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雁荡飞瀑     
曾宓 《今日浙江》2012,(6):60-60
曾宓是中国当代文人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以笔墨精湛、境界高华、风格强烈而为画坛所推崇,在中国水墨写意方面成就非常突出。曾宓不仅很好地承传了黄宾虹、蒲华、林风眠等人的文脉画风,更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超越精神,尤其在笔墨和构成上,拉开了与传统国画的距离,在视觉传达上更具现代感。  相似文献   

2.
11问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彩语录: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从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有历史、有深度、有故事的国度。前现代与现代相互缠绕,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本土与外来激烈碰撞,东方经验与西方逻辑纠缠一体,这既是滋养、孕育中国故事的历史背景,也构成了中国话语建构的独特语境。中国话语,归根结底是中国故事的学术呈现,只有洞察中国故事的本质性规定,方可迎来中国话语的决定性出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书写的革命的中国故事、发展的中国故事、治理的中国故事、文明的中国故事、改变世界的中国故事,构成了中国话语最深刻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站稳国家立场、人民立场。中国话语的任何言说都只能是为国家代言,替百姓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捕捉中国样本的特殊性。中国样本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世界景观,解码中国样本是新时代中国话语建构的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故事,当务之急是创设标志性议题、凝练标识性概念。标志性议题和标识性概念是理解中国故事的重要依托,也构成了21世纪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当代实践,以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回答中国问题,是发展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如何根据当代中国吸收资本元素的最新实践,从理论高度,用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对与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关系、对中国新型现代化建设的探究,这是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4,(34):26-27
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务和重大任务 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公平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中国梦的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梦有着独特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中国梦在本质属性、领导核心、保障力量、时代特征、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愿景主要包括:富强中国梦、民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统一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关乎命运。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中国道路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之治的要义是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道路所创造的中国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之治得益于中国制度科学管用,具有合实际、合规律、合目的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深刻历史实践中攻克难关、砥砺前行的重要法宝。在举国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的危难时刻,必须坚定弘扬、展现、凝聚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精神动力、增强解题能力、积蓄战斗实力。经历这场战“疫”之后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亦必将在历史与现实的考验、思想与实践的打磨下蜕变升华,以更强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释中国和世界已经变得日益迫切,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要真正使具有话语创新意义的中国梦走向世界、走向社会,首先需要走向学理,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通过对需要中国梦与中国梦需要的辩证把握,夯实中国梦的学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梦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文化特性的深刻内涵是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沉重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具有中国品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就要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正能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空间.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理论。  相似文献   

13.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9,25(3):12-1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两方面.在当代中国,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共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5.
全国残障儿童和平海报大赛,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中国狮子联会同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狮子联会和平海报委员会具体承办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与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创造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问题源于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实践运动。世界文明的中国化使中国人自觉中国特色,文化中国的现代化使中国人创造中国特色,文明中国的全球化使中国人展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方面的特色,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接力探索的伟大历程,是勇于创新、勇于变革的伟大历程,是成功实践、成就辉煌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丰富和拓展,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实践要求,又是判断改革发展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紧密关系,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全国各族各界人民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凝聚力量,共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这种“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化”的主体和“中国实际”三者双向互动、融合、相适应的过程.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谋、共创、共生”三重向度,即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实现三方“共求”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实际“化”马克思主义,三方“共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互化”,融为一体,共存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