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5]12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拉动投资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统一安排,决定自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我市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功入围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2.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科学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2015年4月,鹤壁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 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绵城市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场重大绿色变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城市提高生态治理和生态智慧水平,确保城市绿色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和人口均衡型社会,都突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价值意蕴。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无论是从理念,还是体制、规划、管理、执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确立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同时借鉴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从而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序幕拉开,迄今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地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试点。镇江作为江苏省唯一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工程相关负责  相似文献   

5.
<正>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逢雨必涝""涝后必旱"的城市通病,道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无奈与尴尬。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国家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南宁市采用"生态治水"的新方式,对公共建筑、广场与绿地等进行"海绵"改造,一个如海绵般吐纳顺畅的海绵城  相似文献   

6.
<正>鄂政办发[2017]3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高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温岭东部新区作为温岭市的"城市副中心、滨海生态城",建设过程中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清洁产业、生态排水、雨水花园、生态湿地"四大防护体系,确立了雨水"自我渗透、自我过滤、自我积存"的海绵城市生态底色,达到了城市雨洪防治、雨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理念从追求建筑艺术、室内艺术、园林艺术,到海绵城市,一直在城市开放与生态保护间寻找平衡.直到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等城市生态问题扑面而来,人们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反思开始付诸行动.以遵循生态优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为突出特点的海绵城市成为全新的思维角度和行动方式. 去年底,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从技术层面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海南特别是海口、三亚打造热带特色城市雨水系统,有效破解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勇 《理论月刊》2014,(4):138-142
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恶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失衡和民生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引导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突出生态系统的保护,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体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设计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实证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鹤壁市淇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调研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调研组建议:强力推进,加快工程建设,尽快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格标准,落实质量管理,确保有关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加强监管,打造试点示范;统筹谋划,争取更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户,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品位独特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英剑波 《群众》2014,(10):53-54
<正>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非常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贯穿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两者密切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遇。中央城镇化会议强调,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刻认识在城镇化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发展客观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制定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以及极端天气频发的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薄弱,承载力不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及城市品质。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作出相关决策部署。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  相似文献   

13.
正泛生态城市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看待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建设以市民生存环境改善和生态化为目的,建设具有低碳节能、深度融合、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本文以"生态文明、生产繁荣、生活闲适"的泛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结合江津资源环境优势,探索"海绵型、田园型、休闲型"城市可持续的发展对策,着力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兼容共生的美丽滨江城市。一、建设海绵城市,让环境更有弹性江津地处长江三峡库尾,境内有127公里长江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在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城镇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在生态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的建设作为案例进行考察,总结其经验和做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甬政发[2016]11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相似文献   

17.
孙秋香何乐 《群众》2017,(14):58-60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再利用造福人类。“海绵”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它对应着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观格局;构建“海绵城市”即建立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昆山是如何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昆山进行了实地探访。  相似文献   

18.
<正>济政发[201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切实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并着重在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绿色交通、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和提升城市资源价值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型城镇化将经历较长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应采取重点突破、突出特色、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争先创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胡桂彬  曲宗琴 《传承》2011,(3):42-43,45
围绕生态文明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之初所面临思想转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科学的思想教育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此,主张应用科学理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对生态城市进行系统的价值观、世界观转变影响,为我国新时期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保证二者有机结合下的中国特色生态城市建设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