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黄庆丰 《求索》2012,(11):86-88
白居易所拟《百道判》是唐代科考的一种特殊文体。本文通过考察《百道判》文本,并与其他唐代史书和律令比照,以反观唐代特定的文书法律制度,研究表明:自成体系的唐代法律制度促成了唐公文管理制度的形成,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唐代科举取士及选官制度保证了撰写和使用公文的人才质量;《百道判》判词本身为唐公文提供了很好的模版,该模板虽用典精工、辞藻华美,但最终还是能以实用、中肯、解决问题为目的。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一起促成了本属于文学范畴的公文,处于文化和政治的双重规定之中,最终被纳入到法律层面,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2.
叶适的史学思想有丰富的合理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中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认识,笔者感到很有启示。 叶适以“时”或“势”来解释历史。他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问题,总体上作了这样的概括:“夫以封建为天下者,唐、虞、三代也;以郡县为天下者,秦、汉、魏晋、隋、唐也。法度立于其间,所以维持上下之势也。唐、虞、三代必能不害其为封建而后王道行,秦、汉、魏晋、隋、唐必能不害其为郡县而后伯政举。”(《法度总论一》,《水心文集》卷一)冯契先生对叶适的这一思想作过这样的阐述:“叶适同柳宗元一样,把历史上制度的兴…  相似文献   

3.
韩涛  刘琴 《求索》2011,(3):115-117
汉律中最具参考意义的历史文献当属《二年律令》和《奏谳书》。《二年律令》和《奏谳书》是研究汉律最具参考意义的历史文献,前者是吕雉于吕后二年颁布的惩罚各种犯罪的律令集合,后者是春秋到西汉22个议罪案例的汇编。目前学术界多从律文本身入手,将整部律文割裂开来,着重探讨某种律文的含义并归纳出汉代的律文规范包含的法律思想,缺乏系统性研究汉律所折射出的政治思想在律文化方面的渗透等问题。本文拟从律文本身入手,考察汉律在伦理、礼治等政治思潮推动下的儒家化进程。汉律是我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在法律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徙莫祗蛮源于汉晋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初为唐所属,置于唐初所设的弄栋节度,后为南诏所并,聚居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后随着南诏的扩张而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到大理国时期,以徙莫祗蛮后裔自杞人为主体,建立了独立于大理国的地方政权自杞国。以往对徙莫祗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源流、族属方面,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其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揭示和研究不够。作为从氐羌系民族中不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支,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正经历着同源异流、异源同流的发展阶段。探究这一过程,将有益于乌蛮民族历史,乃至于西南民族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5.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0,(12):16-17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学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是非褒贬,判若云泥。不仅如此,当“国学”被抬到了不应有的高度时。它也引起了领导层的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认为,“国学”,在大学开课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在学术范围内进行研讨是百家争鸣的体现,但若硬要将其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提升为“一级学科”,那就是一种谬误。由此,领导者对“国学”的认知。从某种意义而言,会影响其应有的定位。这是他所担忧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法律在广义上被予以定义和理解,那么它可以是任何一种对某个社区起到规约、控制、调整、管理效用的社会文化力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无论从法律之维还是大众文化之维,法律与大众文化都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鲜论域,而法律与大众文化这一论域在中国的命名将有助于拓展和开阔法律研究的视野,启发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有学术接力与智识创造可能的事业,并为法律学术提供一种新鲜的视角、材料以及诸多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7.
检察文化是组织文化的分支,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属于法律文化。因此,研究检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应当将其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进行。检察文化与一般文化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属于以法律监督为核心的文化范畴。作为一种法律文化,它不仅体现法治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检察文化作为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检察工作的特点。检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木版画是伴随着原始社会岩画、壁画、陶器彩绘到殷商甲骨文再到汉画像石刻艺术的演变发展,在汉、唐时期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运用带动下生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样式。中国木版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深厚积淀,流传广泛且形式多样。马关壮族农民木版画传承了中国民间木版画的技艺特点,植根于云南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借鉴、融合和创新,在表现题材、技法和样式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境内多民族交错杂居,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与此相适应,自秦、汉设置郡县以来,郡县制度在云南有一个发展过程,就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由“边”变“内”。秦、汉时期,云南是属于四川的“边郡”;西晋、南北朝设宁州,但在全国各州中云南还是“边州”;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10.
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畏是出于信仰神圣而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禁忌意识,是人在法律之外的自我立法.在信仰匮乏、价值失范的时代,面对精神窄门的焦虑,敬畏启迪着我们跨过精神窄门之槛,走出内心世界荒芜,塑造理想人格.当前,我们亟待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人对道德律令的敬畏之心.因此,重新检视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公民道德教育,是培养敬畏感、养成理想道德人格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7)
唐传奇作品中,士子婚恋的佳丽多是唐代名门望族女子,其所占比例约为43%。唐传奇将名家女子主群分为人与人之恋、人与神之恋、人与非人非神之恋。产生此文化现象的原因有唐代时人浓重的门第观念、对富贵权势的追求以及唐传奇作者对高门大姓艳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张玉婷 《前沿》2013,(13):182-184
文化的主体是人,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物质生产,同时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文化起源于生产劳动,物质生产以及其所创造的经济状况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道德、哲学、宗教、法律、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有其自然基础,任何文化现象都离不开自然条件,文化应从自然出发,没有自然界人们将不能进行任何物质生产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3.
肖明华 《前沿》2010,(17):181-184
无论从阐释学的视域,还是从现实存在的层面看,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份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的当下存在,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发展与革新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应该学术化的存在,则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回答。所谓作为学术化的存在,就是说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编码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置于学术场域之中,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进程之中。这一回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人民论坛》2014,(1):140-142
律学是中国古代法学的集中代表,其滥觞于秦国商鞅变法,历经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阶段成熟、衰微、复兴.律学是对制定法作文字和逻辑上的解释,确保制定法的宣传和实施,借以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法制与政治统治.它与经学、玄学、理学、考据学相互融合,其发展方向与程度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具有浓厚的官学色彩.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是以研究文化的现象为主的一门学科,如果将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法律人类学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法律人类学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它的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视频观察法对法律现象的探讨的帮助是很大的。完善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对监狱这一特殊领域进行学术深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韩愈研究现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学问,时称韩学.韩学在中唐之后中断近200年,而到欧阳修时代开始盛行.韩愈其文与道为一代宋人狂热师法,其中原因既有当时主流政治文化的需要,也有当时学术传播、建构的需要,也与欧阳修突出的学术贡献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1999年因为<地下世界>这一巨著成为第一个获得"耶路撒冷奖"的美国作家,但他还远未被中国学术界所认识.他的小说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与当代美国社会形态紧密相联,把审视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状况作为创作的关注点.大体而言,他作品中较常关注的主题有三方面:一是对消费文化关注;二是对技术崇高化的关注;三是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秦汉魏晋南朝时期,是闽文化的剧烈动荡和融合期,经过闽越国时的发展,到魏晋南朝时由于大量北方汉人南下而带入的中原文化的冲击、融合,闽文化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 一、秦朝闽中郡的设置战国末年,福建有闽越王无诸,浙江南部有越东海(瓯)王摇,所领皆属旧闽越地。他们曾经"服朝于楚"。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指称与法律有关的历史、传统、习惯、制度、学理和其他任何东西。从方法论意义上理解法律文化,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法律的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文化审视和解释,相对法史式研究,可能是一种更有学术意义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0.
地理区域的不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板块.无论政治上分裂或统一,中国文化一直在南北间碰撞交融并逐渐发展起来.在南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楚文化,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上,楚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文学保存了下来,并对后世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既有包容也有吸收,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作为唐文化精魂的“盛唐气象”,那独特的美学特质和昂扬向上的人文意蕴,无疑与极富生命力的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