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社会的极速发展为职业青年带来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调查研究表明,职业青年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为工作家庭矛盾、工作超负、经济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氛围、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七方面,多数职业青年能采取积极方式应对工作压力,其支持系统中家庭为主要支持力量,需要从组织及社会层面实施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组织和社会对职业青年应对工作压力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婚姻内外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对策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  相似文献   

4.
包蓉 《青年论坛》2010,(6):37-41
调查显示,广州市"两新组织"青年迫切需要解决的5大问题依次为:"提高工资收入"、"住房问题"、"就业指导"、"恋爱情感问题"、"权益保障"。此外,"70后"青年的"健康"压力更突显,"80后"青年的"家庭"压力更突显,"90后"青年的"学习"压力更突显。基于对广州市"两新组织"青年的实地调研,了解青年的生活及需求现状,提出共青团有效服务青年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口作为城市中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生活和工作状态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超大城市在资源环境、工作负荷和生活压力等方面的严峻形势,使得对空巢青年人口生存状况的探讨尤为重要。通过比较分析2015年北京市青年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发现超大城市空巢青年的留城意愿主要受工作因素的影响,在缺少家人陪伴的情况下,空巢青年的经济压力和生存状况堪忧,对其留城意愿构成了较大制约。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超大城市空巢青年的留城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青年,他们对地区整体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以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为例,从教育状况、职业选择、公民参与、业余生活、生活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农村青年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基础不够坚固、动力不足、非人为因素造成巨大压力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经济的边缘化会对青年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压力可能很快转化为街头运动,为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年通过升学、就业、务工等方式进入城市,其中不少青年留了下来,成为城市新移民、新居民。当前城市青年移民在生存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住房、工作等民生问题方面的压力成为阻碍他们全面发展的障碍。政府、社会、共青团组织要从促进青年发展,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关注重视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民生问题,帮助引导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和职业青年是城市青年的主要代表。本文以大学生和职业青年为对象,对城市青年的压力构成及表现予以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欧阳海燕 《小康》2011,(6):32-36
三分之二的城市青年表示,住房支出令他们倍感压力。而压力对于青年人最明显的五种影响是:日常生活精打细算、心烦、减少休闲娱乐活动、缺乏安全感以及担心失业。对于奋斗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人来说,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在于"生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买房难、租房不易,住房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收入不满意",因此有近五成一线城市青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二三线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11.
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注重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指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缓解青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近年来,党校系统陆续迎来一批青年教职工入职,他们在新入职和成长的各阶段会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服务部门,具有  相似文献   

12.
在美女崇拜的社会大潮下,当今城市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职业青年女性为主体,以形塑女性美、展示女性美为主题的“美女时尚”潮流.美女时尚让城市职业青年女性活得精彩与自信的同时,也带给她们审美压力、消费压力、风险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引导城市职业青年女性清醒地认识并理性地追求美女时尚潮流,同时强化美女时尚所涉及的行业监管及行业自律,是避免和缓解城市职业青年女性美女时尚压力的基本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青年公务员面临的"工作高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更是影响到公共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公共服务对象的利益。因此,科学地分析和测量青年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源,了解其内在结构和运作机理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35名青年公务员为样本,采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等方法构建了7个方面的青年公务员工作压力源测量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青年公务员工作压力源在人口学和组织学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青年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时期、多元文化对青年教育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时期、顶层设计促进青年教育腾飞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诸多成就:青年受教育权的保障性条件显著改善、青年群体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加。但青年教育也面临着一些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青年群体接受教育存在性别和城乡差距、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应切实践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制定若干普惠性政策,优先保障青年的受教育权利。具体从减少青年教育群体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优化高等教育培养结构等方面着手,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青年人群逐渐向大城市聚集,他们在为城市注入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承受着高房价带来的住房压力和挤出效应。在"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住房政策指引下,我国实施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作为面向青年新市民过渡期的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性租赁房为减轻青年群体住房压力,激发青年群体创新活力,促进空间上合理优化配置青年人力资源,为促进我国储备人才红利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活力释放的制度保障,也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注入了重要制度创新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些青年选择独居是建立在理性考量的基础之上,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还有一些青年选择独居是受情感、经济等因素影响,随着生活境遇的改变,有转化和结束的可能。由于"独身主义""丁克"理念的流行与蔓延,加之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部分青年开始出现"新生育焦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载着更多的身心压力,家庭与社会角色的冲突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借助文化堕距这一视角,着力剖析制度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定位、日常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期待以及二者之间在不同时期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当下青年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舟 《青年探索》2004,(2):39-41
星座文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星座的流行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传媒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分析星座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了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就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关于青年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八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网络创业、NGO对青年创业的辅助和创业文化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智能社会到来是人工智能聚集性发展与广泛性渗透的结果,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与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且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结构嵌套与协同发展。智能社会具有三元空间并存、深度智能化和人机共生的时代特征。对于当代青年的发展而言,智能社会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同时青年也面临新的适应难题、就业压力和发展挑战,具体体现为智能社会对当代青年发展的正向与逆向塑造作用——既促进青年实现沉浸式发展、自由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但同时容易导致部分青年受到思维约束、遭遇阶段性的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怀疑自身的价值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智能社会对青年发展的正向塑造作用,并尽可能减少其逆向塑造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年需要从智能意识、智能知识、智能思维、智能技能、智能实践和智能伦理等方面切入,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素养,以在智能社会中获得更好的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