况严峻和刑事立法体制的制约是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7刑法典仍存在重刑化倾向,表现在:控制死刑适用环境污染 有重大突破,死刑罪种没有大幅度削减,绝对确定的死刑规定有增无减,死刑量刑幅度过大。我国刑法中死刑过多,与国际轻刑化趋势不相符合,不利于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死刑不仅有较大的副作用还可能在刑事诉讼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死刑居高不下的主观原因有封建重刑思想=传统价值观和刑罚观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不发达、社会治安状况严峻和刑事立法体制的制约是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将根据2006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正案,收回死刑核准权。这将有利于法制统一,有利于国家形象,有利于整体上限制死刑。死刑,是所有刑罚中最严厉的刑罚,只适用于那些罪大恶极、非杀不可的犯罪分子。我国虽然是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但一直贯彻着“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因而,从《人民法院组织法》颁布时起,对死刑就从严控制,在刑事审判中把死刑核准权一直授予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改革开放初期严峻的  相似文献   

9.
郑春燕  盛鹏 《求索》2011,(10):134-136
经济犯罪是一种很常见的贪利型犯罪,经济犯罪人比传统犯罪人更关注犯罪的成本与收益,经济犯罪人之所以选择犯罪关键在于其预期成本低于犯罪收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死刑、剥夺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等刑罚措施,加大经济犯罪人的预期成本,提高惩罚效益来防控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0.
王喆 《长白学刊》2009,(5):82-87
限制死刑的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刑法立法来限制、减少设置死刑之犯罪;二是本着“慎用死刑”的原则,通过设立完善的刑事司法程序限制死刑。在死刑依旧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刑罚体系之中的情况下,加强死刑的程序控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死刑案件审判过程中,定罪与量刑程序合一,法庭审理活动“重定罪、轻量刑”,这不利于控制死刑的适用。因此,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通过完善量刑程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死刑制度的存在还有相当的必要性.严格限制、减少死刑适用,务实稳妥地逐步废除死刑,符合国际社会限制和废除死刑的刑罚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国情民意,符合人权保障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死刑存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在惩罚与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死刑在刑法上的规定和司法中的适用便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764年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引起了国际上的死刑存废问题的大论战,至今已持续了二百多年。现在世界上已有一部分国家废除了死刑,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保留着死刑。下面谈谈死刑存废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米震 《求索》2013,(8):189-191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权。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它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几千年后已摆在首位的刑罚制度,死刑做为一种形与刑法相依存已有着悠久历史。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死刑已被质疑,其存废之争连续不断。在死刑罪名与适用数量居世界之首的中国.面对国际人权法以及国际人权运动对死刑废除的要求。同时直面我国司法现状,如何在目前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充分保障死刑犯的权利,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简论经济犯罪之死刑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因其残酷和不人道而受到人们的非难。在国际社会对限制、废除死刑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我国刑法对经济犯罪仍规定了大量的死刑,这样的规定是否正当、是否合理呢?通过从法理、司法实践、国际惯例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经济犯罪中规定死刑是不正当的,是不合理的,是应当废除的!  相似文献   

15.
尽管《刑法修正案(九)》首次确立的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具有相当程度的威慑力,对之亦不宜扩大适用,更不应成为我国死刑废除的替代刑罚。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刑发挥其威慑力是以摧残人性的方式实现的。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所享有的平等人权的保护,即便是在废除死刑制度之后,也不应采取带有鲜明泯灭人性、摧残人权特征的刑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刑罚结构已经包含了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期限较长的自由刑,其处罚足以达到抗制犯罪人重新犯罪的强度。因此,设置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刑并非替代死刑的良方,对之应审慎适用。  相似文献   

16.
完善惩处商业贿赂的刑事立法,可从立法模式、犯罪构成、刑事处罚等方面予以考虑。在立法模式上,可以保持现有的立法模式,同时注意发挥刑法修正案及司法解释的作用。在构成要件方面,注意完善行贿行为、受贿行为犯罪化的法律规定。在刑事处罚方面,要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增设针对性强的资格刑,对行贿、受贿设置相同的刑罚。在尽量不对商业贿赂罪犯适用死刑的司法基础上,努力推动立法上逐步废除对经济犯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17.
王鹏祥 《理论月刊》2015,(3):90-95,101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死刑适用标准“罪行极其严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以适用死刑的罪名过多.死刑适用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坚持“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发挥刑罚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双重功能.应借鉴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将死刑只适用于犯罪性质和人身危险性均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8.
严格限制死刑的理性刑法理论的勃兴和司法实务中雇凶杀人死刑适用的不均衡为雇凶杀人犯罪死刑适用标准的提出设定了前提条件。确定雇凶杀人犯罪死刑的适用对象,需要综合考量行为人的身份、动机及行为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犯罪分工等因素。德、日刑法的犯罪事实支配理论、造意为首的相关规定和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决定了在雇凶杀人犯罪中一般情况下应对雇主适用死刑。在受雇人是雇凶杀人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及存在受雇人加重刑罚的其他情况时可例外地对受雇人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9.
从生命权、价值论、改善人权形象、国际司法协作等角度,阐述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结合我国历史传统和当前形势,分析阻碍经济犯罪死刑废除的因素。在阐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渐进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2)
死刑作为无法修正的刑罚,它的适用与执行直接影响到社会个体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死刑作为刑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和探讨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报复手段的认同感。在当今世界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潮流下,从死刑制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自古至今发展的客观趋势,探讨现代死刑制度的现状与不足,以寻求合适的态度来面对中国的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