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煜 《前沿》2002,(12):166-168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命题。含义丰富。本文旨在从其中一个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谈起 ,从“天人合一”在文学创作中的审美表现 :主客观相融 ,情景交融 ,一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  相似文献   

2.
姜南 《前沿》2005,(8):81-83
我国传统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命题,对于研究人的本质,促进道德规范,培养理想人格,完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拟从弘扬儒学的“天人合一”这一主要论证思想出发,结合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理想人格教育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的天人合一论,有两种走向,一是依主与客二元观建立的"命题性"天人合一论,二是拿"天人合一"当作基本概念(范畴)的解释性天人合一观.而中国古代思想文献和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天"是道德形而上学化的结果,天人关系具有泛道德化的统一性.用后一种天人合一观来解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亦无不可,但用前一种命题性天人合一论来概括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质,就会产生思想史无法厘清的混乱,遮蔽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袁德娟 《前沿》2004,(11):31-33
如何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生态破坏大难题 ,中国的传统哲学早已为之提供了富有启发性意义的智慧成果 ,那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所包涵的基本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中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性有许多契合点和相通之处。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出发点 ,是期望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起到点滴功效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核心思想的"天人合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观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关系,如能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创造性理解,挖掘其宝贵的时代价值及启发意义,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理解和贯彻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本文试从儒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及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三个方面对中国典型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浸染和渗透现象进行了文化审视。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非常一致。而对各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辩证法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新发展和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技艺美学崇尚天人合一,传统社会遵循的是天人合一的技艺观。这种传统技艺观主要是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轻技重道,该技艺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人艺术。然而,中国传统技艺美学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向度,即"天人相分"。"天人相分"的技艺观,根植于儒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资源,充分肯定人为,强调由技进道。该技艺观在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真工实能的技艺追求与心性论色彩浓重的天人合一技艺观相异趣,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现实适用性,对当代工匠精神的拓展有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易  黄刚 《长白学刊》2008,(6):128-132
和谐世界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下观”、“和谐睨”的思想精华,为雏护世界和谐提供了一种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按,回应了诸如“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制造世界不和谐因素的错误论调;它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实生物”、“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实现世界和谐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和谐世界思想必将为世界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而呼、天(神)人合体。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较低的生产水平、小生产的方式和集权政治消解了个体的独立、忽视了个体的“私”,过分夸大了集体的“公”,集体成为本位,个体的思想人格和权利被奴役和掠夺,“家天下”成为“公本位”,个体“克己灭欲”、“立公弃私”,完全成为服从客观精神的集体的附庸。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本位观,对繁荣中国先进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环保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竹 《湖湘论坛》2000,13(2):52-52
中国秦汉有很多古籍提到环境保护,但这些环境保护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不同的,有阴阳五行家的天人相调说。有儒家的天人合一说等。因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故在此仅讨论天人合一所产生的环境保护观。...  相似文献   

15.
程恺 《理论月刊》2004,(5):61-62
本文从分析墨辩逻辑学中的“杀盗非杀人”这一命题入手,得出了该命题反映了正名思想的结论。又结合其他关于正名思想的学说加以分析,说明了“正名”在中国逻辑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当代中国逻辑学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因此现代研究逻辑学问题时更应注意对正名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金红  雷国新 《理论月刊》2003,(11):109-112
本文采用“集权政治解体—重构”的分析框架,对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文章认为旧王朝体制对现代化因素容纳能力有限和西方文明扩大了中国制度选择集合是导致中国集权政治解体与重构的原因所在。集权政治的解体与重构经历了地方离心势力的形成和迅速崛起、传统集权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与受挫和集权政治的重构三个阶段。集权政治的解体与重构完成了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演变,但其艰难曲折的历程也延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胡新 《求索》2007,(12):145-147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提倡“道法自然”、“惟齐非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学在本质上反映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强调“人化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过度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人们在受高科技“恩惠”的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为此,提倡生态文明,赋予“自然”以人文关怀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刘海龙 《前沿》2010,(5):116-119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其中蕴含了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也夹杂了一些消极的内容。天人合一思想中有辩证思想的存在,但不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流。在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过程中,要弘扬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自然观,摒弃其中的消极成分,强化其中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9.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宗教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环境危机的逼迫之下,华人学者基于对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的反思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总结,日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将之视为对治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精神良药。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论者都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考察“天人合一”观念,而忽略或回避了其哲学宗教基础,换言之,对于“天人合一”只是从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的角度来加以理解。 儒家“天人合一” 观念的特质 在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仅作为中国文化主干,而且…  相似文献   

20.
对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有论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端倪。笔者试图追本溯源,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探求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文化基础,以马克思主义观对其进行解析,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