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体西用"是我国近代法制化立法的主导思想。在帝国主义的排挤干扰和国内顽固保守势力的抵制阻挠下,我国艰难地实现着传统中华法制文明与西方先进的法制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法制文明迈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基本确立了中国近代法制的总体走向,为中国法制建设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的会馆到近代的商会,商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近代化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和两者的互动关系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映中国近代时期的真实历史,并探讨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时期的中国和日本拥有相同的法文化传统,其近代的法制改革启动之时的社会背景极其相似,但两国的法制近代化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法制近代化水平。其间的原因耐人寻味,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近代时期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太度上的不同,也是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突出表现在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作用、本国法文化与外来法文化进程有所不同的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明胜 《传承》2009,(16):96-97
从传统的会馆到近代的商会,商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近代化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和两者的互动关系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映中国近代时期的真实历史,并探讨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民法法典化是近代大陆法系国家资本主义立法的重要内容,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法制的变革,其中《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完成是其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大清民律草案》的成编从内容和体例上是对日本和德国民法典的"借鉴"内容颇多,在产生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但它无疑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对当时和后来民事立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其这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近代化有一个历史过程。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是思想酝酿、理论准备阶段。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创立革命新法,一方面适当沿用旧法,把清末开始的不完全法律近代化,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开始了民主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一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近代法系)"的格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演变,呈"异体多元化"的趋势与板块格局。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法制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可以分《江楚会奏三折》前、《江楚会奏三折》上奏以及1906、1907年修订《大清律例》的过程中三个阶段,见出其变化过程。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法制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在近代中国法制人性化、法制与世界接轨、近代法制实践中,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8.
龙向阳 《求索》2007,(8):199-202
从世界体系思想来看,所有非内生型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个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融入”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就叫“近代化”。受近代史与近代化研究的影响,中国学界对“外交近代化”进程的存在及其概念与内涵等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本文认为,“中国外交近代化”就是特指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时期,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以国际法观念为主导的近代西欧“条约体系”转型的过程。它介于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和政治学之间。“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完成于1943年的开罗会议。受近代国际体系的制约,制度性的不平等是其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9.
湖北义赈会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新式绅商在上海创办的突破地域性和传统宗法乡土观念的民间慈善组织。它诞生于中国传统赈务向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在呈现出鲜明的近代化色彩的同时,还打上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以《申报》为中心,可以对湖北义赈会在1919年湖北水灾中的赈灾活动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2):49-52
由范建华教授主编的六卷本"云南文化史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化工程,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撰写,自史前时期至近现代,从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构筑起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云南文化史.丛书包括《云南史前文化史》《古滇文化史》《爨文化史》《南诏大理文化史》《元明清云南文化史》《近代云南文化史》,是云南学术研究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实务中,"强奸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鉴于传统的刑法理论已与现行法律解释不一致,刑事立法部门必须尽快对"强奸罪"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强奸罪不应指具体的强奸罪罪名,而是指强奸犯罪行为,而在现行刑法分则中,有强奸行为的,却不一定构成强奸罪.  相似文献   

12.
辛亥时期留日学生的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时期留日学生的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李细珠本文试就辛亥时期留日学生的乡土思想与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作一论述,以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提供一个新视角,并试图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思想于以新的评价。一乡土关系:血缘宗族与同乡师友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宗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传统的刑事纠纷解决方法已不能适应需要,各地逐步在刑事和解的立法和实践上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花钱买刑"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民众的神经。新《刑事诉讼法》在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当事人态度、实施程序等主客观条件上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避免刑事和解实践中出现"花钱买刑"的司法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笔者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的概念.10年之后,中国近代化的研究仍然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平衡,对该问题进行再讨论的学术条件依然存在.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成熟,存在诸多缺失和困惑.应将地域的"边疆"型和族群的"少数民族"型近代化进行区分.地域的"边疆型"是指中国近代化的区域研究,可以将其界定为"沿边型"近代化模式,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四种类型;族群的"少数民族"型是指"近代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属于"沿边型"近代化模式的重要内容.主要讨论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沿边地区各少数民族朝向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化方向的种种努力,及与此相关的观念转换、习俗变迁、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国家认同等.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应该以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理念的调整和重构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这一时代主题,一方面对传统和现行刑事政策进行评价和检讨,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新框架。笔者认为刑事政策的总体框架是"轻轻重重,世轻世重,宽严相济,总体趋轻"。  相似文献   

16.
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罪刑相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大基本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对刑事立法的必然要求,将对刑事司法活动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刑事司法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这...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第四次法制讲座,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同志主讲《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个科学的立法体制,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做好立法工作,维护法律内部协调和法制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立法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54年《宪法》规定全  相似文献   

18.
论"严打"中死刑的合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打"过程中,如何在现有的立法范围内正确处理死刑适用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严打"所要求的"从重从快"的政策与刑法基本原则以及其他刑事政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死刑的适用.因为犯罪原因的产生是多方面,社会自身因素有着一定的责任.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中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其他刑事政策是我们合理控制死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书摘     
苏哲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1):22+38+42+45+75+80+88+94+120+135+177+188+200
1911年刑事诉讼律(草案)——立法理由、判决例及解释例吴宏耀、郭恒编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1911年刑事诉讼律(草案)》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刑事诉  相似文献   

20.
陈姝 《传承》2013,(2):94-95
清末时期的上海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上海的近代化与其古老的商业传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近代工商业息息相关。上海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城市空间的建立,反映了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化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