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伟滨 《两岸关系》2014,(10):28-29
<正>蓝色孕育梦想,海洋承载希望。8月26日,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会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这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具体举措,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粤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大事盛事。此次交流会由广东省政府、国台办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主办,汕头市政府、广东省台办和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办,以加强海峡两岸海洋产业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  相似文献   

2.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5,(1)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重大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精神,承载着我国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应对海权斗争的基本对策之一。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赖于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地处我国海疆和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发挥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
走向海洋     
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离不开海洋,海洋成为中国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之一。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其实不需讳言。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已成为世界海洋国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5,(16):1-1
600年前,一位名为郑和的人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索与交流之先河。他所开创的“海上丝路”,绵延至今。中国踏上了了解世界的路途,世界也就此认识了一个全面的中国。时光荏苒,2005年7月11日,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高度评价了郑和下西洋的光辉业绩和重大历史意义之后指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主权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陈武 《当代广西》2014,(4):16-17
正去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是当前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重要门户。我们一  相似文献   

8.
宋伟 《人民论坛》2023,(20):30-35
海洋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对容易发展出所谓的“海洋文化”——冒险、重视商业、开放包容等精神,并推动了海上贸易、对外殖民和海上争霸等海洋文明的出现。但传统的海洋文明是海上贸易、殖民统治和大国争霸的混合体,其中包含的开放、进取、冒险、智慧,在一些条件下可能走向极端,变成排他、扩张、侵略和狡诈,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动荡不安时,“进取”的海洋强国很可能就会走上弱肉强食、国强必霸的道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的积极因素,也要警惕海洋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战略机遇期”包含三大内涵,即大国理念、大国目标和大国对战略环境总体乐观的积极判断。“战略机遇期”理论是主观认识与客观环境的统一。未来一二十年中国存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抓住此“战略机遇期”,解决好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以及发展与统一的关系,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盛清才 《前沿》2014,(13):7-10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对中国海洋事业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以战略家的视野关注海洋,研究海洋,形成了包括海权思想、海防思想、海军思想和经略海洋思想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海洋战略思想体系,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当时我国海洋建设实践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为维护国家尊严,他率领中国人民收回“三项权利”,顶住大国压力,亲定领海宽度,反击入侵之敌,构筑现代海防,建设“海上铁路”,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舞台,是世界格局中增强大国地位与政治、外交发言权的重要领域。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夺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面积。南海是一个半闭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是我国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是繁忙的海上通道,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开放与开发攸关我国崛起为海洋强国,也决定着海南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国际旅游岛的成败。鉴此,《新东方》从本期开设《南海瞭望》栏目,希望国内外海洋专家学者关注南海、研究南海,共同将《南海瞭望》打造成为南海学术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15,(2):110-114
从战略高度强化海洋观念,必须树立和强化建设海洋强国观念,树立和强化海洋国土战略资源库的观念,树立和强化海上交通生命线的观念。现代海权的主题是争夺海洋权益,控制海洋就必须发展海军。加强海防建设,必须谋划好海防战略,而海防战略的关键是海军战略。  相似文献   

13.
周国辉 《今日浙江》2011,(13):33-34
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海洋经济"百字方针",并载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这标志着,中国这个海洋大国正式开启了海洋经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9,(4)
海南应该进行新的身份定位,以期在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征程中完美履职:应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储备好海洋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且建设海洋执法维权的后勤保障基地,写好海洋这篇文章;应以博鳌亚洲论坛为抓手,抓住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的契机,推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永续发展,并且通过建设自贸区港展示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的姿态;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海南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优势,合作培育"丝路"精神和打响"丝路"名片。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主权维权在策略上,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对岛屿归属、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划界争端等方面采取坚决而灵活的斗争形式。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国内陆海统筹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要求中国海洋主权维权策略与之适应,即从守成宣言式维权、应急反击式维权转向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这里所指建设性机动式维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国家基于宪法义务,为维护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海完整而自主进行的包括国家战略调整和相关体制机制的调整和改革;第二,遵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关系规范,主动推进国际合作,积极提出化解纠纷的主张和主动参与有关条约的制定及签约,不扩大、不激化矛盾;第三,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争取做到战略清晰,策略对应适宜,行为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陈明义 《政协天地》2012,(12):11-15
海洋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因此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关注海洋。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包括维护300万平方公里海疆的权益,拓展在2.5亿平方公里大洋的权益,维护国家的海洋安全、航行安全,维护自由利用海洋空间以及资源的权利,分享国际海底资源的权利,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权利等等。  相似文献   

18.
李世泽 《当代广西》2014,(23):48-49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从海上走向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参与共建海上新丝路有利于广西发挥沿海优势,通过海路便捷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以参与共建海上新丝路为新的契机,巩固提升广西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以全球视野审视和谋划广西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海上路径,真正分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参与共建海上新丝路是广西融  相似文献   

19.
巩建华 《新东方》2011,(6):6-10
研究海洋政治战略需要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海洋政治分析框架下进行,基于对海洋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海洋利益、海洋权利、海洋权力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回观中国海洋政治战略变迁历程,结合当前中国面临的各种海洋挑战,中国的海洋政治战略应着眼于三个方面:在海洋权力方面,要加强海洋控制力和海洋强制力;在海洋权利方面,要加快海洋法制建设步伐,强烈表达海洋权利,增强维护海洋权利的意识;在海洋利益方面,要积极促进海洋生产力的发展和海洋生产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8,(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助力中国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海南省应该为发展海洋经济立法。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应运用经济特区特别立法权,在全国任何省份或地区都没有专门为发展海洋经济立法的情况下,迈出为海洋经济立法的第一步。从长远看,海南应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明确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发展和东南亚国家的海洋合作。在当前,海南应做好海洋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加快海洋人才储备建设,并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