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个旧锡矿昔日的繁荣,不仅造就了一个被誉为"小香港"的移民城市——个旧,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很多乡村里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个旧矿山赚到巨额财富的建水、石屏人,牵着骡马驮着银元衣锦还乡。于是,在清末民初,建水、石屏的山间坝子上竖起了一栋栋时髦建筑——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路过滇南名城石屏,是10多年前一次为期半天的旅行中,走马观花的我深深地记住了袁嘉谷、万咸燕两人的名字。袁嘉谷,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科举状元,他的名字早已遐迩闻名,是一张呱呱叫的“石屏名片”。万咸燕也是一位石屏籍人士,清朝进士,改土归流后于雍正三年(1725)与丽江第一任流官知府杨同创雪山书院。万亲任书院山长,在岁试中丽江生员列优等者五名,受到提学嘉奖。后来他又协助知府管学宣重建了大成殿、棂星门等设施,颇有政声。在丽江,万咸燕是一位备受纳西人尊崇的教育家。去年春,承石屏县张俊县长之邀,我赴石屏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笔者作为党史工作者,借建党90周年之际,满怀崇敬之情撰写《中国共产党在石屏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一文,以示纪念。一、早期的中共石屏地下党石屏,属滇南名邦,人文开化较早,民主意识较浓,接受进步思想较快。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石屏已是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组织较  相似文献   

4.
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其主要聚居地是龙武、哨冲、龙朋、牛街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彝族属于石屏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彝族的记载,直到民国年间,仍沿袭旧称“倮罗”、“夷族”。石屏的彝族支系有花腰、三道红、仆拉、山苏。  相似文献   

5.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4,(12):22-23
<正>说起石屏,首先想到的就是"石屏豆腐"。在石屏县城行走,常会闻到阵阵豆腐的清香,然后总能发现一家豆腐作坊。街巷路口和餐馆门口,大多也会有一个烧豆腐摊,做豆腐和吃豆腐,已经渗透到石屏人的日常生活里。石屏豆腐奇特之处,据说是井水就可以点豆腐。石屏县北门豆腐厂的院子里就有一口井,井水酸涩不能饮用,但却可以点豆腐,像这样的井在县城北门一带有十几口。做豆腐工序繁多,工人们夜里2点多钟就开始忙碌,上好的黄豆用水浸泡后,磨成浓稠的生豆浆,倒入烫水中用  相似文献   

6.
3月9日,红河州党校系统2011年业务工作会议在石屏县召开。各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州委党校副科以上干部共76人参加会议。石屏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应邀出席会议。会上,中共石屏县委副书记、石屏县委党校校长吴伟峰同志致欢迎辞。州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马子凡同志传达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国家行  相似文献   

7.
方绍荣  峰歌 《今日民族》2006,(7):I0003-I0003
5月的石屏,杨梅满山,游人如织,热闹非凡。5月12日,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红河分会场石屏杨梅歌会开幕式在石屏县城举行。当日,县“龙之彝”文化传播公司继在省城成功演出后,向县内外游人首次上演了大型音诗画文艺节目《花腰放歌》。彝族花腰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在  相似文献   

8.
沈振宇 《创造》2001,(6):40-40
建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少数民族文化包容之中发育完整的汉儒文化,明清两代曾创造了“雄镇东南”的辉煌。同时,建水文化还是中原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典型,不仅有文化的融合,而且有民族的融合;不仅有“用夏变夷”的变革,而且也有“夏变于夷”的交融。建水党校的教师们在建水历史文化名城课题研究中,发掘出了一份建水、石屏一带孔姓源流的史料,也是一份反映民族融合的珍贵史料。   滇南建水、石屏一带的孔姓彝族,很严格地按孔子后裔的辈份排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建水县官厅镇磨玉办事处共 …  相似文献   

9.
故乡年味     
越传统的地方,年节的礼节越是繁琐,相应地,场面上也会显得更加热闹一些。石屏过年,大抵就是如此。
  当江南过来的汉族移民从六百年前扎根于此,春节的传统就随之流传下来了,汉族人严格秉承了江南年俗,并且逐步影响了坝子周边的少数民族,比如彝族。早期,石屏的彝族以火把节为年度最盛大节日,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已转为春节为最隆重。在北部山区,甚至连古老的“花腰彝祭龙”仪式,也不知何年开始转为春节期间进行。在祭龙之外,彝族的踩高跷活动,同样包含“来年步步高”的意味。无疑,这些年节传统,都处处深受汉族春节的影响。因此,在石屏过年,无论在平地抑或山区,无论在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爆竹声的节奏完全一致,到处洋溢的是一派浓重的喜庆氛围。  相似文献   

10.
异龙湖是大自然赐给石屏人民的财富。昔日的异龙湖,是云南省最美的淡水湖,自古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湖中有三岛,南岸有五爪山脉伸入湖中,形成九个大湖湾和七十二个小湖湾,合称三岛九曲七十二湾。由三岛九曲七十二湾构成的湖光山色,独具特色,是其他任何湖泊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今的异龙湖,由于多种原因,湖面缩小,水质变差,湖水离岛离湾而去,失去了昔日美丽诱人的秀色和神秘莫测的灵气。自从石屏县委政府提出湖区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后,异龙湖的开发便成了人们关注和谈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对异龙湖如何综合开发、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更是关注的焦点。  一、开发原则  异龙湖的开发应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培植支柱产业原则。异龙湖的开发,一定要培植出新的支柱产业才有投入的必要和开发的意义。旅游业是一次投入永久受益且风险不大的产业,异龙湖在发展旅游业中占有一定优势。所以,湖区综合开发一定要围绕旅游业来作文章,通过以异龙湖为主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的开发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石屏跃上旅游大县的新台阶。二是带动其他产业原则。异龙湖的开发,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一批行业,搞活一批企业,解决一批就业,从而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山区综合开发。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石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同志关于碑的故事。那是农民给他立碑,他去拆,最后农民们把赞颂他的碑文刻在太行山的峭壁上。谁知几立几拆,事情还没有结束。最近,立碑、拆碑之事又在石屏村和后沟村重演。为什么立碑?农民为了铭刻吴金印的功德。卫辉市唐庄镇的石屏村,十年前人均收入只在300多元。党委书记吴金  相似文献   

13.
他龙村掠影     
白玉宝 《今日民族》2002,(11):44-45
朱德委员长早年在滇军任职期间,曾于民国二年(1913年)。率部深入地处元江南岸的石屏县属的瓦渣长官司辖域处理公务。途经他龙村时,看到村中街巷门楣挂满金字匾额,遂向所部官兵和方圆村寨的乡老头目发布命令:“此为文化之邦、必宜秋毫无犯”。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0,(10)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全县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58公里,总面积为3789.25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0.964%,占红河州总面积的11.5%,居红河州13个县市土地面积的第二位。建水东靠弥勒、开远、个旧;南连元阳、红河;西接石屏;北临通海、华宁八个县市。鸡  相似文献   

15.
台湾散记     
白坚 《两岸关系》2009,(1):48-50
花莲两日,我深深感受到花莲雅石的奇异和精美,石文化的丰富和光彩。从而,我也深深领会采石、磨石、赏石、品石、藏石、石品加工、石屏石山设计、石艺交流切磋,以至石友立会、奇石联展、雅石巡展、石韵专辑、矿石建馆这一系列活动在花莲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说实话,我最初见到2008年两岸诗词学术研讨会日程表上的“玫瑰石私人收藏馆”、  相似文献   

16.
雨果 《今日民族》2014,(2):54-54
<正>云南石屏北部哨冲镇,是一片洋溢着原生态民族风情的妙曼境地,生活着数千名彝族的重要支系——尼苏人(俗称花腰彝),花腰彝的音乐歌舞、语言文字、民间文学、传统工艺、社会伦理、原始宗教、民族习俗等保存完整,具有重大的民俗研究价值,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期间,从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确立了我省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石屏具有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8.
点题     
位于陕西蒲城境内的唐睿宗桥陵,是唐十八座帝王陵墓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尤其石刻作品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是盛唐石刻艺术的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誉。近年来,随着中外专家、学者及游人对桥陵的深层研究,桥陵石刻丰富的艺术内涵,愈来愈被世人所认识,但也发现了诸多难解之谜。谜一:奇特的鸵鸟眼睛。一对鸵鸟,相向而立,刻于高、宽约二米的石屏上。近看整个鸵鸟石雕,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然而站在一侧鸵鸟跟前看对面的鸵鸟,就会发现唯有鸵鸟眼睛呈白色,乒乓球大小,异常分明,而其他部位却形象模糊。尤其是从西边远望东边的…  相似文献   

19.
建水旅游文化开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水是云南古城 ,明清时期为临安府 ,管辖建水州、阿迷州、石屏州和通海县、河西县、蒙自县。临安历史上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文人学士之地。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 ,崇文尚儒、读书至上之风盛于全滇。今日建水 ,文化气氛十分浓烈 ,时有人才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 ,是一种精神文化在起作用 ,这就是“学士文化”。  相似文献   

20.
雁寒 《创造》2011,(8):109-109
晚清时节,云南曾经出现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化人物,此公谓之袁嘉谷。据目前通行的资料记载,袁嘉谷1872年7月生于石屏,21岁到昆明应试,22岁应科试,23岁应优贡试,又应乡试,因常列榜首,被学友尊为“课(考试)王”。26岁赴京应试不第,发愤归,后又经潜修苦读,至31岁时再次应试,榜发,取在二甲第六十二名,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不久清廷开“经济(经世济民)特科”,袁嘉谷由尚书魏光焘保荐应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