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宋伟 《人民论坛》2023,(20):30-35
海洋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对容易发展出所谓的“海洋文化”——冒险、重视商业、开放包容等精神,并推动了海上贸易、对外殖民和海上争霸等海洋文明的出现。但传统的海洋文明是海上贸易、殖民统治和大国争霸的混合体,其中包含的开放、进取、冒险、智慧,在一些条件下可能走向极端,变成排他、扩张、侵略和狡诈,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动荡不安时,“进取”的海洋强国很可能就会走上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的道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的积极因素,也要警惕海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国的崛起首先要通过海洋,正确处理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洋大国也不是一天成就的。考诸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伴随着几点:一、强权;二、国际司法规则;三、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有海洋文明或称蓝色文明的基因。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导的黄色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的骨骼和血液,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前中国海洋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首先,我们不太会通过司法、舆论争取海洋权益;同时,在走向海洋大国的进程中,民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海洋焦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鹿红 《理论月刊》2015,(1):26-29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从海洋生态文明缘起和界说出发,理解海洋文明和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指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溯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根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理论基础,并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指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海洋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诉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客观需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罗援 《同舟共进》2012,(12):24-24
【海洋强国是塑造和谐海洋的先决条件】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思想观念上很大的变化。过去认为中国是陆地大国,其实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我们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时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并指出四项任务。这是我国在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就包含了"海洋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要有一个总的战略和规划。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海洋强国的内涵、指标体系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表。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洋意识与海防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人均海洋面积不多,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上也存在诸多争议。对此,必须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防建设,坚决维护海洋权益,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8.
张景全 《人民论坛》2023,(20):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一系列机遇,国际层面包括泛海洋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层面包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海洋强国建设。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国际层面包括东海、台海、南海等涉海主权问题的联动、其他国家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竞争、非传统海洋安全挑战凸显等;国家层面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限制、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压力、海洋强国建设仍存在短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自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更是近现代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纵观世界,大国崛起无不同海洋紧密联系,近现代文明一定意义上就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目前世界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聚集在距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海岸带地区。浙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之一,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4,(1)
海南建设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战略构思是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本 《新东方》2014,(1):25-29
海南建设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战略构思是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各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想,掀起中国海洋“生态热”,而这股“生态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是各地政府纷纷转变海洋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以谋取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自然也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利用自身优势,从海洋生态经济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6,(3)
根据孙中山长期以海洋为平台的革命活动,及其一系列关于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讲话和行动,归纳出孙中山的海洋观,包括海权至上、建设海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建省等,成为孙中山学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革命理论价值。在当今背景下,孙中山海洋观,仍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的指导方针,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不可或缺参考,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戴克 《小康》2013,(3):23-25
中国,如何在这个博弈愈演愈烈的国际社会上找到一条最为适合的海洋强国发展之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六百年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强国,也是世界经济大国。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式向世界宣称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外界认为这是中国正式吹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  相似文献   

16.
蔡娟 《理论月刊》2015,(3):5-10
古代中国因重视陆权而兴起,近代中国因海权式微而衰落,现代中国因瞩目海洋而转型,可以预期未来中国将因再度走向海洋而胎动.历史上海上强国争锋不断,因海洋而崛起的强国发展的动因和路径值得探讨,其中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彰显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战略视野.这不仅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的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17日,历经近1500年历史洗礼、淬炼而逐渐形成的闽商精神、以及闽商所践行的中国海洋文化,因第四届世界闽商大会的召开,再度令人注目。 纵观历史,从唐代末年走来的闽商群体,一直是中国海洋文明的积极践行者;以福建为中心的中国东南沿海由此成为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16世纪以来,闽商已经代表着中华文明中的海洋文化的因素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现对外交流的主要区域、中国海洋文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闽商则是通过海洋传播中国文明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的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还表明,福建是“南岛语族”的重要发源地。长期的对外交往与商业活动不仅遗留了大量福建人在世界各地、海外交通、异域风情的书籍;而且,西方许多国家也将“福建”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他们以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写下了他们眼中的福建。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形势与任务,中国必须紧紧跟随世界海洋强国发展的步伐,不断维护好、发展好国家的海洋利益,促进国家在海洋空间取得更大的成就。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避免落入西方海洋大国"强则必霸"的历史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