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以地名为依托,自2008年以来,连续数年在“孝”字上做文章,以“弘扬善德文化,构建和谐百善”为目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弘扬“孝道”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孝”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孝老爱老之风已蔚然形成。  相似文献   

2.
略谈孝文化     
孝文化源远流长但渐行渐远,影响很大却日趋模糊。但面对今天的道德困惑,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不可否认,孝文化一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  相似文献   

3.
邹晓莹  万铀能 《前沿》2012,(20):116-118
当今大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和有悖于我国传统孝道文化方面的事情.从当代大学生“孝文化”缺失的现状出发,从了解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入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孝文化”注入当今的新元素,就提高大学生“孝文化”素养,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孝文化”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贵东 《前沿》2012,(15):129-130
传统孝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弘扬孝文化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有利于建立和谐新农村.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创建新型孝文化,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健全孝道法制体系,积极开展孝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规范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封建的孝道观念缺乏民主、平等和人文主义精神。传统的孝文化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之上,有其积极的一面,大力弘扬孝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孝道、孝行与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道强调的是孝的理论层面,孝行侧重的是孝的实践层面,然而有时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孝道即孝行,孝行也即孝道。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均由孝道与孝行引申而来,亦是对孝道与孝行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同时也是将孝道、孝行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泛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慈慈  ;王全权 《前沿》2014,(19):72-73
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孝"的文化。无论是从先秦的《孝经》到汉代的"以孝治天下",还是魏晋的"孝治",唐代的"忠大于孝",或者到宋元明清时孝道教化的通俗化,"孝"文化在不同时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本文对传统"孝"文化遇到的伦理困境加以详述,力求找到消解当前"孝"文化困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田世平 《前进》2011,(6):34-36
去年九九重阳节,运城市盐湖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网上,“德孝”二字一时成为网络热词,有关德孝文化节的信息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点击量节节攀升,从文化节期间的2000万人次现已接近1亿。本届舜帝德孝文化节为何得到全社会如此密切的关注和热捧,形成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考察了解,我们发现,这一切得益于主办者对节庆文化举办理念和模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孝”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称为孝的文化 ;传统的中国社会 ,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的历史嬗变在远古时代 ,当社会由无序的婚姻趋向血缘家庭结构时 ,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就孕育了孝的萌芽。孝起源于人类养老实际生活的需要 ,从生命的创造和养育过程中 ,人类产生了返本报恩的意识 ,其具体行为便是赡养和善待生身父母。而作为伦理的孝 ,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同时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孝”的内容 ;中国最古的典籍如《尚书》、…  相似文献   

10.
新型孝文化特征及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计志宏 《人民论坛》2012,(2):130-131
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体现时代性与文明性,民主性与平等性,科学性与和谐性等特征。应坚持普适性和民族性相结合、基础性与先进性并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进、传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等原则,重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促使孝道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构建孝文化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1.
百善孝为先     
十分喜欢贵刊第九期《孝行天下》的一组文章。整组文章用典型的人物,鲜活的事例,很好地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语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文化在中国绵延几千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相似文献   

12.
孝,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它与公民道德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如《礼记》所云:“仁爱、守礼、正义、信实、自强等行为,皆本于孝道”。中国的孝道,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是家庭美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根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礼记·乡饮酒义》曰:“民知尊老、敬老,而后乃能人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孟子·离娄上》也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13.
正孝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发展思路、经验、模式,对城市建设、国家社会治理、辐射带动乡村治理都很具意义。孝感市把"中华孝文化名城"确定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历史方位看,孝感市具有深厚的中华孝文化历史底蕴,城市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特色文化符号,所以孝感市发展应该在孝文化上做文章。从现代时代坐标看,孝道建设是老龄化社会的题中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中华孝文化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应对多元竞争的文化现实挑战,以进一步焕发新的青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需要的孝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孝文化,是科学创新的孝文化,是现代化的孝文化。为了推进孝文化的现代化,使孝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孝文化应该不断在其理念上、内容上、形式上和活动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钟健雄 《前沿》2013,(18):53-54
本文以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孝道的影响为切人点,指出要辩证分析传统的孝文化,具体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孝的革新,提出新孝道的理念是“爱谏相融”,特征是双向平等,要求是自觉和尽心,内涵是感恩,目标是博爱。  相似文献   

1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核心,孝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此孝文化的建立和传播需要良好的氛围,广大农村地区邻里往来频繁、人际关系密切,营造出浓厚的孝道氛围可以感染更多群众,让孝文化在每家每户、邻里之间自由传播。  相似文献   

17.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中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敏 《湖北宣传》2009,(1):20-21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荆楚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风格独异,影响深远。孝德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与孝文化相融共生,交相辉映。孝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如果正确引导,“孝”能够派生出许多健康的社会规则,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9,(19):42-42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最优秀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