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0年间月 11日,是一个令全国黑恶势力胆战心惊的日子。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务必给各种黑恶势力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这一天起,一场扫荡黑恶势力的狂飙席卷全国。中国黑社会犯罪现象日趋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负面效应影响和海外黑社会犯罪侵蚀,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从事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犯罪集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交通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并向周边呈放射状蔓延。犯罪集团规模逐渐扩大,活动日益猖獗,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已经形成犯罪的链条,使它们从一般…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打黑除恶”的斗争中 ,必须正确处理“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流氓团伙犯罪”等的法律适用问题。“黑恶势力”并非法律概念 ,应按其作恶的程度和表现 ,分别按照刑法规定有关罪名定性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当前黑恶势力发展的最高形式 ,其组织较严密 ,人数较多 ,一般有经济实体 ,同时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寻求非法保护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里形成“恶名”和势力。“流氓团伙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共同责任和一罪、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起当今世界之黑社会组织,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首先可能是意大利和美国的黑手党、日本的山口组、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其实,除了这些传统的黑社会组织以外,诸如俄罗斯黑手党、“地狱之天使”等新的犯罪集团正以全新的犯罪理念和模式不断出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用在黑社会身上看似不妥,实际却能够反映出国际黑社会组织的“过人之处”。 善于利用社会“夹缝” 和人类的弱点求生存 综观国际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史,诸如吸毒、赌博、卖淫、腐败等能够反映人类劣根性的社会“科瘤”在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上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是近年来对《刑法》所作的最重大的一次修改,其中修改完善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有关的规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修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状表述方式,将立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吸收入法,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提高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完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犯罪的法律规定,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设为特别累犯等。《刑法修正案(八)》对黑恶势力犯罪突出了从严打击的立法思想,必将对日后打黑除恶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政法机关要正确、充分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5.
凡是犯罪都会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浙江省黑恶势力犯罪的浙江特色也较为明显。从现状看 ,基本估价是 :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浙江省尚处于萌芽阶段 ,但恶势力犯罪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有的活动比较猖獗 ,并逐渐向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演变 ,有的已成为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导致这一状况既有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又有浙江经济社会的特殊原因 ,因此 ,在研究和制定对策时 ,必须全面把握 ,重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构筑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黎阳 《政策》2002,(9):51-52
利剑出鞘扫黑恶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恶势力活动呈发展蔓延之势,气焰十分嚣张。2000年12月11日,在全国公安机关“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电话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强调,黑恶势力已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务必给予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7.
两年多的严厉打击,重创了黑恶势力犯罪,但黑社会和恶势力在我国并没有被彻底根除,一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仍在继续作恶,而且还可能不断产生新的黑社会质性组织和恶势力。有关专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是黑社会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和危险期,我们面临的黑恶犯罪形势是极为严峻的,同黑恶势力作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境外黑社会演变敲响警钟公安部刑侦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处处长陈晓坤分析说,纵观意大利、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黑社会组织发展轨迹,每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乱时期,黑社会也…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恶势力活动呈发展蔓延之势,气焰十分嚣张。2000年12月11日,在全国公安机关“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电话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强调,黑恶势力已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务必给予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初期实践,本文认为,要把这场斗争引向深入,需要注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要充分认识黑恶势力犯罪的严重性和开展“打黑除恶”斗争的必要性、紧迫性;二要充分认识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充分估计这场斗争的难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三要充分认识黑恶势力产生的根源和公安机关在“打黑除恶”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沈飞 《淮海论坛》2011,(2):26-27,22
徐州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交通运输发达,人员密集。流动量大。同时,受历史上“尚武重义”的影响,民风强悍,暴力型犯罪一直较为突出。其中,以黑恶势力犯罪为主的有组织犯罪比较活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受利益驱动,滋生黑恶势力犯罪的土壤和因素不同程度存在.逐渐产生了地域称霸型、农村宗族型、  相似文献   

11.
两年多的全国“打黑除恶”斗争,重创了黑恶犯罪,但黑社会和恶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而且还可能不断产生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在对“打黑除恶”斗争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调查采访中,一些因参与打黑而有着不平凡遭遇的民警,进入记者视野。“魔”“道”斗争相互消长“打黑除恶,削铁克钢。黑白两道,两败俱伤。”一位在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曾亲自参加并领导过打黑工作的基层公安局长的此番话,道出了警方打黑的艰险。他说,作为战斗在打击黑恶势力最前沿的专门力量,打黑民警工作难度大、风险高,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位局长看来,打黑民警…  相似文献   

12.
依法有效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既是公安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确保社会治安取得新的明显进步的重大措施."恶势力"不是法定罪名,而是一个犯罪学概念,必须按照现行刑法分解处理的原则,准确界定相关罪名,依法从严、从重予以打击;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有组织犯罪的现状,正确认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充分体现"打早打小"的立法精神;推动"打黑除恶"斗争的深入开展,必须统一执法思想,把握办案原则,正确适用法律,加大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一些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本文简称“黑恶势力犯罪”),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法工作人员的腐蚀、渗透直至与其相互勾结,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贿赂、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后台或靠山,故意包庇、纵容、保护黑恶组织成员及其犯罪活动,有的甚至由黑恶势力中的成员直接充任国家工作人员,形成黑恶势力犯罪“保护伞”。致使某一地区的黑恶势力,胆大妄为,为非作歹,称霸一方,残害无辜,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黑恶势力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般的恶势力犯罪的总称。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是滋生黑恶势力犯罪的温床,且黑恶势力犯罪的产生、发展和蔓延符合刑事犯罪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黑恶势力犯罪严重侵蚀了社会肌体,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严打”斗争中,执法机关必须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战略方针,采取不同手段,利用不同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打黑”斗争开展以来,捷报频传,一个个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的覆灭,一批批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成员受到严惩,沉重地打击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嚣张气焰,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重振了执法、司法机关的威望。然而,冷眼观望,我们在庆贺摧毁一个个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的同时,却又对这些犯罪团伙能在执法、司法机关的眼皮底下长期嚣张跋扈、横行霸道甚至违法犯罪而没受到应有的及时的惩处而深感不解。是什么助长着他们的嚣张气焰 ?是什么保护着他们免受打击 ?是什么使我们的某些执法、司法机关无视受害者和正义之士的强烈要求,不敢、抑或不能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多年来,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各地公安机关尽管把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各种恶势力作为打击重点,先后摧毁了一批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欺压群众的黑恶势力,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一些人受帮会思想、江湖义气的影响,总想盘踞一方,称王称霸;由于中国目前正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诱发、滋生犯罪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大量存在,一些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相似文献   

17.
国外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我国公安机关打掉的黑恶势力看,一些地方黑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发展坐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些地方党政司法干部包庇、纵容甚至直接参与黑恶势力的犯罪活动;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不愿或不敢承认本地存在黑恶势力,群众也慑于黑恶势力的淫威不敢配合公安机关的打击行动。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能有所借鉴。   有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高犯罪形态,被联合国大会称之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美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德国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谓“有组织的犯罪”? 这个出现频率极高的概念却 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有组织 犯罪是集团犯罪”;有人认为 “有组织犯罪是黑社会”;有 人提出有组织犯罪是一种犯 罪的经济组织;还有人从“危 害方式和特点”出发,将称霸 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 众,扰一方平安的团伙犯罪视 为一种带黑社会性质的有组 织犯罪。此外,国际刑警组织 总秘书长雷蒙德.肯德尔则将 有组织犯罪概括为四种类型, 即黑手党类型、职业犯罪集 团、种族型的有组织犯罪和恐 怖组织。以上各种观点及考虑 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明显不同。 这种差异反映出现实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界于黑恶势力犯罪与黑社会组织犯罪之间的犯罪形态 ,是组织、领导、参加、入境发展或纵容、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行为 ,要明确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构成要件 ,对组织与领导、参加与积极参加等犯罪行为进行区别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处罚应增设罚金刑  相似文献   

20.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恶势力犯罪的精准界定是把握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前提。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法定概念,而恶势力并非法律规范术语。因此,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实质性地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位一体的特征;二是精准把握恶势力、恶势力结伙、恶势力集团的认定和特征;三是明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在法治视野下,要综合把握黑恶势力犯罪的界定,从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谦抑性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入手,对其进行防控和治理,充分发挥刑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