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政治学界的勃兴与滥觞,为合法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引发了其自古典规范主义、韦伯式经验主义以降的又一次范式更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协商民主理论家所发展的,基于“辩论的共识”的程序主义合法性代表了西方合法性理论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西方共同体主义是一种思想传统悠久并具有极强实践面向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是对作为西方主流政治话语的自由主义的一种修正与完善,在原子主义自我观、权利优先论、消极自由观、政治碎片化和价值中立观的批判方面卓有建树。作为思想他者的西方共同体主义在质疑普世主义、构思公共领域、强调历史叙事意识、重构现代性观念等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夯实方法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和充实知识框架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宪政主义范式也招致不少学者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宪政主义的价值理念违背了公共行政学成立的初衷;宪政主义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宪政主义内部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宪政主义过于强调一元路径,忽视了公共行政的本质。未来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迈向成熟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行政哲学、价值理念、方法论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戴激涛 《岭南学刊》2008,64(2):55-59
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宪法对作为当代民主政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的规范功能和保障作用,应主要通过创造和规范公共领域、规定和保障人权、提供未完全理论化的协议以解除协商困难、形成宪法共识以培育具有责任感的协商主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韦伯的官僚制与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结合确定了传统公共组织技术理性模型的基调。片面的效率价值取向包含着悖论。理论上它受到人道主义、宪政主义的挑战。而新公共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又是实际层面上改造政府的一种运动。“第三政府”行政也在现实层面上构成了对传统官僚制的挑战。文章分析了西方公共组织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所谓范式(paradigm),就是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强大、运用广泛的思维框架和思考传统。马克思主义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范式。以马克思主义范式去分析和把握“治理研究”,是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必须行动、必然话语。马克思主义范式下的“治理概念”刘邦凡马克思主义范式认为“概念”是理论建构的基本元素、基本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学…  相似文献   

7.
伍俊斌 《前沿》2007,(12):29-32
在政治哲学史上,卢梭最早明确提出合法性概念,认为唯有"公意"才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马克斯.韦伯把合法性基础分为对传统的遵从、对卡里斯马的信服和对理性的追随三种。帕森斯基于社会系统理论阐释合法性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意识形态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意义。伊斯顿认为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相互作用,共同奠定合法性基础,他区分了"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哈贝马斯强调建立在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力图实现经验与规范的辩证统一。合法性与有效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法性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它表现为"实在的合法性危机"和"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正西方共同体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潮,该思潮立足于对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恢复性重建,对倡导价值中立原则的程序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是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西方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中,传统与古典得到恢复与重视,政治的生存论根基得到体现,自由在"消极—积极"的二元理解格局中得到了全面阐释,民主超越了制度设计的政治民主层面而进入关注民主文化与民主意识的社会民主层面,权利不再  相似文献   

9.
公共决策合法性证成——论复兴同意的审议民主之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林总总的政治学说中,合法性理念是一个久谈不衰而且常谈常新的话题。一项公共决策做出之后,国家何以拥有权力强制公民服从决策结果,公民又有什么样的义务服从公共决策的结果呢?这便是合法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采取规范的研究路径来阐释同意是合法性的归依。相对于自由民主中同意的危机来讲,审议民主复兴了传统同意理论,担负起拯救合法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变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paradigm ,也译为“典范”)是美国著名科哲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 ,192 2 - 1996 )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库恩理论出发,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范式变迁进行研究,得出形形色色的结论,现综述如下:(一)以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为代表的三种范式共存论。陈教授在《从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到公共管理学———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范式”变化》一文中指出,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作为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公共行政学经历的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从传统的公共…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与父母子女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法学主要形成了放任主义的非介入理论和干预主义的介入理论。干预主义的介入理论主张国家有积极保障并维护个人权益的职责,应当对家庭生活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规范。其基本前提是对家庭正义问题的考量,是对根植于家庭理想中的父母自治传统的批判和重新反思。其强调政府公共权力介入父母子女关系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在对国家的介入行为上奉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任何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它的执政都必须有社会民众的认同、支持和忠诚,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这也即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否则,它的执政地位将难以维系和巩固。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对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的现有研究却更多地偏倚于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传统学科的视角。这些学科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经济因素研究“纯”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些方面弥补和丰富了这些学科研究视角的不足,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的行为特征,这为解释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且相互对峙的政治哲学当属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弱国家"与"强国家"的国家观,具体展现为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价值优先序列的选择。无论从规范理论还是从政治实践的视角来审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均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二者的争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决不能在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简单化选择,而是应寻求"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某种程度的衡平。  相似文献   

14.
权威主义政治是在传统政体与价值规范瓦解而新的法理型规范体系尚未确定的情况下的重要权威形式,能有效抑制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失范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强调权力的集中是权威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最大的差异,强调在法制条件下运行是其与集权统治的最大区别。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是一个典型形式,经过普京时代的发展,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向民主政治迈进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以沟通行为理论对英国宪政进行重新理解,英国协商式民主宪政在结构范式上是程序主义的,其观点主要基于三方面英宪是一种重在建设性、平衡性的政治沟通共识程序;在行动主义的程序宪政框架中为诉诸议会主权提供辩护;在程序宪政机制中实现的是一种程序正义的动态权利观.  相似文献   

16.
审议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学者在批判传统民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试图矫正和弥补其缺陷的审议式民主理论。审议民主需要具备多元——包容、平等——尊重、理性——责任、对话——商谈、公共——共识、程序——宪政、正当——合法等一系列必备要件。这一系列必备要件决定着审议民主“如何”才是“审议”民主。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系列必备要件,才能准确地理解审议民主。否则,难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7.
规范主义解释下的合法性理论把永恒的正义作为合法性的基础,追求终极价值为现实政权提供合法性论证.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视域下的永恒正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社会正义规则源自广泛的社会互动之中.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也以追求正义为目标,鉴于任何主体都没有能力构建理想化的正义规则体系,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只能从法治和民主等体现正义的方式着眼.法治和民主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既体现着正义精神,又契合着维护政治合法性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福克斯与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一书中指出,无论是传统公共行政价值中立的政治——行政二分模式,还是试图在伦理价值与官僚控制之间作出调解的新公共行政,都与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话语及理论方面产生了分裂。不仅他们的环式民主面临失调,研究方法与范畴也存在局限。为克服传统公共行政"独白式对话"的缺陷,超越新公共行政中宪政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不足,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逐渐浮出水面。该理论从批判现代性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没有价值预设和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认为部分人的对话才符合话语的正当性要求,力图实现传统公共行政向后现代公共行政范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晚近以来,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康德主义的双峰对峙构成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话语。在前者看来,人类实践的依据是绝对化的“共同体”,这是一种思辨的客体形而上学;在后者看来,为人类实践立法的是先验的“自我”,这是一种先验的主体形而上学。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由于它们都在实践之外预设了一个实体化的本体(“共同体”或“自我”),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截然两分,因此都不是真正的实践哲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法则既非来自亚里士多德式的“共同体”,亦非康德式的“自我”,而是来自于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以这种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重构了人类社会的本体性存在,创建了真正的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扬弃了人与世界之间的二元对立,克服了传统本体论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康德主义)所造成的客体与主体、共同体与自我之间对立的理论弊端,从而能为两者的当代传人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自上个世纪晚近以来悬而未决的论争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内容简介:本论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概念和范式理论,对教育研究范式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教育研究范式是教育学学术共同体对教育研究活动所持有的共有信念、共同的前提假设以及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规范。二是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研究的三大范式和所经历的两次范式转换。这三大研究范式分别是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绩效主义研究范式和文化学研究范式;两次范式转换分别是从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向绩效主义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从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