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承》2011,(7):1
广大干部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珍爱政府的公信力。政府是抽象的,干部是具体的。政府的形象取决于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政府公信力就像一个储存信任的"银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提高政府绩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政府绩效、创建高绩效政府组织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就其实现途径而言,从政府组织结构设置到政府组织运作理念,从政府行为主体到政府服务客体都与提高政府效能这一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当今社会,提高政府的绩效应着眼于:改革政府机构设置,降低组织运行成本;重塑政府理念,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公务员素质,发挥政府行为主体的作用;培育公众的自主意识,提高其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软实力是同国家软实力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它是政府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政府软实力存在政府形象有待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有待加强、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强化凝聚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提高政府亲和力等措施来切实提高政府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1,(3):1-1
广大干部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珍爱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是抽象的,干部是具体的。政府的形象取决于干部的形象。干部的作风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5.
吴江  李志更 《电子政务》2012,(10):10-17
阐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双刃剑"效应:电子政务发展一方面助推外向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成为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的质疑有增无减,提升政府公信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分析并指出,电子政务缘起于重整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电子政务背景下以公民为中心的合作治理结构与机制;加强能力重构,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孟卧杰 《桂海论丛》2010,26(3):89-93
"钓鱼执法"事件中,执法机关采取诱骗的方式使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当事人从事了违法活动,严重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致使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可见,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行政权力如何有效运作,关系到政府良好形象的确立及其公信力的增强。以"钓鱼执法"事件为例,剖析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探寻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的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松林 《理论月刊》2014,(4):103-106
体制是确立相关主体间的基本的、宏观性的关系结构和基本制度结构。体制设计的合理与否决定着体制的输出。政府嵌于行政体制环境中,其公信力是体制内输出。行政体制塑造和体现政府公信力。行政体制改革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将政府公信力置于建立在结构主义立场上的体制结构与输出的分析架构,得出如下结论:体制性问题是制约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深层次原因;完善相应的体制是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与学术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体现,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巩固政权。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公信力几乎呈现统一的下滑趋势。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内学界及政府十分关注政府公信力,在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特点、内容、影响因素及可能的提升路径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彰显时代性与现实针对性。未来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仍可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政府公信力的产生机制与运行机制、特定文化背景与社会土壤中的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哲雄 《传承》2010,(33):116-117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道德一直都强调"诚信为本"。但是,目前我国恰恰就面临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可执行性、公务人员行为缺乏约束、政府腐败现象严重。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政府毫无诚信可言,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将陷入瘫痪。政府的公信力亟待提升,而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巨大,牵动全国,是重大的公共卫生事故,我们在谴责不法商人利欲熏心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此次事件中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会共存,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解决此次事件带来的问题还要通过解决过程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政府的应急速度和重视程度是对全社会最好的回复。本文立足于政府,从"三方面"揭示了"三鹿奶粉"事件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政府"解决问题+树立形象"的危机公关"三原则"和"三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的信息互动选择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事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绩效提升与公信度不一定呈正向演进趋势,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对于政务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传播造成的沟通变异是其重要根源之一。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政府公信力的GMP信息选择机理,并运用此机理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时代的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行政目标,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责任政府的宪政基础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通过行使公共权力以保障、发展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构建责任政府,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建立健全责任政府的宪政基础,即政府应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来确定政府的行政范围。同时,完善司法机关行政问责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责任政府建设。最后还要建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追究政府宪法责任的相关制度,特别是违宪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3.
徐彬  张英魁 《桂海论丛》2008,24(1):47-50
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政府组织再造,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理念的合法化,实现监督机制创新;激发顾客服务需求,建构公共服务的动力机制;培育合作伙伴,拓展第三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共参与领域。  相似文献   

14.
胡爱敏 《桂海论丛》2004,20(3):50-52
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公众和媒体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责任主体,他们必须承担各自的责任。负责任的政府是危机的前线指挥者和后方担保者,成熟的公众是战胜危机的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支撑,媒体则作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和代言人、政府的喉舌,是信息沟通过程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权威信任与公正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被审计单位合作是国家审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权威信任与公正感是影响合作行为的重要变量。本文首先界定了国家审计权威信任与公正感,接着分析了国家审计权威信任与公正感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然后阐述了如何构建国家审计权威信任与公正感,最后提出我国审计机关权威信任和公正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文的研究为权威信任、公正感和被审计单位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信息供给的政府义务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和对政府的信任,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供给,已经成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食品安全信息特性的分析,认为政府应当承担食品安全信息供给的义务。因此,本文全面反思现行法律中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供给中政府义务的缺陷,并提出矫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计算信息架构的云政府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云计算信息架构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模式的构想,即云政府,探讨了云政府存在的政治基础、组织结构框架和实现条件,理清了云政府、政府云和电子政府等相关概念;论证了云政府是符合民主政治诉求、实现无缝隙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并预测了云政府这一符合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的政府组织形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杨龙 《思想战线》2005,31(1):8-12
政府失灵来自政府本身的缺陷和政府对经济的不恰当干预.克服政府失灵首先必须避免政府职能越位和政府缺位.原则应是政府补充,而不是代替市场.其次应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市场导向型政府.同时在政府内部引入激励机制,使政府像企业那样思考.为了避免由于政府干预经济而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应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于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导致的低效率和不公平问题,解决的思路是设法降低公共福利制度的运行费用.对于利益集团操纵政策带来的不公平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修正公共政策的决策规则,约束立法行为和决策行为.其目标是实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前沿议题,也是摆在公共服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纠正政府作用失当,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自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识别分类是政府工具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依从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基本逻辑关系,在学界已有分类基础上,以规范作为基点,可以将法律、政策和制度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府工具;基于行政法的特殊功用和与政府规制存在诸多交集的双重立意,可以将行政执法单列出来作为一类政府工具;此外,以非强制性作为主要特征,可以将市场化工具、社会化工具、道德教育工具和文化宣传工具归为综合性的政府工具。运用政府工具的重点在于选择,要控制好选择匹配的各种影响因素;要学会辩证思维,认真分析工具运用面临的挑战,积极寻求提升工具使用效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