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3月30—31日,2005年“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自然灾害防御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治安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安全生产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建筑防灾与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为应对城市公共安全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构建“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民动员”的应急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能动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形成联系紧密、反应迅速、高度协调的城市安全应急体系,确保经济社…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市安全应急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钧 《中国减灾》2005,(3):45-46
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安全是维持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我国的城市不仅自然灾害较多,而且人为灾害比较频繁,是火灾、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的多发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系统化水平越先进,遭受灾害的可能性也越大,灾后的损失程度也越严重。因此,城市政府始终承担着构筑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体系的重任,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国际上先进的危机管理经验和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出发,当前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构城市的安全和应急体系,应该重视和强化以下十个方面。第一,转变观念,树立危机和风险意…  相似文献   

3.
结合美国城市典型的危机事件,研究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与模式,通过介绍美国总结“9.11”事件的深刻教训,梳理出美国国家、城市综合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方法。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安全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减灾规划、应急反应计划、应急反应队伍建设、公众安全防灾自护文化教育等重要环节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有借鉴意义的四方面启示与构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武汉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也累积了多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事故灾害、自然灾害,也可能危及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在未来发展中,武汉还将面临经济金融、网络攻击等新型公共安全风险。当前,武汉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但风险管理工作也存在资源比较分散、宏观层面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不够、市民风险意识不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营运、服务等方面对风险防范考虑不周等问题。健全武汉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必要建立正规化的、常设的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城市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安全标准;加强风险预防及应对的规划与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全覆盖的城市风险管理网络;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风险数字化管理加大对风险管理的支持保障;探索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市民积极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培育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危及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建设发展与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抗御治安灾害事故,政府是第一责任者;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安全规划设计,倡导安全文化;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提高应对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对城市治安灾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项新任务。"十二五"时期沈阳市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建立和完善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富超 《中国保安》2017,(19):128-13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大量人口的集中也使得城市压力过大,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频发,此时,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模式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传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桎梏,运用信息的手段解决城市应急管理问题,打造智慧城市下的平安之城。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依据风险理论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安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其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要点包括: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灾害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规划目标、实施风险减缓对策措施、建立城市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建立公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办法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理论。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当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包括:生产安全隐患频现,治安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隐患广泛存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地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建构,为打造武汉"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公共安全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要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形成大安全工作格局;二是要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法治化水平;三是要强化重点防控体系,解决突出安全隐患问题;四是要健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五是要优化综合保障体系,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中的不确定性特征构成了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威胁。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知识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蔓延性以及人为性成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主要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应当在治理的理念下,从风险沟通、资源整合、应急决策、主体联动、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1.
近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邀请本市金融、保险、法律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就如何更好地运用保险工具,有效推进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进行交流探讨。与会的委员和专家认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对于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本市保险业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公共安全是研究城市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带来的各种公共事故灾害的风险。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是由若干中心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城市公共风险预测和评价、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事故应急培训和演习等事务。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研究范围的七个方面建立应急救援子系统以及制定应急专项计划。  相似文献   

13.
聂欣 《群众》2023,(7):69-7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察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必须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提升全社会本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齐瑜 《中国减灾》2006,(8):18-21
城市建设聚积着财富,也聚积着风险,目前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每年由于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计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因此,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用高科技来构筑平安城市,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9):95-96
周民良、周群在《江海论丛》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绿色交通体系与传统交通体系相比具有节能、环保、低碳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绿色交通体系,符合生态城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上级关于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同时,该区还充分挖掘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突出平灾结合,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前进论坛》2009,(3):51-5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面对各种灾害袭击,其脆弱性也在不断显现,尤其是城市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滞后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一般为公园、广场、开阔地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安全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脆弱、复杂和不可感知。其中,新兴风险的交织演化和溢出扩散,不仅重塑着现代城市安全与社会秩序,还不可避免地冲击了传统危机学习模式的路径依赖。事实证明,数字时代语境下危机学习的功能定位,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赋能的工具效应催化,还必须兼顾制度供给的灵活性诉求和价值重塑的社会资本培育等。相应地,要弥合危机学习与治理实践之间的二元适配张力,并围绕工具、制度和价值等多重维度,共同探寻危机学习驱动城市安全治理从事后反思向事前预防的转型逻辑,进而建构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发挥森林生态体系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扩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中的作用,必然要求重视其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卓有成效,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