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婚育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历经农耕文明塑造、新文化运动孕育、社会主义文化改造、计划生育重塑、个体主义婚育分离五个阶段。表明青年人婚育观念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其适应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在制度和文化上进行建构的,具有可形塑性。因此,面对低生育率的困局、传统与现代的婚育观念杂糅共存、个体化和个人主义逐步凸显的局面,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未来的一段关键时期,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婚姻及生育制度完善、生育文化宣传及教育、价值引领等方面着手形塑新型婚育观念,进而形成婚姻和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文化氛围。未来我国青年人婚育观念的重新形塑有两个大方向:一方面要弘扬婚姻和生育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要以“新型婚育文化”呼唤婚育责任伦理来引领青年的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当代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婚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贵州省447位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青年同性恋者异性婚姻意愿强烈,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69.1%的同性恋者将同性婚姻作为理想的婚姻形式;29.3%的同性恋者有形婚意愿,但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强于非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弱于非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53.2%的同性恋者表示婚后会生育小孩,大部分同性恋者对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持悲观态度。异性恋文化中心主义与传统生育观念、父母婚育观、同辈群体婚育行为以及国家政策和其他因素影响着青年同性恋者的婚育意愿。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波 《思想战线》2004,30(2):35-40
我国现有的女性就业水平、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与市场分割的现状构成了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宏观因素,同时,女性就业参与还受到家庭与自身的收入差异水平、女性教育与观念素质以及女性在婚姻、家庭与生育职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预测数据与实际增长数据差异较大表明,已有研究尚未完全揭开影响群众生育意愿的"黑箱"。本文运用"推拉模型",对新浪微博用户生育意愿相关评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较多人受到负面因素影响,推动其束缚个人生育意愿,主要包括预算约束下的"养不起"、精神负担下的"不敢生"、婚育惩罚下的"不婚不育保平安"、保障缺位下的"养娃是家事";少部分人追求为自己而活,浪漫想象无孩生活,拉动其主动形成低生育意愿。低生育意愿背后反映了社会不平等加剧引发民众焦虑、家庭制度向心力遭遇挑战、表达型个人主义理念兴起。  相似文献   

5.
近代工业兴起,大量女性进入工厂和男性从事同样的社会劳动,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被打破,但怀孕、分娩、哺乳等生育行为成为困扰其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女工生育问题因此出现。"五四"运动后,女工生育保障问题开始为学者关注,此后成为劳工团体、妇女团体与女工们的斗争目标,生育问题由私人领域拓展到公共领域,成为公共议题。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政府推出女工生育保障立法,生育的相关费用由工厂负担,生育风险由家庭转向社会。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但女工生育风险应由社会保障的观念为时人所接受,为后来的政权进行相关立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保信箱     
<正>小保:我大学毕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其中一项条款约定:女性新员工在公司工作三年之内不得结婚生育,三年期满后婚育须“排队”,不按工作计划安排婚育的视为违约。请问:这样的合同条款有效吗?夏小燕夏小燕:用人单位的上述劳动合同约定属于就业歧视条款,明显违反法律规定,是无效的。为保障女职工更好地兼顾生育与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妇女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子女的自由。”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录(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实施下列行为:限定为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7.
“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家计生委为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向深入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专项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宣传和服务,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新型婚育观念的形成、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梁平县从2004年1月起在全县范围内正式启动“关爱女孩行动”。在活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基础。家庭的文明与和睦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婚内侵权行为法律救济的缺失使解决婚内侵权问题难上加难。无救济即无权利。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婚内侵权行为的救济渠道,才能使婚姻关系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0.
刘晓婷 《人民论坛》2010,(6):102-105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基础。家庭的文明与和睦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婚内侵权行为法律救济的缺失使解决婚内侵权问题难上加难。无救济即无权利。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婚内侵权行为的救济渠道,才能使婚姻关系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成家”和“立业”都是青年步入成年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年的就业和婚育均面临着推迟、不稳定、多元化的挑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的追踪数据,文章从青年-成年转变的角度探讨了青年就业转变与婚育转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国青年的就业与婚育行为的关系呈现弱势模式的特征,成功就业是其进入婚育的重要基础;(2)在学状态会推迟青年进入婚育,且对男女青年的影响趋同;(3)受母职惩罚影响,婚育是女性成为不就业“尼特族”的重要原因。文章表明,促进和保障青年就业不仅有助于经济民生发展,对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男权观念下的感情悲剧--解读《中国式离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式离婚》因为展现了当今普遍存在的感情婚姻危机而热播一时,然而电视剧在呈现这些事实的同时,并没有揭示出这些事实是由戕害人性、非常隐蔽的男权观念所致。本文分析了剧中三个核心观念的男权本质,指出,只有彻底消除男权观念的陷阱,打碎落后的性别秩序,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与家庭,实现两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1,(1):2-3
“阳光、和谐、惠民”,这是杭州市“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的关键词。“十一五”期间,杭州市人口计生委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目标,通过政策创新,让计生家庭实现老有所养;通过生育文明建设,让新型婚育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让计生优质服务普惠于民;通过人性化工作,让低生育水平得以继续稳定;通过均等化服务,让流动人口共享品质生活。五年来,杭州市人口计生事业重点推进、卓有成效,成为全省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9.
婚育率下降是当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中西社会现代化道路上的家庭变革和女性发展之间的张力,分析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新社会风险与固化的劳动性别分工、女性双重压力之间的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性别平等话语的转型和婚姻法律的调整表现出一定的价值模糊性。青年女性基于高职业期待、高生活质量期待和高离婚风险下的理性权衡形成了去家庭化的婚育决策。建构女性友好的婚姻家庭制度和政策环境,需要从明确支持女性发展的理念、厘清政策法规中婚姻家庭的主体性定位、发展平衡工作—家庭关系的社会政策体系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研究之法律意义初探陈治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并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形成一定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离不开婚姻,社会离不开家庭,千千万万的婚姻家庭支撑起一个社会,给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